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豹、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 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学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 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 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 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1.“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可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名人,他叫“西门豹”(板书),这是一个复姓,他姓“西门”,名“豹”(书写提示),今天我们要读关于西门豹“治邺”的故事。齐读课题。
2.和我们这个单元的其他课文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没错,这些课文的题目都是以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为题。
3.通过课题我们大概可以窥见故事的大致内容,那我们今天就读读《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二、分类积累
西门豹 巫婆 官绅 干旱 徒弟 淌血 开凿 灌溉
娶媳妇 眼睁睁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满脸泪水 面如土色 提心吊胆 磕头求饶
选择1-2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话。
活动一、说主要人物,梳理情节,概说内容
1.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整理板书: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和官绅、老百姓。
2. 回顾课文,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预设1:西门豹找老大爷了解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预设2:西门豹恶狠狠地处罚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是老百姓受到了教育。
预设3: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灌溉庄稼。
4. 出示课后题第一题,引导:课后第一题对怎么概括第三件事做了示范,你能像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件事吗?
5. 理清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谁能试着将这几部分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西门豹在邺县时,发现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骗取老百姓的钱财。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官绅,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田地。
活动二、读四问四答,摸清底细,转述原因
过渡:西门豹能治理好邺地,首先离不开最初的——调查原因。
1.快速默读课文,画出西门豹的每一问,看看老大爷又是怎么回答的?
西门豹 老大爷
问他怎么回事。(这一问和其他三问形式有些不一样,其实就是在问。)
“这话是谁说的?”
“新娘是哪儿来的?”
“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2.想一想:西门豹的四次提问的目的是什么?顺序能换吗?
小结:是呀,西门豹先抛出一个大问题进行提问,然后慢慢收网,找到凶手和受害者,得知结果,就这样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真是太了不起了!西门豹了不起,你们能读懂他的用意也很了不起!
4. 既然已经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西门豹还要这样说——出示“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5. 讨论:河神真的很灵吗?
出示:__________是假,__________是真。
预设:河神“闹”是假,巫婆官绅“闹”是真;
给河神娶媳妇是假,搜刮民脂民膏是真;
选新娘是假,硬逼硬拉人家孩子是真;
发大水是假,闹旱灾是真;
真“灵”是假,不灵是真。
小结:通过西门豹与老大爷这四问四答,让我们见识到了西门豹过人的智慧,弄清楚了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真实原因,
6. 在我们课文调查情况这一部分通过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让我们搞清楚了邺县田地荒芜和人烟稀少的原因,为了让更多人的读者了解当时的真事情况,你能否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将老大爷的话转述给别人听呢?
7.出示“交流平台”。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也建议我们在复述课文内容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那我们看看在调查情况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省略,哪些内容必须保留。
8.出示课件: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取钱财( )
人们外逃( )
把姑娘放进水里( )
新娘顺着河水漂( )可以删减,与事实真相关联不大。
9.请大家先自己练习,再说给同桌听,相互评点。
预设:巫婆和官绅每年都逼着老百姓给河神娶媳妇,不仅要出钱,有女孩子的人家还要出女孩,每个女孩都沉入了漳河。很多人家逃出外地,这地方越来越穷,还年年干旱。
过渡:西门豹把一切真真假假看在眼里,早已成竹在胸,心有妙计,下面我就去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