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上)第7课《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八上)第7课《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18 16:43:00

文档简介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
(2)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语言的能力。
3、德育目标:积累民居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语言的能力
四、过程和方法:速读、朗读,感悟、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建筑 ,是石刻的史书,是凝固的音乐,它无声地传达着各种思想。走进一座座建筑,你会陡然觉得这空间依然存在着先人们的灵魂和他们的鲜明个性。今天,我们就到北京,看看那里的建筑----胡同,看它折射出怎样的灵魂。【出示课题】分析课文前,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及作者)
2检查预习:52页(写一写 用一用)
(1)字词音义:薪 惊闺 噌 安土重迁 檩 塌 腌 庠 摞 逆来顺受 衰败 西风残照 衰草离披 怅望 低徊
(2) 作者简介: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掌故,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这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nào)纪事》等,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以朴素的文笔,书写生活的诗意. 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
3题目解说a关于胡同(hútòng )。北京胡同的历史渊源,胡同的别名.
b关于文化(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胡同能不能称为一种文化 【物质型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
【心理型的: 胡同里人的生活 】
读课文1、5两段,思考为什么作者笔下的胡同文化是心理型的?(答案在文中标出)【第一段最后一句,第五段三,四两句。】
总结:作者笔下,胡同就是胡同文化,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就是北京人的思想。 下面, 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坐上北京的人力车,到胡同 去看看。【出示图片】
4.分析课文:
【1】速读1-4段,概括北京胡同特点。请大家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来。
明确: 胡同特点 |方正【方位意识强】 (正)
|名奇【计数,物件,人名,行业,形状,不知义】(奇)
|数多【宽窄不同,数不清。】(多)
|网络【方便,安静,和四合院是一体】(静)
【2】朗读第5段分析胡同和四合院的关系? (答案文中标出)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
【3】分析6—12段,概括出胡同文化的特点?
明确:胡同文化特点 恋旧【破家值万贯,安土重迁,】 精义
| 随和【过往不多,也讲究“处街坊”】 |
封闭 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 忍
忍耐【置身事外,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
【《八月骄阳》,电梯事件。】------事例
总结: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不同的建筑风格会给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带来深远影响,构成不同的地方文化。
【4】速读13—15段后讨论:这样一种封闭的文化决定了它的归宿必将是走向衰败,没落。具体应该如何理解?作者对这种日趋没落的文化持什么情感态度?这两种态度情感是否矛盾?
明确:1。封闭保守,自私,知足,忍耐的特点使这种文化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必然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 2。批判,怀旧, 留恋,伤感,无奈。 3.不矛盾,作者对北京的胡同有深厚的感情,对于胡同的没落,伤感而又无奈。但又理智地认识到这样一种封闭的保守的文化必然走向衰亡,最终将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因此,作者只能充满深情而又无可奈何地向胡同挥挥手说再见。
5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a)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第6段】
含蓄而委婉的讽刺那些安土重迁不愿搬家的人。
(b)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第13段】
留恋,伤感,无奈
(c)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第12段】
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既佩服,又有嘲讽。
语言特色:1、京味、京腔(胡同味)
2、平淡、朴素、口语话
3、“书卷气”
总结:汪曾祺的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温不火,炉火纯青。这些文字不是“大白话”,更不是“白开水”,而是雅俗杂糅,是陈年佳酿。它是供读者“看”的,带有一些淡淡的“书卷气”。 ——刘锡庆《散文:五十年的沉浮与成就》
5、回顾本文要点: 胡同 文化
大潮席卷
方正、取名、 封闭、满足、
宽窄、网络 袖手、忍安
毫无生气 日趋消失 衰败没落
【留恋,伤感,无奈】
6,布置作业。《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  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一段文字:“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 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解释下列词语:[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须]等到。[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略输]稍差。[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稍逊]稍差。[风骚]义同“文采”。风,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弯弓]拉满弓。[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 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投影:上阕 写北方雪景 (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虚景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投影答案: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 昆仑》、《沁园春 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投影: 惜 (1)肯定他杰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豪壮。
投影: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投影: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四 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事先用 “Auphware”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 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
五 指导分角色朗读1. 听配雪景图片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2. 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下述滚动文字:女领 沁园春 雪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女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领  俱 往矣──,(慢,拉长)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3.配乐分角色朗读
六 作业 背诵这首词沁园春 雪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沁园春   莽莽   妖娆   分外   稍逊________         数风流人物    今朝_______二 解释词语  沁园春             北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弛蜡象            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娇               折腰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弓                 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填空。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2.这首词的上阕写 。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______写。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定的______。5.这首词,写景,______,大气 ______,旷达豪迈;       议论,______,______万古,风流豪壮。四 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五 背诵默写1.本词主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分角色朗读女领 沁园春 雪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女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领  俱 往矣──,(慢,拉长)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参考阅读资料
一 高亨《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
二 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沁园春·雪》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三 柳亚子和“沁园春”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可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