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枣庄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22.0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
目前,我国已有4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遗,总数居世界第一。同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全国各族人民都自觉、热心地投身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非遗的幸运。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赢得世界赞誉,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非遗概念日益深入人心。非遗概念的广泛传播,让我们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新的价值判断,日常生活方式如讲故事、唱民歌、过年过节等,都获得了文化意涵,具有了重要文化地位。首先,整个社会对非遗的尊重意识、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明显提高;其次,非遗保护唤醒了民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豪感。此外,不论是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还是持续推动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都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
非遗保护日益重视人的作用。过去历朝历代,民间艺人不曾受到过特别的尊重。建筑者、手艺人、讲故事的人……体现他们技艺和智慧的成果被世人称赞,但他们的名字却湮没在历史里。如今,传承人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实际尊崇,让这些不曾被关注的创造者走到文化建设舞台中央,使他们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有了自信心和责任担当。传承、创造的主体得到尊重,有助于非遗这一经受历史锻造的技艺和智慧焕发出旺盛生命力。
非遗传承日益打开新局面。具体来看,非遗记录、传承和传播的手段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技术尤其是录音、录像使非遗记录变得更加真实和完整,一些以往难以用语言、文字描绘和记录的元素可以得到更好呈现。传统的师带徒制度得以延续,“非遗进课堂”“非遗进校园”等新手段新方式不断涌现,非遗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在年轻一代身上得到更好体现。非遗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也不断拓展,广泛动员起社会力量,提升了整个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热爱和参与,同时激发了非遗传承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造力。
如今,非遗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非遗正在并将继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宝贵的滋养。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中华文化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一道,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30日)
材料二: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在“云游非遗·影像展”上,新鲜“玩法”解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在“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上,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7000余家非遗店铺、6万余种非遗产品参与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前不久,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各项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纷纷开展,非遗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近年来,从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到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从西湖边的绿茶制作工艺到潮绣、潮瓷、潮剧和功夫茶,从海南黎锦到青藏高原的编织藏毯……丰富多彩的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相通,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秀”、群众欢迎的“潮流”。巧夺天工的匠心之作引得观众连连惊叹,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赢得广阔市场,淳朴丰富的民俗节庆留住心中乡愁,非遗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在创新中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不久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一批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了名录予以保护。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的制作技艺“榜上有名”,让不少人感慨,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口味就是“身边的非遗”。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1557项。我国已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名录体系,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既是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的成果,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资源。
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
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正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广泛开展;文旅部在国家级贫困县设立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在一些地方,非遗保护被写入村规民约,助力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就蕴藏在人们的看见、了解与热爱中。这些启示我们,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惠益人民福祉。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全国各族人民都自觉投身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工作中。
B.非遗观念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唤醒了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
C.非遗传承日益打开新局面,新手段新方式不断涌现,非遗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年轻一代的身上。
D.非遗的每一次精彩呈现,既加深了人们对不同的美的感悟,又体现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自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不断创新,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B.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不断增多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名录体系的建设,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成果。
C.非遗并不是一件毫无生命力的物品或技艺,对其传承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再认识,再感知的过程。
D.非遗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该走入生活,走入大众,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3分)
A.锡伯民族受其“忠诚,英勇,开放,包容”等西迁精神的感召,在锡伯族自治县掀起了一次学习锡伯文的热潮。
B.辽宁省倾力打造“辽海情韵”这一非遗品牌,建立了以文馨苑小剧场为核心的省级传习基地和展示空间。
C.某省在部分高校内设置非遗相关专业,并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以便切实加强非遗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D.花鼓灯这种古老而又充满激情的民间艺术形式,让人们看到了蚌埠地域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保护和传承非遗有哪些具体措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姑娘越狱后的人生转折
李南征
武林由于年龄太小,才十二岁,暂时还不能参加游击队的工作。因此游击队安排她进了解放区里的学校读书。这对武林来说简直就是进入了天堂。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一夜之间就实现了。
她可以与新妈妈住在一起,不仅有吃有穿,还有学上。从此她懂得了一些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的道理。她还有什么理由不勤奋读书,尽早学好本领,早日参加游击队,为游击队作出自己的贡献呢?
转折
争取改变险山攀,
人生转折一瞬间。
如果没有共产党,
不知好运在何年?
