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宁汉合流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
南京国民政日(东北易帜
新民
革命的开端
府的统治
主主
义革
中国共产党诞生
革命面貌
命的
焕然一新
兴起
国民党一大
国民革命
共的十年对峙
民族工业的发展
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
北伐战争
进入高潮
工农武装割据
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建立
红军长征(共45张PPT)
新民主主义中国共产制定民主决定国国共合作实现,消灭陈基本推翻国共合作破裂,
革命开端党诞生革命纲领共合作国民革命开始炯明势力了北洋军阀国民革命失败
1919年1921年1922年1923年
1924年
1925年1926年
1927年
五四中共
中共
中共三国民党
国民政府
合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运动大召开大召开大召开大召开
在广州成立
北伐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中共
革命面貌
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
焕然一新
新民主五四新民主主)国民党草命统
义革命的
开端
运动义革命
大
战线
建立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北伐
进入高潮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通过史料探究,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体会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精神。2.把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3.掌握国民革命运动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理清时空线索,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时空坐标]
知识点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2.经过
阶段 主力军 运动中心 斗争口号 特点 初步胜利
前期 青年学生 北京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青年学生走在反帝爱国斗争的前列 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后期 工人阶级 上海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性质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4.意义
(1)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误区警示]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不是民族矛盾;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其彻底性是指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时间: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
2.地点:北京和上海。
3.方式: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国内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③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国际: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3.内容
(1)名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4.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误区警示] 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说明党对当时中国的国情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中共一大的功绩主要是宣告了党的成立,中共二大民主革命阶段革命纲领的制定,才标志着党对国情有了初步认识,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最终完成。
[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
探究点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史料一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顷刻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史料二
[探究] 依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
[提示] 特点: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
五四运动的新特点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新的精神面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新的觉醒: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相互支援,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活学活用·针对训练]
1.毛泽东曾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据此可见,五四运动是一场( )
A.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C.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D.伟大政治改良运动
解析:选A 五四运动反对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充分体现了爱国精神,故选A项;题干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未涉及社会革命,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与思想启蒙无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并非一场政治改良运动,排除D项。
2.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自此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思想武器”是( )
A.民主共和观念 B.马克思主义
C.实业救国思想 D.教育救国思潮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从此以后,“中国人民自此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故选B项;民主共和的观念主要是在辛亥革命之后,而不是五四运动之后,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排除C项;在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教育救国的思潮,排除D项。
知识点2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
一、国共合作(第一次)
1.条件
(1)必要性: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可能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意义: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二、国民革命
1.开展
(1)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失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思维点拨]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尤其是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寻找其代理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2)主观原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活动一再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
探究点 国民革命——前所未有的人民大动员
史料一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探究] 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以往的探索救国道路相比,国民革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提示] 国民革命前的革命参与者多为某一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国民革命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包括进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史料二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探究] 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对中国共产党有何经验教训。
[提示] 功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经验教训: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
国民革命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1)特点
革命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群众基础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革命军队 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2)功绩
①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活学活用·针对训练]
3.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里所说“共同奋斗”的主要成果是( )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
D.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解析:选B 孙中山遗嘱体现了新三民主义思想,在该思想指导下开展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B项;1915年护国运动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排除A项;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排除C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排除D项。
4.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新三民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选A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政策,而不是基础,排除B项;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是国共合作的前提,在此前提之下,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才有国共第一次合作,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进行合作的形式,而不是基础,排除D项。
[学史明智·展情怀]
[材料展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思维升华]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针对训练]
1.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才知道西方文明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对平等自由的政治需求
B.向西方学习更趋理性
C.反帝救亡的强烈愿望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解析:选D 材料说明中国人民能够正确地认识帝国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故选D项。
2.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这一社会群体( )
A.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B.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
C.带领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D.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选D 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故A项错误;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任务的是工人阶级,故B项错误;推翻封建帝制的是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表明知识分子唤醒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
[教材问题·再思辨]
1.读教材P122“学思之窗”:
[设问]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奋斗目标有何特点?
