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逆袭之路第五章5.5三角恒等变换小结
一、单选题
二、解答题
1.已知为第二象限角,且,求的值.
2.已知;求的值.
3.在△ABC中;.
(1)求sinA;
(2)若△ABC的面积,求BC的边长.
4.已知函数最大值为2,最小正周期为.
(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2)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轴为始边作两个锐角,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两点.已知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
(1)求的值;
(2)求角的大小.
6.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Ⅰ)判断的形状.
(Ⅱ)若,求的最大值.
7.已知,,,是第三象限的角.
(1)求的值;
(2)求的值.
8.计算与化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若,且为第三象限角,求.
(15); ; .
(16).
(17).
(18).
(19).
9.已知向量a=,b=.
(1)当时,求向量2a+b的坐标;
(2)若a∥b,且,,求的值.
10.在推导很多三角恒等变换公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推理过程.如我们就可以利用平面向量来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具体过程如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单位圆,以为始边作角.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分别为.
则,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
设的夹角为,则,另一方面,由图(1)可知,;
由图(2)可知,于是.
所以,也有;
所以,对于任意角有:.
此公式给出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其差角的余弦值之间的关系,称为差角的余弦公式,简记作.有了公式以后,我们只要知道的值,就可以求得的值了.
阅读以上材料,利用图(3)单位圆及相关数据(图中是的中点),采取类似方法(用其他方法解答正确同等给分)解决下列问题:
(1)判断是否正确?(不需要证明)
(2)证明:.
11.如图,某人打算用A型材料制作一个近似于球形的热气球,半径为10m.
(1)制作这样一个热气球,大约需要多少材料?
(2)如果A型材料的价格为280元,试估计用料的总费用.如果直径增加4m,那么需增加多少费用?
12.已知,分别求,,的值,然后归纳猜想一般性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13.已知,.
(1)求的值;
(2)若,,求的值.
14.(1)已知均为锐角,,角的终边上有一点,求;
(2)已知,计算;
15.已知.
(1)求的值;
(2)已知,,且,求的值.
16.已知数列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已知函数,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和的图象分别交于点, ,直线与轴和的图象分别交于点,,设梯形的面积为,求数列的前项和.
(3)若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7.在中,已知,用正弦定理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18.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及最值;
(2)令,其中,若为偶函数,求的最小值.
19.数列{an}是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的等差数列,且第6项为正,第7项为负.
(1)求数列的公差;
(2)求前n项和Sn的最大值.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
【解析】
【分析】
由可求出的值,然后对化简代值计算即可
【详解】
因为为第二象限角,且,
所以,
2.
【解析】
【分析】
根据,解得,再对进行化简计算即可.
【详解】
由,
解得.
所以
.
3.(1);(2)2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求,的值,进而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可求的值,
(2)由(1)利用正弦定理可求,设,,,则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得,即可求得的值.
【详解】
解:(1),
可得,
,,即,为锐角,可得,
.
(2),,,
,
设,,,则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解得,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正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
4.(1)(2)
【解析】
【分析】
(1)由最大值求出A,周期求出,从而求得函数解析式,令即可求出单调递增区间;(2) 若,则,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可求得,得解.
【详解】
(1)由题意知,,
函数解析式为,
令
解得
∴递增区间为
(2)
∴函数值域为.
【点睛】
本题考查正弦型函数的解析式、单调区间及值域的求解,属于基础题.
5.(1);(2).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求得,,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可得结果;(2)由,结合(1)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可得的正切值,根据可得结果.
【详解】
(1)由已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又由于均为锐角,故可得,.于是,可得,.
从而,可得.
(2)由于 ,
又因均为锐角,故,所以.
【点睛】
三角函数求值有三类,(1)“给角求值”:一般所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从表面上来看是很难的,但仔细观察非特殊角与特殊角总有一定关系,解题时,要利用观察得到的关系,结合公式转化为特殊角并且消除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而得解.(2)“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3)“给值求角”:实质是转化为“给值求值”,先求角的某一函数值,再求角的范围,确定角.
6.(Ⅰ)为直角三角形(Ⅱ)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I)由已知结合正弦定理对已知化简可求B,进而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II)由辅助角公式对已知函数f(x)先化简,然后代入可求f(A),结合(I)中的角B可求A的 范围,然后结合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
(Ⅰ)∵,
∴,
,
∴,
∵,
∴,
∴.
为直角三角形.
(Ⅱ)∵
,
,
,
,
∵,,,,
,
∴.
7.(1);(2).
【解析】
【分析】
(1)求出、的值,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可求得的值;
(2)求出的值,利用二倍角的正切公式可求得的值.
【详解】
(1)因为,则,
因为是第三象限角,则,
因此,;
(2),因此,.
