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农业(第2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农业(第2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3 11: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4.1农业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常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2、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难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舌尖上的中国——主食差异
新课讲授:
、主要农作物分布
农作物分类
①粮食作物:以收获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而成为人类基本食粮的作物。
②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亦称"工业原料作物"、"技术作物"。一般指为工业,特别是指为轻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
活动:你认识下列粮食作物吗?
学生: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红薯
教师:粮食作物主要分为:谷类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如红薯、马铃薯;豆类作物:如豌豆、蚕豆。
3、活动:读图4-7,说出小麦和水稻的分布地区,结合干湿地区划分图,说出它们所处的干湿地区。
小麦:耕地类型—旱地,适宜种植在地形平坦,光照充足,降水量约在400-800mm的半湿润地区;
水稻:耕地类型—水田,喜湿热,适宜种植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降水量约在800mm以上的湿润地区。
教师:根据不同的播种期,小麦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获,对越冬条件有较高要求。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4、活动:(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
学生:左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主食为米饭。右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主食为面食;
(2)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想一想,北方与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各是什么?
学生: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
5、活动:请把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⑥江汉平原、⑦江淮地区这7个商品粮基地的序号标注在图中。
教师:思考: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为何不是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粮食商品率不高
资料: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被誉为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
松嫩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有耕地559万公顷,土质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此外,平原草场集中,畜牧业发达,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洞庭湖平原:大部分海拔 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主要湖沼洼地多在南缘地带。平原热量丰富,水域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为理想的粮、棉、麻、水产和蚕丝的重要基地。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淡水鱼区。 产量已达到全国前列。
鄱阳湖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20℃,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平均无霜期长达246-284天。鄱阳湖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457亿立方米,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越,不仅适合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水产业,也十分有利于各种珍稀动物、鱼类、植物的生长繁衍。
成都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纵横,农业发达,物产富饶,人口稠密,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甘蔗、蚕丝、油菜籽产区,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
江汉平原是我国少有的稻,麦,粟,棉,麻,油,糖,鱼,菜都能大量出产的地区。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2%,水田约占48%。旱地集中分布于堤内平原,堤内平原的棉田占耕地面积的40~60%,个别地区高达80%以上。粮食商品率较高,为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
江淮地区:淮河以南及长江下游一带的平原。江苏省淮河故道以南地区,是淮河、长江冲积成的平原,海拔高度为5-10米,地势四周略高,中部较低,海拔高度只有2-4米,是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江淮平原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产区,淡水渔业发达。
6、阅读:我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的经济作物生长在温带、亚热带地区,有的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后者被称为热带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有些经济作物是人们的衣食之源,有些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植物; 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等; 饮料作物——茶叶、可可、咖啡等;
药用作物——人参、天麻、黄连等
7、经济作物类型:
棉花 花生 油菜
甘蔗 甜菜 茶叶
教师: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它对热量要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有可能遭受冻害。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
8、活动:读图4-10,说出甘蔗和甜菜的分布地区
学生: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生产较多。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
9、活动: 中国北方有一家制糖厂,拟在附近开辟一个甘蔗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这种想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学生:不可行,因为甘蔗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南部地区,不适合在北方种植。
教师: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收获时不宜过于潮湿,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
10、读图4-10,说出棉花的分布地区
①新疆是中国的主要长绒棉产区。(我国最大的棉区,长绒棉的唯一产区)
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③长江中下游地区
原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
阅读:油料和饮料作物
油料作物中,油菜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全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油菜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
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主要产茶省有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 咖啡树最适合生长在平均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土壤透水性强,日照适宜的环境里。
三、课堂练习:
1、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商品粮基地是( )
A.三江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成都平原 D.鄱阳湖平原
2、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 B. 玉米 C. 青稞 D. 小麦
3、我国很多农产品区的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耕作习惯 B. 地形 C. 土壤 D. 气候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分布各不相同,可以简要概括为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和南油北花。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助学读本和作业本总结本课知识点
七、知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