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1-18 15: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阶段,了解了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的特征,明确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么,从相同时期,不同空间的区域,它们是否也存在差异呢?73°E53°N135°E太 平 洋9个10个12个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还有较大比重。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改进措施:中、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1 该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是轻工业比例呈大幅上升趋势,重工业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和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能够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等。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该市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该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小,适当发展重工业。了解时空顺序一、东、中、西差异
(一)三大经济带划分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2、工业化、城市化差异
3、对外开放差异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平原、丘陵为主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非季风气候广,干旱高寒短 缺丰 富(能源和矿产具有明显优势)高低发达,科技人员集中低,人才缺乏高,吸引外资能力强低,以传统工业为主雄 厚薄 弱较合理,二三产业比重大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交通完善,海运便利交通不便临海、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缺少对外开放的优势发达,联系便捷较落后发育早,多种所有制发展所有制结构较单一地理位置通 信市场经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外,还集中表现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二、南方与北方冬季0℃等温线大致通过该线800mm等年降水量线大致通过该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大致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大致分界线阅读课本P20—21
完成P21“活动”铁矿分布:
河北、辽宁、四川储量最多
南方多有色金属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25﹪、55 ﹪20﹪、 40﹪丘陵低山为主平原、高原为主0℃以上0℃以下8——12个月3—8个月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4500 ℃—8000 ℃之间1600 ℃—4500 ℃之间8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大 小 小 大 小 大 无 有 红壤、砖红壤 黄土、黑土等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黄土、黑土等我国主要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实力较强,门类齐全,形成三大工业带,两大工业基地(沪宁杭、珠三角)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云南省盛产热带经济作物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很发达开放程度较低,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出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1、北方
限制: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2、南方 水力资源丰富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比较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重点关注两个地区的优势、限制条件、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