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 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 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风骚]义同“文采”。风,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 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
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投影答案: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 昆仑》、《沁园春 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投影:?惜 (1)肯定他杰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豪壮。 投影: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投影:
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四? 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
事先用 “Auphware”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 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五? 指导分角色朗读
1. 听配雪景图片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
2. 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下述滚动文字:
女领 沁园春 雪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俱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3.配乐分角色朗读 六? 作业 背诵这首词
沁园春 雪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妖娆 分外 稍逊________
数风流人物 今朝_______
二 解释词语
沁园春 北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弛蜡象 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娇 折腰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弓
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填空。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写 。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______写。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
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定的______。
5.这首词,写景,______,大气 ______,旷达豪迈;
议论,______,______万古,风流豪壮。
四? 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五 背诵默写
1.本词主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分角色朗读
女领 沁园春 雪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俱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参考阅读资料 一? 高亨《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二? 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沁园春·雪》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三? 柳亚子和“沁园春”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
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可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课件14张PPT。《当代诗两首》教 学 设 计 学习目标
读诗要反复诵读,才能体会诗人的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情感。
读诗要注意体会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和表现方式。
读诗要揣摩诗歌所描绘的形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准确的特点。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感受形象———体会领悟 学习要求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要求认真诵读体会作者的“乡愁”。
学习抓住诗歌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感情,诗歌的意境。
学习诗歌语言的特点。 进入教学 在教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三首诗歌,找找读诗的感觉。其中两首诗写的都是同一主题,但优劣一读即现,为什么呢?请大家读读,体会体会,说说看看。 过来人 经历过千难万险
经历过风霜雨雪
屈戴过右派帽子
惨遭过十年浩劫
你却一直百折不挠
默默耕耘永不停歇
终在白发如霜的日子
迎来人生的辉煌时刻
秋 秋是成熟也是疲惫
是辉煌也是憔悴
苍老的玉米怀抱婴儿在风中颤栗
谷子被沉重的负担压弯了颈椎
肥实的高粱被冷霜打红了脸
核桃的头颅像风雨凝铸的龟背
?
秋是棵多番嫁接的果树
硕果累累 伤痕累累
比较得知:前者-------肤浅、直白、索然寡味;后者--------深沉、委婉、韵味醉人。
可见,读诗和写诗都要抓住生动可感的形象,才能体会出诗的浓度和读之如痴如醉的感受。
牧家晚吹 阿拉坦托亚 拣几块牛粪
烧一壶奶茶 [实景]
炊烟纺着云霞
织一顶
温柔的帐纱 [虚像]
唱几句牧歌
夸一阵骏马 [实景]
笑声串着星月 [虚像]
说一番
家常的夜话 [实景]
由第三首小诗我们得知:诗中常有虚景、实景的写法。实景----是作者从生活中
直接采撷的客观事物;虚景----则是作者对实景进行艺术感悟出来的虚拟形象。而虚实景的交错也就表现了诗的意象和可读性。
小结 由以上诗例可以看出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而情的抒发往往要借助形象,创造意象。所以读诗要展开想象——
A、抓住诗中提供的形象,弄清这些形象的本来面目。
B、并将这些意象放进它所在的环境中或者将这些形象串联组合,以浮现出一个由这些形象所构成的全景。
C、结合时代背景和诗的主题进行联想,从而领会这些形象、情景的喻意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看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是一首以民歌的形式深沉地倾诉了诗人怀念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的优秀诗篇。 邮票 船票
小小的 窄窄的
乡愁
海峡 坟墓
浅浅的 矮矮的
思考与练习 提示:全诗三节十二行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以时间为序,充分的叙述了诗人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而使得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填空: 诗歌选择了“ ”四个意象,从母子分离,情侣难见、母亲去世,生离死别几个方面写了诗人的乡愁,引人联想,令人沉思,充分 表达了离愁之苦,同时以“ ”分别修饰了意象,使其更加明了、形象、鲜活,加重了诗人和读者的“乡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同学们:以上我们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学习席慕蓉的《乡愁》
提示: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诗人席慕蓉以女性敏感的情绪触角,给我们编写了一曲绵绵无尽的思想夜曲。 思考 1.诗人用了 和
这三种意象来表现乡愁,同时把故乡的面貌比喻作 ,把乡愁比喻作 ,使得抽象的乡愁情绪具体化。
2 .新奇的比喻和联想,是诗歌的翅膀,席诗中就用了比喻来展示自己的想象。
例如“ ”、
“ ”,于是诗人对故乡的那种缠绵美好的和对故乡永不老去的思念的细腻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 没有年轮的树 雾里模模糊糊的挥手别离 年轮的永不老去的树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