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五中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津五中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18 14: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津五中高2014级C期文科历史半期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农家
2、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3、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思想上的统一是政治统一的重要保证。中国古代在思想上最早实现大一统的是(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元代
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6、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7、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泽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主张
8、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中政治主张和他相似的是A.徐光启 B.黄宗羲 C.郑观应 D.魏源
9、“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10、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11、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A B C D
12、右图为电影《梅兰芳》的剧照,影片中的主人公梅兰芳是
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大师。 他所代表的剧种最早形成于( )
A.乾隆年间 B.道光年间
C.同治年间 D.光绪年间
13、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世常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C.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14、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通信卫星是指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应该是( )
A.1964年 B.1970年 C.1984年 D.1990年
16、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贵族化 B.逐渐平民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
17、下列关于宋朝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把我国造纸术传播到欧洲 B.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C.石普用火球火箭为皇帝表演 D.宋代实现了活字印刷史上的大革命
18、如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思想界西学的发展历程。按照学习层面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排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9、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文中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20、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21、《时代》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
称,自1923年创刊以来,从未间断对中国的报道。右图是1979年1月
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1978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
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你认为邓小平被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
是什么( )
A.他启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中国走向了世界
B.他掌握了中国的政权,美国需要了解他
C.他支持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他客观全面地评价了毛泽东
22、毛泽东思想一直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下面是毛泽东著作与其贡献的对应连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完整地提出了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23、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三者在理论创新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坚持(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辟蹊径
24、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教育 的“三个面向”不包括 (??? )
  A 面向世界??? B 面向未来??? C 面向生产实践???? D 面向现代化
25、“XXX,教授。1950年1月出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教授的履历反映了( )
A.“教育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受教育的权利
II 材料题,共50分
2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瑕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大纲》
材料三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施行“仁政”。(4分)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6分)
⑶结合材料二、三,比较孙中山与胡锦涛在民生问题上有何相同的看法。(4分)
⑷你如何看待民生问题?(2分)
27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战国《慎子》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收到友人史晓风先生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写给史晓风的的亲笔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作了客观而中肯的评价。他在信中说:“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大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百度百科
材料三:辛亥革命前期,严复翻译出版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其中他坚信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以及严复对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的热情歌颂,对我国思想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严复翻译《天演论》以及发表有关进化论文章之时,我国正处于辛亥革命前期。 ---------百度百科
材料四:“法律是上层建筑,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制定的,它是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生产力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确立了我国的法治思想的基调。(1)充分利用法律的惩戒功能对敌人实行专政。 (2)充分利用法律的保障功能,维护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强调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人民的利益,赋予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信仰等自由。”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建国初期以民主改革为中心的法治建设进程中。
------毛泽东建国初期讲话《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学派与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哪些主张让温总理觉得很科学性与民主性?(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严复的思想观点。(4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与他战友们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史发展作出什么贡献?(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治国的理念是什么?(2分)从中可以明白毛泽东的用意是什么?(4分)
28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由于蒙古人在其向西征服地区广泛使用纸钞,因而,作为纸钞的印刷方法也顺着丝绸之路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进入了欧洲。
材料二:看下图。左<手持火枪的欧洲骑士>;右<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材料三:万历皇帝有一天忽然得奏,称几个西夷要来进贡,贡物中有自鸣钟、西琴等物,他急于一睹这自鸣钟的模样,这才颁旨命利玛窦进京。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2来华,此后三十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 他曾拿出一幅世界地图给万历皇帝看,这是中国人首次面临另一种崭新世界观,因为明代中国人的地图清楚标明:中国居于世界中心,由中国十五个布政使司居地图中部,四周有海环绕,海中有若干岛屿,上面写着九个蛮国名称。这些“岛国”总面积可能还不如中国一个省份大……早期西学就这样经传教士之手进入了中国,中国的学术、文化也通过他们开始为西方所知。      ――――《中国古代历史》
材料四:1840年,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东方的侵略,西学开始向长期与世隔绝的古老中国发起了冲击,中学与西学的冲突以鸦片战争为始点正式拉开帷幕。。。。。 ----------百度百科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古代中国影响西方发展的几大文化成就。(3分)从中你能够概括出一种什么文化交流态势?(1分)
⑵根据材料三四,你又可以发现一种什么文化交流现象?(1分)请你简述中国近代各阶层代表西学主张的发展历程。(5分)
江津五中高2014级C期文科历史半期考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5 CDBCC 6-10 ABBDC 11-15 DBADC 16-20 BADBB 21-25AABC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说明:以下答案均为参考答案,凡与题意相符又言之有理者,请酌情给分,但是不能超过本小题的满分。
26:(16分)
(1)让人民有“恒产”,即分配土地给人民;实行轻徭薄赋,省刑罚。(4分)
(2)看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认为政府应当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办法:政府要与民众一起大力发展经济以满足民众的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要通过调整土地等社会财富来解决民生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6分)
(3)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都主张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建设来改善民生;都主张提高民众的社会福利待遇。(4分)
(4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往往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因此,任何政府都应当想方设法采取措施保证国民的生计和生活。(2分)
27:(24分)
(1)学派: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应时变法,公正执法。(4分)
(2)批判君主专制;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工商皆本。(4分)
(3)思想:“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变革思想;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4分)
贡献:爱国: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机。进步: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启蒙: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自然科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促进: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促进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6分)
(4)理念:人民立法,以法治国,执政为民。(2分)
目的: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4分)
28:(10分)
(1)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东学西渐。(4分)
(2)西学东渐 (1分)
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李鸿章 师夷长技以自强
农民阶级:洪仁? 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 君主立宪制度 革命派孙中山 共和制度 激进派陈独秀 民主与科学
无产阶级: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