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单选题(20题)
1.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 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2.据统计1851-1861年澳大利亚的全部黄金产量大约价值1.24亿英镑,相当于当时世界黄金产量的40%,在1854--1870年,有价值3531956英镑的886065盎司的黄金和价值560627英镑的黄金制品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输往中国;仅在1856年,就有116903盎司黄金和价值50万英镑的黄金制品流往广州。对于大量黄金流入中国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外国对中国进行的资本输出 B.反清势力用金钱支持太平天国
C.中国在对澳贸易的出超地位 D.在澳华工积累的财富汇往国内
3.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居民,其根本原因是
A.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被屠杀 B.欧洲人的殖民式移民导致
C.工业革命开展产生的影响 D.澳大利亚采矿产业的发展
4.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 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
5.奴隶贸易严重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这说明奴隶贸易
A.阻断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 B.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
C.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6.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7.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这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
A.亚非拉美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争夺国际市场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8.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有22842到25535人之间,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000至17000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000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 B.经济大危机波及到美国的知识界
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 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
9.在历史上,有的印度教徒为宗教许愿把自己的孩子作为祭品投入恒河;向神祈子的妇女必须将此后所生的一个孩子投入恒河中还愿;中、西部印度还盛行杀害女婴。英印政府两次颁布法令将杀婴定为杀害罪。这些行为逐渐被消灭。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毁灭了印度传统文化
B.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目的在于改造印度文化
C.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客观上改造了印度文化
D.英国统治印度说明了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
10.“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11.19世纪初,英州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
A.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张的需要
B.重商主义者增殖国家财富的强烈诉求
C.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D.商品输出逐渐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手段
12.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美洲原住民纷纷逃离海外 D.欧洲人移民到美洲分布越来越广
13.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 )
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
C.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锁国政策 D.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
14.19世纪中叶后,美国随着疆界的不断扩张,新的领土的开发和利用,急需大批劳动力。外来移民迅速增加,形成了一股空前规模的移民潮。在这股移民潮中,大量华工从事的主要工作是
A.开矿筑路 B.金融证券 C.建立牧场 D.买办经商
15.“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他们住在城镇中充斥着肮脏、污秽的最拥挤最便宜的公寓,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蔬菜)是最便宜的,无论多低工资他们都愿意接受。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内务委员会关于移民和入籍的报告》)这段材料表明
A.美国向西部扩张驱逐印第安人 B.制定排华法案限制中国人入境
C.欧洲移民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 D.三角贸易成为新旧大陆的纽带
16.下图是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该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环境的恶化 B.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
C.三角贸易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 D.西班牙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17.在非洲殖民地存在非常奇特的现象,输出花生却进口花生食品、输出咖啡豆却进口咖啡饮料、输出棉花却进口纺织品、输出铁矿砂却进口铁器生产工具、输出铝矾土却进口铝制器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丧失 B.非洲地区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C.殖民者推行掠夺性经济政策 D.殖民地缺乏相关的工业技术
18.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两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
①荷兰人兴起喝茶之风②法国人的菜肴中出现香料
③印第安人开始食用可可④印第安人开始食用牛肉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9.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年 3420万
俄国亚洲地区 1800—1939年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年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年 520万
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
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
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
20.1714年在一次会议上,白人建议印第安人把子女送到威廉斯堡接受欧洲型的教育但是遭到印第安人反对,甚至提出了相反的建议:要求英国绅士送一二百名孩子到印第安人那里接受教育并且相信印第安人会把他们教育成懂礼貌的人。材料反映了
A.殖民者的文化殖民
B.印第安人盲目文化自信
C.文化的交流与隔阂
D.松散的体制缺乏权威性
二、材料分析题(2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8年,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政府派海军军官库克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69—1770年,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后来,库克到达了夏威夷等岛屿,在与土著人冲突中被杀死。
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英国移民为库克建立纪念碑和雕像。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和科学家。但在澳大利亚一些土著社区里,库克被当成道德沦丧者的典型;在土著人的艺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是一个带枪的大袋鼠和大海盗。
——摘编自郭方《看得见的英国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从题干中的“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可知清政府注重维护华工的各种权益,这是近代维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1866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际地位因战败而明显下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天朝上国的尊严,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华工权益,而不是提倡华工出国,故D项错误。
2.D
【详解】
材料反映了1854--1870年,大量黄金从澳大利亚输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出国华工人数不断增多,他们多为殖民者欺骗、掠夺、贩卖而置身异国,在外国进行艰苦劳动工作,并将积累的财富汇往国内,故选D;鸦片战争后列强主要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主要集中在甲午战争后,而且材料并未体现出投资,故排除A;材料反映出1856年大量黄金流往广州,但当时广州并不属于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故排除B;材料只反映了澳洲的黄金输入中国,没有中国输出的情况,无法得出“出超”的结论,故排除C。
3.B
【详解】
美洲和澳洲人口构成的变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西方的殖民侵略。故选B项;ACD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4.B
【详解】
试题分析:运往美洲”,与“欧洲”无关,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殖民掠夺,也正是“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先天优势”,故C项错误;由于种族灭绝造成美洲劳动力短缺,进而引发黑奴贸易,即将黑人“从非洲运往美洲”,故D项不符题意,应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特征
5.A
【详解】
据材料“奴隶贸易严重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可知,奴隶贸易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A正确;材料未涉及原有的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被打破,B错误;奴隶贸易加速了西方国家的原始积累。但材料未涉及,C排除;材料未涉及“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只是强调奴隶贸易严重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D排除。
