《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人的性别决定 计划学时 1
课堂改革设计理念 改变课程中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社会所关切的热点问题。生男生女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要解决这一问题,人的性别决定方式和性别遗传规律就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本节课内容既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是生物性状和遗传规律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习者分析 一般特征 生男生女问题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既十分感兴趣,有存在羞涩心理,学生想知道又十分敏感。
初始能力 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性状和遗传规律知识,因此性别这一特殊性状的决定方式和遗传规律是学生愿意掌握的。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辨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掌握人的性别决定方式和性别遗传规律,明白生男生女决定于男性,同时学生能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趣味性。
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和性别遗传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互动—合作”模式,培养合作精神和生物科学素养。2、培养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成“生男生女的奥秘”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破除“重男轻女”思想,拒绝性别歧视。
教学重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解决措施:通过学生的自学、结合课件的交互操作、练习达到掌握,并填出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规律。解决措施:通过学生自学、游戏、数据分析、表演等活动,结合教师指导,达到理解性别遗传规律的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白板的互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行探索,获得亲身体验,对科学素养的获得有很好的效果。
教学环境 □DVD+TV □教师机+投影机(上网/不上网)■教师机+投影机+电子白板 □教师机+投影机+应答分析器□电脑教室+投影机(上网) □电脑教室+电子教室控制其他: 一体机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与时机 使用目的 资源与媒体来源
1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白板课件在学生自学后交互使用。 强化重点、总结记忆 自制
2 生男生女的奥秘 学生游戏,利用白板进行数据分析。 解决难点,总结记忆 自制
3 人的性别遗传 学生表演、利用白板课件进行练习。 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记忆 自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策略、方法
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导入。 2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通过视频所展示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复习旧知。 复习所学知识。 2 白板展示问题。 根据所学回答问题,进行预习。 所学内容的复习为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打下基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预习完成相关知识的掌握。
理解概念。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10 1、通过视频,带领学生学习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种类和数量。2、利用白板课件,要求学生掌握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1、利用白板中的书写笔,标出性染色体。2、根据预习,通过观看视频,回答相应问题。 首先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再结合视频,达到完成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学习目的,为完成游戏和揭开生男生女的奥秘做好基础。
学生游戏。 解释生男生女的奥秘。 14 观察并指导学生游戏。 小组合作交流,作出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的合作,完成游戏,并进行分析和交流,得出相应结论。
数据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规律。 5 1、通过电脑将学生数据进行汇总。2、根据数据,带领学生分析。 1、分析本组数据,得出相应结论。2、在教师的带领下,汇总所有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教师利用软件,把学生数据汇总,用图表进行直观展示,有利于学生得出准确的结论。
学生表演。 通过表演,总结知识 4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表演。 结合所学,进行表演。 通过学生的表演,形象生动的完成本节知识的总结,形成统一认识。
归纳总结。 归纳本节课学习内容。 2 白板逐条显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跟随教师总结重点,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练习与检测
填图、拖动练习的设置,学生对人的性别遗传规律得到进一步的掌握。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学生强化了所学知识,起到了“互动—合作”的教学目的。 课件展示:1、填图题2、拖动题 3、小组竞赛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所要求的教学目的。初二学生感性认识还占着学习的主导,知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通过直白的理论和说教就能一蹴而就的。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实践和体会,经过长期知识的积累和联系,学生才能融会贯通。在本节课学习中,通过学生自学和视频,结合学生合作交流,对于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这些概念性内容掌握较好。但是生男生女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如果只是口头的说教,效果显然不如学生自主探究来的容易和牢固。当然,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动脑是本节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主要素质,让学生自己感悟、提炼知识,体会获取新知的过程,也是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