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1 3.1 磁现象和磁场 同步练习(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3-1 3.1 磁现象和磁场 同步练习(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2 05:0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3-1 3.1 磁现象和磁场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
1. 下列关于磁感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场和电场一样,是假想的一种物理模型
B. 一小段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那么该处的磁感强度一定为零
C. 一检验电荷在空间某处不受电场力作用,那么该处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D. 磁感线和电场线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2. 首先发现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会发生偏转现象的理学家是
A. 法拉第 B. 奥斯特 C. 科拉顿 D. 麦克斯韦
3. 首先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A. 安培 B. 法拉第 C. 麦克斯韦 D. 奥斯特
4. 如图所示,关于奥斯特实验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现电流的热效应,从而揭示电流做功的本质
B. 指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为后人进而发明电动机奠定基础
C.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后人进而发明发电机奠定基础
D. 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从而把磁现象和电现象联系起来
5. 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
B. 地球内部也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C. 地球表面任意位置的地磁场方向都与地面平行
D. 地磁场对射向地球赤道的带电宇宙射线粒子有力的作用
6. 在地球赤道上空有一小磁针处于水平静止状态,若突然发现小磁针 极向东偏转,由此可知 .
A. 一定是小磁针正东方向上有一条形磁铁的 极靠近小磁针
B. 一定是小磁针正东方向上有一条形磁铁的 极靠近小磁针
C. 可能是小磁针正上方有电子流自南向北水平通过
D. 可能是小磁针正上方有电子流自北向南水平通过
7. 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A. B.
C. D.
8. 某同学做奥斯特实验时,把小磁针放在水平的通电直导线的下方,当通电后发现小磁针不动,稍微用手拨动一下小磁针,小磁针转动 后静止不动。因此可知,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方向是
A. 自东向西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北向南
9. 某同学在做奥斯特实验时,把小磁针放在水平的通电直导线的下方,当通电后发现小磁针不动,稍微用手拨动一下小磁针,小磁针转动 后静止不动,由此可知,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在小磁针处方向是
A. 自东向西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北向南
10.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铁球,将弹簧测力计自左向右逐渐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 不变 B. 逐渐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12分)
11. 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 ,即电流的磁场。
12. 物理学家 在 年的一次讲座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从而打通了电和磁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领域。 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为了纪念 在电磁领域的贡献,将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
13. 电流 存在着磁场,这现象是物理学家 首先发现的。
14. 年,丹麦物理学家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这一发现启发了许多物理学家的逆向思考: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能生电。
三、解答题(共3小题;共39分)
15. 感受一下砸感应强度约为 的砸场有多强。
(1)有一种强磁铁叫做钕砸铁,它的磁极表面处磁感应强度约有 。当两块这种磁铁的 与 极相吸在一起时,试试能不能用手指将它们掰开(如图)。不能掰开的原因是什么
16. 课本图 “奥斯特的实验记录”中,你能看出下列奥斯特所用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吗
(1)“ 、 ”,“ 、 ”及箭头“”。
(2)图 记录的实验中,小磁针是放在直导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17. 如图所示是医生用来取出病人吞下的金属物品的仪器。当仪器顶部接触金属物品时,医生将手控环内推,再拉出整条塑料管。
(1)你能说出这种仪器的原理吗
(2)如果小孩不慎吞下的是易拉罐拉环或一个回形针,哪种物体可以用这种仪器取出来
(3)如果把活动永磁体换成电磁铁,你认为是不是更实用呢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A.磁场和电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故A错误;
B.一小段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有可能是导线与磁场平行,故B错误;
C.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等于场强和电荷的量的乘积,如果电荷不受电场力,则场强为零,故C正确;
D.磁感线和电场线一样,都是假想的线,不存在,故D错误。
2. B
3. D
4. D
【解析】本实验的意义不是发现小磁针在磁场中转动,而是证明了导线中的电流产生了磁场;故AB错误;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后人进而发明发电机奠定基础,故C错误;
本实验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从而把磁现象和电现象联系起来,故D正确。
5. C
【解析】由题意可知,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存在磁偏角,A正确。磁感线是闭合的,再由图可推知地球内部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故B正确。只有赤道上方附近的磁感线与地面平行,故C错误。射向地球赤道的带电宇宙射线粒子的运动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不平行,故地磁场对其有力的作用,这是磁场的基本性质,故D正确。
6. C
【解析】若小磁针正东方向有一条形磁铁的 极靠近小磁针,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 极向西偏转,故A错误;若小磁针正东方向有一条形磁铁的 极靠近小磁针;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 极向东偏转,但不能肯定是磁铁的作用,也有可能是电流引起的,因此不能肯定,是有可能的,故B错误;若小磁针正上方有电子流自南向北水平通过,电流方向即为自北向南,所以小磁针的 极向东偏转,因此有可能;故C正确;发现小磁针的 极向东偏转,说明小磁针的正上方有电子流自南向北水平通过,故D错误.
7. B
【解析】地磁场的 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 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球自转形成的环形电流在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内,此电流形成的地磁 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因此用右手握住环形电流时,拇指应指向地理南极。因此,选项B正确。
8. D
【解析】通电前小磁针指南北方向,通电后小磁针不动,说明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还在南北方向;稍微用手拨动一下小磁针,小磁针转动 后静止不动,由此可知,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方向相反,故D选项正确。
9. D
【解析】导线通电前小磁针指向南北方向,导线通电后小磁针不动,说明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方向在小磁针处沿南北方向;稍微用手拨动一下小磁针,小磁针转动 后静止不动,说明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在小磁针处与地磁场方向相反。故选项D正确。
10. C
【解析】磁体上磁极的磁性最强,对铁球的吸引力最大,所以铁球自左向右逐渐移动时,所受磁体的引力先减小后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之先减小后增大。
第二部分
11. 磁场
12. 奥斯特;特斯拉
13. 周围;奥斯特
14. 奥斯特
第三部分
15. 所选用的钕磁铁的磁性非常强,很难将吸在一起的磁体分开。安排这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一下,端部的磁感应强度达 左右究竟多强。
16. (1) ”“”表示电流,“”“”表示小磁针,“”箭头表示小磁针转动方向
(2) 上方
17. (1) 当仪器顶部接触金属物品时,将手控环内推,其上的活动永磁铁使固铁磁化,磁化后吸引铁磁性金属物品,然后拉出整条塑料管,即可把这种金属物品取出。
(2) 由于磁铁只能吸引铁磁性物体,而易拉罐拉环是铝合金材料,不是铁磁性物质,因此不能取出;而回形针是铁磁性物体,可以用此仪器取出。
(3)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是误吞了比较重的金属,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使磁性增强,把它取出来。故使用电磁铁应更实用一些。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