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和差异》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情况
教师 李悦蓉 班级
授课时间 40分钟 授课地点 教室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题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是在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期学习不同类型的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时练习了如何读气温变化曲线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将方法进行迁移运用,练习读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中已经学过绘制曲线图和柱状图,因此本节课中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不难。但如何通过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降水的主要形式和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能够通过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的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读降水量柱状图,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认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差异。通过小组讨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养成动手操作,读图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1、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资源 课本、地图、视频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3分钟) 展示中国的“雨极”和“旱极”的图片,并作介绍。 观察两幅图的景观有何不同?思考为什么火烧寮降水多而托克逊降水少?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环节二:(7分钟) 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1、降水的形式展示谜语,让学生猜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是哪一种?2、降水与生产生活小组讨论:降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呢?从建筑、农业、交通、旱涝灾害介绍。3、降水量的测量视频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式,展示不同等级降水量的景观。思考:遇到暴雨天气时如何应对呢? 雨,雪,冰雹。下雨。介绍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观看视频,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观察图片,直观感受降水量的大小。不要躲在树下或电线杆下;找到牢固的建筑物躲避;小心井盖;当心落物;谨防电器漏电。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认识降水的形式,知道下雨是主要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认识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降水量的测量,了解暴雨天气如何避灾,积累生活经验。
环节三:(15分钟) 降水的季节变化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我们不仅要会画降水量柱状图,还要学会观察,从中获取信息。降水的季节变化济南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说出济南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介绍描述降水量的词语,展示北京、雅典、比尔马、新加坡、伦敦的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分析它们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在课本上绘制出济南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然后进行展示评价。6、7、8月,夏季。11、12、1、2、3月,冬季。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描述五个地方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描述,巩固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环节四:(12分钟) 降水的空间分布一个地方,一年内的降水量是有差异的,不同地方的降水量也有所不同。人们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来表示各地的降水差异。通过图例可以知道不同颜色代表的降水量大小,图中的曲线是等降水量线。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本72页的读图4-3-4。赤道降水 ,两极降水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西岸 。在中纬度地区,沿海 ,内陆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展示地形雨动画。为什么火烧寮降水多,托克逊降水少? 小组合作讨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阅读材料,观察二者的所处的位置。 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归纳降水的分布特点。结合地形雨动画,形象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活学活用,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运用。
环节五:( 3分钟)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强化印象,达到知识巩固的效果。
效果分析 学生能够自主绘制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互相交流,可以对世界年降水量发布的进行简单的介绍。
教学反思 通过猜谜语、看视频、看图片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比较好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运用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