8.(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解析】
【分析】
(1)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即可得解;
(2)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得解;
(3)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即可得解;
(4)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得解;
(5)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即可得解;
(6)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即可得解;
(7)由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可得原式,再利用两角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即可得解;
(8)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即可得解;
(9)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即可得解;
(10)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即可得解;
(11)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即可得解;
(12)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得解;
(13)由诱导公式结合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即可得解;
(14)由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可得,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即可得解;
(15)由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结合即可得解;
(16)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结合即可得解;
(17)由两角差的正切公式结合即可得解;
(18)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商数关系可得原式,再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结合即可得解;
(19)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结合可得原式,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
(1)
;
(2)
;
(3)
;
(4)
;
(5)
;
(6);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由题意,
所以,
又为第三象限角,所以;
(15);
;
;
(16);
(17);
(18)
;
(19)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诱导公式及和差角三角函数公式的综合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9.;(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向量坐标的运算计算即可;(2)根据两向量平行的坐标公式计算.
试题解析:(1)因为,所以a=,于是向量2a+b=;
(2)因为a∥b,所以,又因为,所以,
所以.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平行的坐标运算,以及正弦和差公式及余弦函数的性质,属于中档题.解题时注意向量平行公式的应用,处理时要注意分析,否则容易造成失分,在辅助角公式的使用时,注意特值的特殊性,以及余弦函数图像性质的熟练应用.
10.(1)正确;(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单位向量的定义可得出结论;
(2)根据向量相等及坐标运算,化简计算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
(1)因为对于非零向量是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又且与共线,
所以正确;
(2)因为为的中点,则,
从而在中,,
又
又M是AB的中点
,
所以,化简得,.
结论得证.
11.(1)m2
(2)用料的总费用是元,当直径增加4m,需增加的费用是元.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球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作答.
(2)利用(1)的结论求出总费用,再算出增加的面积,即可得增加的费用.
(1)
依题意,半径r=10m的球的表面积是:(m2),
所以制作这样一个热气球,大约需要m2的材料.
(2)
当A型材料的价格为280元,由(1)知,总费用(元),
当直径增加4m时,半径( m),则增加的面积为( m2),
因此,增加的费用为(元),
所以用料的总费用是元,当直径增加4m,需增加的费用是元.
12.详见解析.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将代入,即可求得的值;观察,根据上一步的结果可以归纳出一般的结论:自变量的和为 ,则函数值的和为 ,根据结论的形式将代入并化简求值即可完成证明.
试题解析:由,得
,,
.
归纳猜想一般性结论为
证明如下:
【方法点睛】本题通过观察几组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来考查函数的解析式及归纳推理,属于中档题.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一、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二、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常见的归纳推理分为数的归纳和形的归纳两类:(1) 数的归纳包括数的归纳和式子的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形的归纳主要包括图形数目的归纳和图形变化规律的归纳.
13.(1);(2).
【解析】
【分析】
(1)首先利用诱导公式得到,从而得到,再利用求解即可.
(2)首先根据题意得到,,再利用两角差余弦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1)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因为,且,
所以.
(2)由(1)中,,可得.
因为,所以,
而,所以,
又因为,所以,且,
于是
.
14.(1);(2).
【解析】
【分析】
(1)求出,,,即得的值;
(2)化简得,把代入即得解.
【详解】
(1)因为为锐角,所以.
因为角的终边上有一点,所以,
,
所以.
(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同角的平方关系和商数关系的应用,考查三角函数的坐标定义,考查差角的余弦公式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5.(1);(2).
【解析】
(1)先求出,再化简即得解;
(2)先求出,再求出,求出,即得解.
【详解】
(1)由已知得,所以
(2)由,可得,
则.
因为,所以,
又,则,
因为,,
则,则,
所以.
【点睛】
易错点睛:本题容易得出两个答案,或.之所以得出两个答案,是没有分析缩小的范围,从而得到.对于求角的大小的问题,一般先求出角的某三角函数值,再求出角的范围,再得到角的大小.
16.(1)(2)(3)
【解析】
【分析】
(1)设数列的公比为,由已知得,解得得,,代入等比数列公式求解.
(2)根据题意,分别求得的纵坐标为,的纵坐标为,又,再代入梯形面积公式求得,然后用错位相减法求.
(3)由(2),得,所以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可转化为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求解.
【详解】
(1)设数列的公比为,则,由已知,得,两式相除,得,,或(舍),∴,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的纵坐标为,
的纵坐标为,
又,
∴梯形的面积为,
∴
①
又 ②
①-②,得
,
∴.
(3)由(2),得,∴,
∵,
当时,取最小值-28,
所以,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实际应用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错位相减法求和,还考查了抽象概括,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7.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利用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可得
,进而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
由题意知,,
由正弦定理,得,
即,
所以或,
得或,
所以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8.(1),最小值为,最大值为2
(2)
【解析】
【分析】
(1)化简得到计算得到答案.
(2)先得到,函数为偶函数得到,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1)
最小正周期为,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2
(2)为偶函数
则,当时,有最小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周期,最值,奇偶性,意在考查学生对于三角函数性质和三角恒等变换的灵活运用.
19.(1);(2)78
【解析】
【分析】
(1)根据可得的范围,再根据为整数得到的值.
(2)根据项的符号特征可得最大.
【详解】
(1)由已知,得,
.
解得.
又,∴.
(2)∵,∴数列是递减数列.
又∵,,
∴当时, 取得最大值,为.
【点睛】
一般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值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的符号来确定,如果满足,,则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如果满足,,则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