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强化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强化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2 22:5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一、单选题(20题)
1.2002年,颐和园实施大规模维修。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元人民币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这体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是
A.真实性 B.完整性 C.科学性 D.慎重性
2.“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有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
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 ②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③孔子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3.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罗马外贸的兴盛
4.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遗产监测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拿出了黄牌警告。张家界政府却一意孤行,又批准了投资达1.2亿元巨资、号称“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的“百龙天梯”(下图)的建造项目。这说明
A.任何时候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B.政府的这种决策是无奈之举
C.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 D.“重申报轻保护”破坏了大自然
5.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项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良渚古城遗址属于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6.阿布辛拜勒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原因是
A.阿布辛拜勒神庙是人们认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B.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C.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增进世界各民族互相学习的重要资料
D.阿布辛拜勒神庙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7.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8.古代埃及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世界文明遗迹不包括
A.孟菲斯及其墓地 B.金字塔
C.阿布辛拜勒神庙 D.庞贝古城遗址
9.“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特性在于遗产的‘无形性’和‘活态性’,所有遗产均通过口、手、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因此不具备实物特性;由于它的完成过程和传承系统完全依赖于人,这就决定它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这说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A.必须关注其传承方式的保护 B.完全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长期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D.可以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10.《世界遗产公约》公布于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3年
11.下图是古希腊某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式样,下列项中有关该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注重人文与审美的结合 B.坐落在雅典卫城的最高处
C.南边柱廊矗立着六尊大理石女雕像 D.三神殿分别供奉宙斯、赫拉和波塞冬
12.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壁、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
13.以下两幅平面图所展示的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是
A.前朝后寝的设计格局
B.东西、南北两条中轴线贯穿
C.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设计原则
D.不同园林建筑形制的和谐统一
14.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根据这一公约,世界遗产可划分为
①文化遗产 ②自然遗产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如图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由此可知,商朝
A.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 B.实现了对湖南地区的有效管理
C.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 D.青铜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16.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遺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中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A.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 B.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
C.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 D.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
17.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据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的县级治所名称是
A.嘉兴 B.松江 C.华亭 D.上海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说明二战后
A.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强 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统一
C.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D.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9.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依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①保护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②将文化遗产与经济效益捆绑在一起
③与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④提升了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2题)
21.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指导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始推阴阳,为群儒首,前对汉武,后相江都,初倡统一,罢百家书。"从而为儒学和儒者找到用武之地。
——摘编自曹影《董仲舒的四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在汉代,政府首次作为对外交往与开放的主体在官方层面上积极地开展了与域外的广泛联系。由于两汉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使得中华社会由此迈开了走向世界的历程,开启了此后古代中国近2,000年之久的开放局面。这不仅使中华各民族深受其益,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引自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佛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摘引自2019年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黄老思想"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的原因,简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如何"上承孔子"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走向世界"的角度概述汉代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根据"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的提示,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汉代促成"开展与域外广泛联系"的举措。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佛儒会通"的典型事例,用唐太宗时期的史实简述"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表现。②"北曲南唱"、兼收并蓄是昆曲形成的重要途径,以明代中期艺术家对北曲的改造为例论证此观点。指出昆曲属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一类别?
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增加了三种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
线性文化遗产——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内的文化遗产族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等; 记忆遗产——世界范围内正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
我国有多项遗产列入,如下表:
遗产种类 中国入选的典型代表
线性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大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记忆遗产 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
请你以表格中的一项遗产典型代表为例,说明这一类型的遗产为何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和“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可知高压线改为地下铺设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不被破坏,故B项正确。电缆线的铺设并没有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故A项错误;科学性和慎重性材料里没有体现,故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本题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调动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的考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根据所学可知其原则包括(1)真实性原则,即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2)完整性原则,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2.B
【详解】
“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是因为孔子的影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对世界也有很深刻的影响。此外,历代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本题说法全部正确,本题选择B选项
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哈德良长城位于英国的不列颠岛上,是罗马帝国在占领不列颠时修建的,从建成后到弃守,它一直是罗马帝国的西北边界;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是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行省和雷蒂安行省内修建的一段边境防御工事;英国安东尼长城也是罗马人在英国修筑的边境城墙,因此材料所述的文化遗产见证了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故C选项正确;材料所述的英国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及德国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与英德两国社会转型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没有体现英德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所述的英国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及德国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主要见证了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与罗马奥外贸无关,故D选项错误。
