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课件(使用WPS播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课件(使用WPS播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2 21: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唐高祖
开国奠基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大唐盛世路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垂老别》—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杜甫《无家别》
人教版
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落
课程标准: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主题 问题链
一、暴风雨前的宁静 1、唐玄宗统治后期,在貌似平静的政局背后,潜藏着哪些重大危机?
二:狂风骤雨的侵袭 2、安史之乱和农民起义分别对唐朝统治造成怎样的影响?唐朝是亡于藩镇还是农民起义?
三:风雨过后的乱象 3、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整体思路
主题:风雨之后,未必有彩虹
材料一: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因致翟居显位。——《旧唐书》
材料三:
高力士宦官干政;李林甫嫉贤妒能;杨国忠专权误国。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为相,身兼40余职,操纵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受封韩国、虢国、秦国夫人,杨氏一门“势倾天下”。
材料二:
(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
材料四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材料五: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节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一:暴风雨前的宁静
1、唐玄宗统治后期,在貌似平静的政局背后,潜藏着哪些重大危机?
节度使
掌握边镇武力的官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后来其权力扩大,不仅领兵,而且把持民政与财赋。节度使盘踞一方,在当时被称为藩镇。
一:暴风雨前的宁静
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赵翼
安史之乱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杨贵妃不应该为此负责。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于赓哲
一:暴风雨前的宁静
个人生活 用人方面
玄宗在位前期
玄宗在位后期
崇尚节俭,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重用宦官。
一:暴风雨前的宁静
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权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皇帝荒废朝政
节度使权力膨胀
一:暴风雨前的宁静
二:狂风骤雨的侵袭(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和农民起义分别对唐朝统治造成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材料二: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安史之乱乱后仅剩190多万。余生的人民甚至“以纸为衣”。
材料三: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由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
影响
1
经济方面:人口锐减,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军事方面:唐朝边防空虚,周边政权趁机侵扰,加速边疆危机。
政治方面: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唐王朝统一的局面。
2
3
2、安史之乱和农民起义分别对唐朝统治造成怎样的影响?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二:狂风骤雨的侵袭(安史之乱)
“唐僖宗不理朝政……就命人毒打报灾的人。灾荒年月照旧催收租税,百姓若不堪言。唐诗《山中寡妇》对此有过描述,它的大意是:丈夫当兵战死,她只能守在茅屋里,身穿麻布衣,鬓发枯黄。养蚕的桑林已经残尽,田地已经荒芜还要交丝交粮。吃的是野菜、树根汤,烧的是带叶的枝条。即使躲到深山无人处,也难逃脱赋税和徭役。
唐后期,统治者腐朽贪婪,土地兼并严重,天灾税重,战火连绵,农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
二:狂风骤雨的侵袭(黄巢起义)
……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
“至唐则宦官主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废君、弑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悯 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藩镇割据日趋严重,中央无力控制
宦官专权
二:狂风骤雨的侵袭(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黄巢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
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二:狂风骤雨的侵袭(黄巢起义)
朱 温
起初,朱温是农民,为何要挑战皇权?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
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
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后来,朱温是节度使,他是如何挑战成功的?
问题:唐朝是亡于藩镇还是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人物:
时间:
结果:
影响:
时间:
事件:
黄巢
唐朝后期
失败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唐朝的兴亡过程
探究:唐朝灭亡,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你有什么建议来避免古代王朝兴衰严重依赖皇帝的贤明与否的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巧助记
五代有更替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
三:风雨过后的乱象
3、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后梁帝国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留守
想一想: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三:风雨过后的乱象
五代十国统治特点
1、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
2、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武人统治
政权更迭频繁
三:风雨过后的乱象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探究2、结合书本第26页的知识拓展,谈一谈你如何看待课本所说的“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统一是必然趋势
三:风雨过后的乱象
小结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分裂时期,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基本上都是前朝的节度使,所以说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政权分立)
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后梁灭唐
唐朝灭亡
小结
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C
巩固提升
2.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
3.下面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的横线处应该填写( )
A.黄巢起义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D
4.《水浒传》宋江酒后浔阳楼题诗,其中一句道“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下列关于黄巢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后梁 B.平定安史之乱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
5.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关键词“907年”、“朱温”、 “唐朝灭亡”反映的主题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后梁建立
D
6.材料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有人口41419712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有人口52919712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有人口16990309
唐穆宗长庆元年(812年)有人口15762432
阅读后请回答:
上述唐朝人口从统计表看曾出现过一次直线上升、两次下降,其中一次急剧下降时期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后果?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事件:安史之乱。
后果: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