[提示] 在中共一大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未能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2.读教材P123“学习聚焦”:
[设问] 你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蒋介石发动政变;共产国际工作过粗,急于求成,直接影响了国共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
3.读教材P124“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设问] 根据图示指出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进军区域范围,并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北伐对象: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或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进军区域:主要进军区域在我国南方(以长江流域为主),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原因: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思维脑图 要旨聚焦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3.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开展起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了国民大革命失败。
[课程延伸] ——关注学习的广度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政党林立的局面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国内已经有许多政党存在,中国共产党却能够在各种政党林立和各派政治力量博弈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先进的政党品质。
这样的品质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的新社会力量;二是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新思想,使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具有与它之前的其他政党根本不同的性质。
五四运动又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出“三个相结合”的历史机遇:新的社会力量与先进思想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三个相结合”的产物由此衍生的政党先进禀性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担当神圣使命的历史品格。
[课程深化] ——提升学习的高度
第一次国共合作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发展,扩大了社会影响,锻炼了骨干力量,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中国共产党利用国共合作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扩大了影响力,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在黄埔军校中影响力显著,为日后的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唤醒了工农群众的觉悟,为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三,锻炼了骨干力量,扩大了党的组织。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人得以参与国民党的各项建设,加入国民党各个机构中。与此同时,共产党的组织也得到较大发展,党员人数迅速增长,使中国共产党从秘密状态的小党发展为公开合法的大党。
当然,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党的建设也存在一定偏差,如没有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忽视了革命领导权。党内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党的建设发展。
[迁移应用]
1.至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达160多个,其影响的工人群众大约有54万人;在广东省内的20余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到20多万人,并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这一形势形成的历史背景是( )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开展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解析:选A 根据材料“至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达160多个,其影响的工人群众大约有54万人”可知,至1925年,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群众运动迅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席卷全国的的国民革命,从而使工农群众运动迅速发展,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成立后主要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材料中还有农民运动,排除B项;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北伐战争1926年才开始,排除D项。
2.下表为两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 [美]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据此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 )
A.爆发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
B.是缺乏理性的盲目爱国行为
C.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故选C项。
PAGE
10(共50张PPT)
“宁汉
济南惨案国民党军队先后五次
国民党军队围追
流
东北易帜”“围剿”革命根据地
堵截红军的长征
1927年
1928年
1930年
1931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南昌起义;八七井冈山全国建立起十几块中华苏维埃红军长遵义会议;红
红军三大主力
会议;秋收起义会师
农村革命根据地
共和国成立征开始方面军到达陕北会师,长征结束
南昌起义
武装起义
“宁汉合流”南
秋收起义
京中国
二次北伐
国共产
七会议
东北易帜
民」党开
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辟革的建立
民族工商的命新
业的发展
统道路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治
红军长征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结合其统治期间的重大事件对其实质作出历史解释。2.通过史料探究,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容、影响, 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红军长征,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险、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时空坐标]
知识点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
一、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国民政府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同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思维点拨] 东北易帜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日本妄图分裂东北,制造皇姑屯事件,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巩固自身在东北的统治;张学良的爱国心;南京国民政府的劝说;长期军阀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2)意义:成功地宣告了历时16年的北洋军阀统治的彻底结束;挫败了日本企图肢解东北的阴谋,维护了民族利益和国家领土的完整;促进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向前发展的潮流。
二、经济
1.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1)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
(2)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官僚资本崛起: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概念阐释]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中国典型的官僚资本主要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托这一政权形成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
探究点 夹缝中求生存——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史料一 历来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
——摘编自《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
[探究] 依据史料一,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
[提示] 关税自主。
史料二 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
——摘编自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探究] 依据史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举措。
[提示] 用法币统一货币。
[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用法币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
(3)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4)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
[活学活用·针对训练]
1.《民族工业发展史话》中记载:1932年“荣家”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荣宗敬说:“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吃我的和穿我的。”荣氏家族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官僚资本企业的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解析:选D 1932年时处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荣氏家族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故选D项;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A项;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时期,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有抑制作用,排除C项。
2.日本人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说:“中国如无1935年之法币政策,则无1937年之抗战。”这从侧面反映出蒋介石的“法币政策”( )
A.直接导致日本全面侵华
B.对发展经济有一定作用
C.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沉重地打击了官僚资本
解析:选B 材料“中国如无1935年之法币政策,则无1937年之抗战”体现的是法币政策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直接导致日本全面侵华的是经济大危机,排除A项;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全民族抗战,排除C项;法币政策是统一货币,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是打击官僚资本,排除D项。
知识点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
一、南昌起义
1.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
2.内容
(1)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2)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4)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三、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四、开辟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2.历史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五、“工农武装割据”
1.建立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时间、地点:1931年11月,江西瑞金。
(2)成立: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构图解史] 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
探究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
史料一 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探究] 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出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提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史料二 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探究] 据史料二,归纳出中国小块红色区域存在的意义。
[提示] 是取得全国政权的基础。
[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
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和意义
(1)条件
必要性 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
可能性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有力地组织和各项正确政策的执行
(2)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活学活用·针对训练]
3.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了成功。这表明革命成功必须要( )
A.遵循理论,行动果断 B.坚守城市,放弃农村
C.研究国情,实事求是 D.领导正确,力量强大
解析:选C 依所学可知,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的成功,主要是毛泽东依据中国国情,农村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做出的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决定,故选C项。
4.1933年秋,红军在福建沙县夏茂镇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到会2 000余人。在红军的号召下,参会群众几天内就捉到土豪100多人,筹款7 000余元(银元),533名劳苦民众参加了红军。这一史实说明( )
A.土地革命激发了群众革命热情
B.沙县成为全国农村革命的中心
C.红军的行动旨在推动经济发展
D.“打倒土豪”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解析:选A 材料“几天内就捉到土豪100多人,筹款7 000余元(银元),533名劳苦民众参加了红军”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故选A项;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是江西瑞金,排除B项;红军的行动旨在发动群众的革命热情,排除C项;“全民共识”的说法绝对,排除D项。
知识点3 红军长征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
一、原因
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概念阐释] “左”倾与右倾
(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二、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
(1)背景: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从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向敌军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
(2)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
(3)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4)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会师
(1)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三、意义
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误区警示] (1)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10 月,三大主力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而不是1935年陕北会师。
(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而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遵义会议只是从组织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领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纠正则是整风运动。
[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
探究点 红色基因的传承——长征精神
史料一 我们红军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
——摘编自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
[探究] 周恩来的这些话反映了什么?