4.D
【详解】
根据“张家界政府却一意孤行,又批准了投资达1.2亿元巨资、号称“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的“百龙天梯”(下图)的建造项目”可得出政府的这一做法不利于保护大自然,D项正确;A、B两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说法是正确的,但张家界政府的做法与此理念严重不符。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属于文化遗产,故选A。自然遗产更多地表现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良渚古城并不具备自然遗产的属性,排除BC;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良渚古城显然不属于这一分类,排除D。
6.D
【详解】
由于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故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故D正确;“认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教科书”是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具体表现,故A排除;“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也属于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一个方面,故B排除;“增进世界各民族互相学习的重要资料”仍然属于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具体表现,故C排除。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遗产的含义出发,即可抓住“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历史文化价值”,据此进行正确判断。
7.C
【详解】
从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等信息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故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保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基本要素,排除A。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的原则,B错误;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点睛】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庞贝古城遗址属于古罗马的文化遗址,D项符合题意;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和阿布辛拜勒神庙都是古代埃及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明遗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9.A
【详解】
材料的主旨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注意对文化传承者的保护,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错误,排除。
10.C
【详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的第17届会议上通过《世界遗产公约》。C项正确,排除ABD。
11.A
【详解】
据材料“古希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建筑是雅典卫城,它体现了古希腊文明注重人文与审美的结合,故选A项;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坐落在雅典卫城的最高处,排除B项;伊瑞克提翁神庙,南边柱廊矗立着六尊大理石女雕像,排除C项;伊瑞克提翁神庙有三个神殿,分别供奉希腊的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奥林匹亚遗址中赫拉神庙供奉着女神赫拉,排除D项。
12.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与黄河流域中原文明既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又有诸多不同,反映了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供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排除B项;仅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历史结论,排除C项;夏商时期尚未实行分封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颐和园中的仁寿殿是临朝理政的场所,乐寿堂是慈禧太后的寝宫;股宫中的三大殿是临朝理政场所,而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等是寝宫,这体现出前朝后寝的设计格局,故A项正确。颐和园无法体现东西、南北两条中轴线贯穿,故B项错误;颐和园不能体现左祖右社的设计原则,故C项错误;故宫无法体现出不同园林建筑形制的和谐统一,故D项错误。
14.C
【详解】
结合所学,《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可划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故选①②④组合,故排查ABD,选C。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羊方尊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体现了商朝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C项正确;仅一件青铜器不能说明商代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A项错误;四羊方尊的铸造技艺不能说明商朝实现了对湖南地区的有效管理,B项错误;青铜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16.B
【详解】
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当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终是为了实现文化遗产的货币化,是为了经济利益,而非保护文化遗产,这就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故选B;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并不是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和忽视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排除AC;这一做法更不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民族性,排除D。
17.C
【详解】
本题考查历史地理,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华亭县是唐天宝年间的设立的,管辖包括上海在内地区的县级治所,元改称松江。从题干“唐宋房屋基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上海的行政管辖及名称变化(课标外)(华东师大版)。
18.B
【详解】
二战后,埃及等新兴国家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同时使用英语或法语,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重视发扬儒家文化,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说明二战后全球化和多样性的统一,B项正确;“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中不能说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C项错误;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
1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故①④错误,排除ACD项;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选B项。
20.B
【详解】
根据材料“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可得出,该学者主要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的错误做法进行批判,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将文化遗产与经济效益捆绑在一起,与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这种只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破坏,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A、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提升了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率”,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1.(1)原因:道家主张小国寡民,无法适应汉代时代需要。
上承孔子: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2)影响: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造纸术推动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举措: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占领河西走廊,多次大修长城,打通并保障丝绸之路。
(3)选择阐述①事例:宋代儒学对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宋明理学。
表现:佛经大量传入并译成汉文;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玄奘去天竺取经;为中国文化增添多元色彩。
选择阐述②改造:形成“水磨腔”;强调宫调、板眼和平仄;引入弦乐。
类别:表演艺术。
【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指导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可知原因是道家主张小国寡民,无法适应汉代时代需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始推阴阳,为群儒首,前对汉武,后相江都,初倡统一,罢百家书”可知是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2)第一小问,关于贡献,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造纸术推动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回答即可。关于举措,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占领河西走廊,多次大修长城,打通并保障丝绸之路等方面思考作答。
(3)解决本问题,即要考生选择一个内容作答。如选择阐述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宋代儒学对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宋明理学方面作为事例,可从佛经大量传入并译成汉文;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玄奘去天竺取经;为中国文化增添多元色彩方面回答表现。如选择阐述②,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形成“水磨腔”;强调宫调、板眼和平仄;引入弦乐等作为改造的观点,可知昆曲属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艺术。
2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所选案例:南京大屠杀档案。说明: 南京大屠杀档案是日本侵华期间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证,由于日本刻意毁灭证据和否认历史,也由于一些受害者的逐渐离世,南京大屠杀档案的搜集和整理显得尤为紧迫。它凸现了档案文献的脆弱性和对其保护的紧迫性。由此可见世界记忆遗产不同于其它文化遗产的特性。
【详解】
根据题意要求,以表格中的一项遗产典型代表为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类型的遗产为何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如以南京大屠杀档案为案例,根据材料“记忆遗产——世界范围内正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可知南京大屠杀档案是日本侵华期间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证,由于日本刻意毁灭证据和否认历史,也由于一些受害者的逐渐离世,南京大屠杀档案的搜集和整理显得尤为紧迫。它凸现了档案文献的脆弱性和对其保护的紧迫性。由此可见世界记忆遗产不同于其它文化遗产的特性等等。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7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