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出题人:07
亲爱的同学,请积极调动你的知识储备,充分体现你的语文素养,自信、认真、成功地展示自己吧!可不要忘记先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祝你取得好成绩!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1、 积累与运用(22分)
1、 读下面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一个衣服褴褛( )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
(2)、万卡嘴角撇下来,那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 )了一下。
2、 请根据句中括号内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2分)
(1)、也不愿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
(放纵,放任)而生活。
(2)、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3、文学常识填空。(3分)
《公输》选自《 》 , 墨子名 ,是春秋战国之际 学派的创始人。
4、 下面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修改意见: 。
5、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即使有困难,有曲折,有痛苦,对我们来说,也是有益的经历,能使我们得到宝贵的经验。让自己的青春放出光辉,也不要忘了朋友,把摘录的名言警句写下来,与同学朋友共勉。(3分)
。
6、默写诗词(10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
② ,西山寇盗莫相侵。
③云横秦岭家何在? 。
④田园寥落干戈后, 。
⑤ ,霜重鼓寒声不起。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
⑦《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抒发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 。
⑧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⑨“愁”在古诗词中很常见,请写出两处含有“愁”的诗词名句。
A:
B: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一词,然后回答问题(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渔家傲》中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三个文段,做8--10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 必先苦其心志 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甲文表达的 观点相类似,乙文反复论证了一个 观点,主要用 论证方法。(3分)
(三)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11—13题(5分)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③迨(dài):等到。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既成诵( )
12、解释下面句子。(2分)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13、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1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8题.(11分)
和谐明善
(1) 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2) 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优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3) 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先人们如
孟子就认为“好善优于天下”,如班固就认为“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如欧阳修就认为“为善最乐”,如景颐就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及至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
(4) 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
(5) 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现,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和气生和睦,和气“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6) 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书更绿,花更红,草更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
(7) 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社会。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要多用感恩之心去感谢社会,而对于一时难尽如人意的地方,却要在不足中求满足,在弱点中找亮点,从而使心态平衡,甘芳溢颊,乐观豁达向明天。
(8) 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14、从(1)(2)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
。(2分)
15、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第(4)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3分)
17、谈谈你对第(8)段含义的理解。(3分)
18、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3题.(19分)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
挖的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⑿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
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⒂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⒃他一下子怔住了。
⒄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⒅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9.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⑧段面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3分)
21.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 (3分)
22.第⒄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柏: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20字左右)(3分)
23.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______________的经过,又写了______________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分)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亲爱的同学,“我手写我心,我文展我才”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请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并完成你的大作吧!
题目一: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对家庭、对亲友、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承担一份应尽的一份责任。请以“责任”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题目二:“有一种 叫 ”
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淄川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lǚ yē 2、恣睢 颔首低眉3、《墨子 公输》 翟 墨家4、去掉“使”字
5、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已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6、斜晖脉脉水悠悠 北极朝廷终不改 雪拥蓝关马不前 骨肉流离道路中 半卷红旗临易水 赢得生前身后名 会挽雕弓如满月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二、文言诗文阅读
7、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达作者破敌立功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8、使-----受苦 通“横”塞、不顺 担心。 苟且取得,哲理诗“苟且偷生”的意思 9、然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不仅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要有本性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11、担心 已经 12、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 13、“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等。
三、现代文阅读
14、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只有明善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二者相辅相成。15、道理论据, 大量引用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痒的”。或有力证明了“和谐明善,要义在扬”。16、过渡作用 事例:谢言信为了一句誓言,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弟弟,这种善义之举令人称道。
17、“明善”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只要人人努力,献出一点善,这个世界定会变成一个充满和谐,和善,充满爱意的人间。18、例:(1)一短句为主,简明快捷,节奏感强。如“贵了不骄,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2)句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饰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如“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
19、(1)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母亲担心它不会长成一棵大树。(2)孩子做这件事可能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3)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母亲为孩子的将来忧虑。
20、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
21、孩子的自强(志坚)。回答“做事努力、认真或执著”等得1分。
22、发自己感激之情,或对母爱的赞美;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23、成全了一棵树苗;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必须写出“成全”或者类似的说法。)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八年级语文试题共8页 (第7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