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21 19: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生物练习题
满分:5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秋天来了,金黄的银杏叶片纷纷落下”,与下列描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
A.阳光下生长的小麦 B.朵朵葵花向太阳
C.人的排汗、排尿、呼出气体 D.蜻蜓点水
2.在讨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时,同学们的下列发言,错误的是
A.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B.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C.实验数据与其他人不一致时,可以修改数据
D.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
3.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植物叫“风雨花”,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从而开出许多花朵。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环境适应生物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环境
4.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研人员在长白山的白河流域,研究了与中华秋沙鸭生活在同一环境、且有关系的动物类群组成(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研人员进行此项研究时使用了调查法
B.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图中的生物种类无关
C.图中各种动物与秋沙鸭之间主要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D.保护此区域的鱼类资源是增加秋沙鸭数量的途径之一
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C.丙是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D.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Z
B.四种绿藻中W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C.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D.池塘出现水华后又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泥、细沙、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塑料薄膜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藻→小鱼→细菌
C.若河水被重金属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
D.获得能量最少的是植食性小鱼
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如大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各种资源是用之不尽的,人类可以利用一切资源来获得发展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9.如图是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4个视野,对这4个视野的解释正确的是
A.视野①出现的现象是实验者未将标本展平导致的
B.视野②出现气泡是因为染色这一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C.将视野③变成视野④,需要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
D.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同一部位,视野④的细胞数目将变多
10.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B.一般来说,多细胞动物中每个细胞都可以进行生命活动
C.一般情况下,细胞的生命活动越旺盛,含有的线粒体越多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线粒体,它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11.如图表示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①和②代表能量转换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叶绿体,③过程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
B.②代表线粒体,④过程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
C.①代表叶绿体,③、④过程可发生在动物细胞
D.②代表线粒体,③、④过程可发生在植物细胞
12.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酵母菌和变形虫均属于单细胞生物
B.草履虫通过分裂方式产生新的个体
C.衣藻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眼虫属于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3.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会越分裂越小 B.细胞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
C.表示细胞核分裂的是c D.正确的分裂顺序是a→c-d→b
14.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以下结构,其中由一种组织构成的是
15.“m→n→生物体”表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m是绿色植物细胞,则n代表组织和器官
B.若m是哺乳动物细胞,则n代表组织和系统
C.若m是草履虫细胞,则无n结构,单个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
D.若m是植物细胞,则m有细胞壁
二、非选择题:[ ]填相应序号或字母,________填文字,每空1分,共35分。
16.(4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田里有杂草与水稻争夺着养料、水分,田边有绿树与水稻争夺着阳光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蚕食着嫩叶: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
(1)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说明生物的生活________。
(2)青蛙与蝗虫、三化螟等害虫属于________关系;蛙满塘,谷满仓,这是由于青蛙的数量增加时,蝗虫、三化螟等害虫的数量将________。
(3)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资料中没有提到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__。
17.(9分)如图表示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昆虫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由于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农药进入食物链和食物网后,农药在体内积累最多的生物有________。
(3)写出该稻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能够把环境中的CO2和水等简单的物质转变成有机物储存在体内,________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的环境中;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的。
(5)有同学说:“图中水稻、细菌和真菌用单向箭头表示它们的关系不准确”你赞同该同学的观点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18.(11分)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但这些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细胞,A、B为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补充完整:取镜安放→ ________→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2)为了更清楚的看到细胞内微小的结构,应该转动显微镜中的________,使高倍物镜
对准通光孔,这时显微镜的视野会变________,还需要进一步调节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实验开始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滴加液体有区别的原因是
(4)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填A或B),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5)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主要是因为细胞中[ ]________的作用.
(6)A细胞和B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__。
(7)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指纹信息,那么控制指纹信息的物质储存在[ ]________中。
19.(5分)如图中A~C表示人体的某些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它是人体发育的起点,A细胞是_______。
(2)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的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_______复制后形成形态、数目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3)图C中的四种组织是通过④形成,在此过程中,细胞的_______上发生了差异性变化。
(4)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当皮肤划破时不仅会感到疼痛,而且有时会流血,说明皮肤中可能包含的组织有_______。
20.(6分)如图A、B、C、D是绿色开花植物体的部分结构层次示意图,图E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像回答:
(1)植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_______。
(2)掐去枝条的顶端,枝条不能继续生长,这是由于枝条的顶端_______。
(3)观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E①和④合称表皮属于_______组织;
图E③是_______,主要由[C]输导组织构成;
图E②是 _______,大部分属于[ ]_______组织;
由此可知,叶片属于由许多组织构成的器官。
六年级生物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5分。
16.(4分)(1)需要营养(2)捕食 减少(3)分解者(微生物)
17.(9分)(1)水稻 太阳能
(2)青蛙和鸟
(3)水稻→昆虫→鸟或水稻→昆虫→青蛙
(4)生产者(水稻)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反复循环
(5)赞同 水稻的枯枝败叶可以被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
18.(11分)(1)对光(2)转换器 暗 反光镜或光圈(3)清水、生理盐水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或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4)A 图A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或液泡
(5)②细胞膜(6)⑦线粒体(7)④细胞核
19.(5分)(1)受精卵(2)分裂 染色体或遗传物质(3)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4)神经和结缔组织
20.(6分)(1)分裂和分化 有分生组织,当去掉分生组织后,细胞不能分裂增加数量,枝条就无法继续长长了.(3)保护 叶脉 叶肉 D营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