[提示] 红军长征保留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干。
史料二 精神作风方面,英勇不屈、顽强生存的精神,为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唐双宁《从完整意义上认识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探究] 根据史料二,概括红军长征的意义。
[提示] 形成了长征精神。
[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
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一,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在全国确立,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使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消失了,红军只有转移才能生存下去。第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已经深入人心,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危及蒋介石统治之势,故蒋介石集中兵力消灭红军,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红军必须转移。第三,在客观上,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存在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其必然经历不同的历史变迁。国民革命失败后,华南不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无法在这样短促的时间里做好再次革命的准备,而华北的乡村社会在一个世纪里没有被触动过,保留了一种高度的政治潜能。革命力量从总体上已难以在南方立足,长征是中国革命从南方到北方的一个必要的总体转移。第四,“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得不调整政策,实施转移,冲出国民党的重围,北上抗日。
②直接原因: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2)意义
组织方面 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民众方面 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精神方面 铸就了长征精神,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政治方面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活学活用·针对训练]
5.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很大的损失”( )
A.源于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
B.宣告城市革命道路失败
C.促使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导致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解析:选D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战略转移,故选D项;1927年的八七会议已经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排除A项;1927年秋收起义等失败表明城市革命道路失败,排除B项;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促使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
6.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道,长征使中国共产党“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斯诺意在强调,长征( )
A.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B.提升了党员政治觉悟
C.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解析:选D 材料“长征使中国共产党‘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通过长征把红军从受到王明“左”倾错误指导下的溃败转变为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前途一片光明,朝着胜利进军,说明红军长征结果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D项。
[学史明智·展情怀]
[材料展示] 伟大的长征精神
材料一 前面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
——摘编自石仲泉《长征行》
材料二 在万里长征中,红军将士在装备低劣、衣衫单薄、食不果腹的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士气高昂,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攻关夺隘,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
——摘编自李平《简论长征精神及意义》
材料三 长征是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思维升华] 长征精神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这种精神,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训练]
1.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论及到:“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 )
A.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
B.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战略大转移目标
C.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D.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
解析:选A 长征精神,与材料中“生存斗争的史诗”“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相符,故A项正确。
2.“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这表明( )
A.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
B.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
C.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
D.党内根除了“左”倾错误
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红军将士不怕牺牲、具有乐观信念的精神,推动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故C项正确。
[教材问题·再思辨]
1.读教材P127“《南昌起义》(油画)”图:
[设问] 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读教材P130“遵义会议会址”图:
[设问] 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3.读教材P130“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设问] 为什么说长征的胜利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提示]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此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思维脑图 要旨聚焦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时期,不但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一定发展。2.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基本方针。3.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并且被后来的革命实践证明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4.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课程延伸] ——关注学习的广度
改定新约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1927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南京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课程新解] ——拓展学习的维度
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需辩证看待
八七会议纠正了党中央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发起武装暴动的总方针,喊响了土地革命的口号,这些都是八七会议的功绩。但八七会议也存在不足与缺陷。会议没有经过充分准备和酝酿,只召开了一天,很多关键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很多决定是有缺陷的。
首先,在纠正右倾错误时采取的方法不当。《中国共产党历史》指出“会议不通知陈独秀到会,只是指责犯错误的领导人”。
其次,提出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是存在缺点的,依然对国民党左派抱有幻想。
最后,过分地强调领导干部的出身问题。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却为“左”倾错误埋下了祸根。
综上,八七会议有其历史功绩和先进性,但也存在不足与缺陷,它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迁移应用]
1.促成下图历史事件发生的因素主要是( )
A.美英列强的干涉
B.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感召
C.国耻家仇的推动
D.国共合作北伐的压力
解析:选C 提取图片信息可得历史事件是张学良“东北易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底,张学良因国耻家仇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故选C项;皇姑屯事件与日本侵略有关,没有美英列强的干涉,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感召是西安事变,排除B项;1927年7月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与此事件不符,排除D项。
2.据统计,1930~1936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40%,入超下降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在1926~1936年的十年间增长达三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
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
解析:选C 国民经济建设主要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据材料“1930~1936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40%,入超下降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逐渐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D项错误。
PAG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