6.A
【详解】
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
点睛:这一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D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亚非拉美地区的一些国家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市场,殖民者依据各地不同的优势掠夺当地的自然资源,因而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单一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D项正确;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不符亚非拉美的史实,排除A;三角贸易罪恶的黑奴贸易,不是区域资源优势互补,排除B;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不是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争夺国际市场的结果,而是殖民者依据各地不同的优势掠夺当地的自然资源,排除C。
8.C
【详解】
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政府的移民政策,而非欧洲知识难民涌入的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知识界的影响,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B项错误;罗斯福政府将美国本土的一些就业岗位让给欧洲知识难民,可见其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故C项正确;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D项错误。
9.C
【详解】
英属印度殖民政府通过立法等强制手段,逐步取缔印度人杀害女婴的陋习,一定程序上反映出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的助手,客观上改造了印度文化,C项正确;杀害女婴不是印度传统文化的全部,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毁灭”了印度传统文化的说法绝对,A项错误;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目的在于满足本国发展的需要而非改造印度文化,B项错误;文明是多元的,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不能说明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D项错误。
10.A
【详解】
BCD三项只是启蒙运动的特点,不适合作为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只有选A项。
11.D
【详解】
根据“19世纪初”、“就地利用当地资源”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欧文的主张迎合了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需要,即不再通过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而是商品输出逐渐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故选D项,故排除A项;欧文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而不是重商主义者的要求,故排除B项;“开始建立”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时间,故排除C项。
12.B
【详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的原因是欧洲长期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正确;根据题干可知,A、C都是1500—1800年间美洲人口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13.A
【详解】
据材料“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可知,澳洲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融合,A项正确;B项所述与“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不符;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淘金华工建立独立国家,更体现不出其“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澳洲淘金华工深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其“济世安民”的思想,排除D项。
14.A
【详解】
19世纪上半期,在美国西进运动中,中国大量华工移民美国,成为美国加州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故选A;当时中国华工大多出生穷苦百姓,文化水平低,很难从事金融证券工作,排除B;建立牧场是资本家的活动,排除C;买办经商是西方列强侵华时,在中国沿海地区出现的现象,排除D。
【点睛】
15.B
【详解】
根据材料“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结合所学可知,移民的增加不仅增加美国人口,还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但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和社会对移民事务的日益关注,联邦政府开始承担管理移民的工作,同时西海岸各地的排华问题逐渐被提上了联邦政府的议事日程,最终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规定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并禁止华侨入籍,B项正确;材料内容针对的是华工,而不是印第安人,A项错误;材料“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体现的是限制中国人入境,材料没有强调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进程,C项错误;三角贸易即是黑奴贸易,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黑奴贸易,D项错误。
16.B
【详解】
根据题干“1493—1570年人口变化”信息可知,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到北美洲,因为战争、屠杀、疾病等原因,造成人口急剧下降,B项正确。工业革命发生18、19世纪,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16C--19C西方进行的三角贸易,欧洲把廉价的商品带到非洲,非洲大量的奴隶被运往美洲,美洲把黄金和原料返回欧洲,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题干信息与西班牙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C
【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知,非洲殖民地主要生产工农业原料,制造业和初级加工业等都没有得到应有发展,究其原因,这是欧洲殖民者对非洲推行单一性的经济政策所导致,故C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排除;D项的说法局限于表象,并非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
【点睛】
18.A
【详解】
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物种交流,商品种类增多,因此荷兰人兴起喝茶之风,印第安人开始食用牛肉,A正确;法国人菜肴中出现香料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存在,排除B、C、D。
19.D
【详解】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故选D;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但不是最佳项,A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指1929-1933年,过于片面,B错误;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符合史实,但不是最佳项,排除C。
20.C
【详解】
材料反映的现象表明白人与印第安人在文明相遇的背景下相互之间不认同,两者文化交流存在隔阂,选项C正确;选项A、B都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政治体制的松散,排除D。
【点睛】
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提到的现象的理解,即白人和印第安人对彼此的教育或者文化不认可。
21.(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详解】
试题分析:(1)第一问可以从材料来概括,主要从地域和时间以及规模三个角度来概括特点。新中国成立前,人数众多,迁移主要地区为东南亚,与祖国联系密切;新中国成立初期,迁移人数很少,改革开放后出现迁移潮,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2)第二问有三个大部分,分别来回答。特点需要从材料来概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后。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贡献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贡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移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移民问题
22.示例情节:库克到达澳洲的航行使这些地区相继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重要的原料产地和收入来源。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对外殖民侵略扩张。
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需要开辟更加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库克航抵澳大利亚等地和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入澳大利亚等地,打破了澳洲与世隔绝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澳大利亚等地的开发。但是,库克的航海活动给当地的土著居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详解】
从材料中的“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在土著人的艺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是一个带枪的大袋鼠和大海盗”等信息可以看出,库克到达澳洲的航行使这些地区相继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重要的原料产地和收入来源。这一情节反映出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需要开辟更加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据此确定论题,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评价。从材料中的“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和科学家”等信息可以看出,库克的航海活动也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科学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据此可以确定论题,然后联系所学进行评价。本题的解答可以根据材料信息确定不同的情节及历史现象,然后联系所学对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要做到准确全面。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7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