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现对本节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提出的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结合课改的要求,本节课我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以问题串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流。同时建立农业、农作物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初步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教材中的内容编排有四部分,分别是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在此之前,学生在第三章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而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了国家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产业和不同地区发展经济受自然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初步意识,有助于学习后续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概念和我国农业发展。掌握主要农作物的分类及分布,了解畜牧业分类和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归纳,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以问题和问题串以及填表格、讨论等形式,启发学生参与思考问题,并关注农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农业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类及分布。
难点:初步形成农业的发展及农作物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意识。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本着让课堂更加有趣充实,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看图片、视频),任务驱动法。
四、重难点化解
第二部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观看短视频。中国农业的发展这一部分,课本上一共有密密麻麻的两页内容,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这样不仅枯燥,而且学生对课本中提到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机械化普及,农业高科技手段应用等内容很难想象也无法理解。所以我搜集制作了一个3分钟的视频,由最初的人力畜力到最后的智慧高科技农业的发展过程,尤其是看到很多大型农业机械,学生可以感觉到农业发展的成果及方向。最后借助袁隆平院士的讲话鼓励学生热爱祖国,刻苦学习,投身于将来的农业发展建设。
第三部分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所以我在课件上设计了一个表格和三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明确农作物分为哪几类,代表性农作物的分布地是在南方还是北方,然后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完成表格填空,表格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区分农作物分布地时,用蓝色字写南方作物,用黄色字写北方作物,加深学生印象。也让学生明白了,正是因为南北方自然条件不同,所以作物种类也不一样。难点得到突破。
五、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1942河南大饥荒》。同学们,你们感受过饥饿的滋味吗?民以食为天,解决吃饭问题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生存发展之本。对于国家而言,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
(二)展示目标。课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课讲授。
1.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中人们从事的活动是否属于农业?
设计意图:由于我们生活在西北,学生对农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种庄家的层面,所以我从网上搜集了代表性的农、林、牧、副、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除了传统的种植业,其实农业的范畴是很广的,拓宽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2.中国农业的发展。
提到农业,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谷物、肉类、茶叶、水果等农作物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中国农业的发展。(播放视频《中国农业的发展》,提醒学生看的过程中要关注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的变化。)
看完视频以后,同学们有没有改变对农业的看法?简单介绍新型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
3.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看课本86、88页内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并完成课件表格填空。
(1)主要农作物分为哪两类?其中第2类又包括哪些种类?
(2)根据分类在每种作物后列举1-2例代表性农作?
(3)代表性农作物主要分布地,主要分布地位于北方还是南方?
4.畜牧业分布。
读课本89页内容,完成填空
(1)中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 和 。
(2)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 ,包括 、 、 、 四大牧区。
(3)农耕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 ,是城乡居民食用 、 、 、 主要来源。
(4)讨论:从主要畜产品、饲养方式、饲料来源三个方面分析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差异。
设计意图:将课本知识问题化,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完成填空,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就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在主要畜种、饲养方式、饲料来源三个方面的不同,让学生展开讨论。
(四)拓展提升。阅读课本90页活动2材料,思考问题。
1.甲村经济效益为什么好于乙村?
2.为促进玉门乡村发展,我们可以从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五)课堂小节。对照板书,和同桌一起总结知识点
(六)课堂检测。
1.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
A.花生、油菜 B.甜菜、芝麻 C.玉米、高粱 D.茶叶、大豆
2.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 )
A.都处在高寒地区 B.都处在干旱地区
C.降水都比较多 D.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3.读中国农业分布简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空白部分主要分布的是 。(种植业、畜牧业)
(2)A处生产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糖料作物主要是 ,B处生产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
(七)板书设计
农业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纤维作物
饮料作物
药用作物
主要农作物分类分布
粮食作物
概念
经济作物
农耕区畜牧业(东南)
牧区畜牧业(西北)
畜牧业
分类分布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