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公转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公转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3 11:0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利用地球仪及辅助工具实际操作地球绕太阳的公转,绘图、列表比较“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2、认识北半球四季的变化。
3、利用地球仪及五带图说明五带的划分,明确界线及各带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和地球的运动有关,树立唯物论与无神论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
1、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温故知新 复习:自转的定义、周期、、方向、意义 先复习课本、笔记(两分钟),后分同学回答问题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概念、规律 提问: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在课本P13页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答案。 引导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通过阅读课本的相关文字自己判断哪种是正确的? 总结: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不停旋转,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始终保持不变。 过度:地球这样的公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用自己语言即可); 以自己的判断,用地球仪简单演示地球公转。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意义一: 季节更替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地球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太阳的辐射,因此太阳辐射多的地方气温高。以北半球为例,观看图1.18。 1、找出二分而至是哪二分、哪二至? 2、先观察春分日图片有那哪几条重要的纬线?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那条线?说明什么? 4、冬至日时太阳直射那条线?说明什么? 5、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6、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举例“南北半球的圣诞节”。 教师讲解引申:地球的公转除了带来季节上的更替外,还会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总结规律:同学们知道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时哪个半球的白天时间大于夜晚时间即可。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昼夜等长。 结合生活体验:一年中什么季节太阳升的高一些 什么季节较低?(教师投影PPT) 观察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 春分、秋分; 冬至、夏至。 赤道、南北回归线、北极圈。阅读P14页“回归线和极圈,”了解名称来历。 北回归线,说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此时为夏季。 南回归线,说明此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少,此时为冬季。 赤道。此时南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一样,且比冬季多、比夏季少。 夏季、冬季。 培养学生读图习惯与技能。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由学生生成答案。 缓解课堂氛围,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意义二: 五带的划分 不同纬度的地方,受到的太阳辐射情况不同,我们根据太阳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1、五带分别是什么? 2、一热带为例,观看图这里的气候是什么样的气候?有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3、寒带,气候?这里有一种特殊的现象_极昼极夜现象。 4、南北温带,处于寒带和热带之间,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5、中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 观察图1.19地球上的五带。 终年炎热 终年寒冷 北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