人生归宿阳光照,
誓叫日月换新天。
1935年武林在太行山游击队的安排下学习和生活。35年以后,邢台县城周边逐渐成为解放区。
邢台是冀南抗日根据地和冀南革命的中心。早在军阀时期四师学潮、铁路大罢工等革命活动就如火如荼;以抗日讨蒋为目的的冀南农民运动历时2年,波及周围20余县,为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
武林在学校里学习识字,由于父亲已经教给了她不少字,因此进步很快。她学会了看材料,写信,写读书笔记等,算术课学会了加减乘除运算和打算盘,学会了简单的记账方法。在政治课学习中,老师给他们讲了不少革命道理。最重要的是要大家学会对社会的各个阶层如何分析,哪些是真正的革命依靠对象,哪些是朋友,哪些是争取对象,哪些是真正的敌人。
共产党革命的信仰和初衷是什么?这是大家必须弄明白的重点。在学习中,老师安排这些穷孩子在班里大胆揭露穷人们所遭受的各种苦难,同时也要将自己的苦难倾诉出来。
在此基础上,老师教大家学唱国际歌。其中有几句使武林特别振奋:……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老师告诉大家: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创建一个真正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公平正义自由的社会。
尽管武林对有些第一次听到的新名词理解还不是很深,但通过她看到的和听到的大量故事,大量的血泪控诉,特别是自己的悲惨遭遇,她坚信这个信仰和革命的目的是正确的,她愿意为这个事业奋斗终生。
觉悟
穷人头上三座山,
不是命苦弃神仙。
拨开乌云见太阳,
改变要靠共产党。
组织安排学文化,
革命道理注心田。
有吃有穿心中暖,
刻苦学习意志坚。
由于武林有一点文化基础,加之脑子记忆力很好,又认真好学,进步很快,不仅成为班里的佼佼者,而且受到老师的表扬。
游击队领导也发现她是一个人才,提前安排她参加一些革命工作。如随同游击队到各个村搞宣传,做群众家儿童的工作,搬运战备物资及站岗放哨等。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东北的许多土地被小日本占领。张学良等国民党部队不抗日节节败退,同时还在执行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企图围剿共产党的游击
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声讨。在巨大的政治压力和部队官兵强烈要求打回东北老家去的呼
声之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杨虎城的支持之下发动了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从国家大局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为反抗日本侵略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蒋介石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压力下,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战反对内战的强烈呼声中,被迫与共产党进行了抗战合作。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各种抗日队伍也快速地发展起来。为了支援抗战,在共产党主导下组建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各地县建立革命根据地风起云涌,势如破竹,呈现出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大好局面。
经过革命熔炉的锻炼和磨炼,武林虽然年龄小,但志气大,很快展现出了自己的革命素质和领导能力,深受领导的赏识。在党的领导下,她展开了儿童和青年工作,紧接着又开始从事妇女工作,穿梭于各个解放区。
每当武林看到其他的小朋友与自己的父母亲和姊妹们在一起的幸福场景,她都有一股说不清楚的羡慕和眷恋。她幻想着,如果能够找到父母亲和妹妹,一定要让他们参加革命的队伍,和自己一样成为革命的战士。
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她却睡得很香。在梦中,她常常梦见邢台县的穷苦老百姓都站起来了,都参加了革命队伍;梦见太行山到处都飘着红旗;梦见自己驾着白云看见了自己的父母亲和妹妹。月亮是那样的明亮,她驾着白云飞下去,喊叫爹娘的声音是那样甜。
(节选自《信仰之歌》)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做梦都不敢想”开篇,以“在梦中,她常常梦见”结尾,在结构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B.发生在暨南的四师学潮、铁路大罢工等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为武林投身革命事业播下了火种。
C.在政治课上学到的各种革命道理,听到的各种血泪控诉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使得武林更加坚定革命的信仰。
D.小说中插入的西安事变历史事件和周恩来、叶剑英、游击队领导等革命者的名字,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却也富有艺术感染力。
B.小说采用了一系列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如武林在学校读书识字,老师教唱国际歌,武林对小朋友的羡慕眷恋等。
C.小说虽没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但紧扣小姑娘武林的转变来写,写出了她的成长变化。
D.小说以武林的愿望收束,卒章显志,体现了武林相信中国共产党必定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
8.武林越狱后发生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4分)
9.小说两处插入打油诗,这种行文方式有什么好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弘为人伟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敞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却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镇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令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B.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C.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D.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中国古代官名。是整个封建时代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B.“元朔”,是汉武帝的第三个年号。古代纪年的方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
C.“西南夷”,是古代对分布于今云南、贵州一带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彝族居多。
D.“乞骸骨”,指自请退职。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弘年少时家境贫寒,在海边靠放猪为生,生活十分节俭,常常盖着布被,吃饭时不吃口味重的肉。
B.公孙弘曾经和主爵都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C.公孙弘对于修建朔方郡城一事,一开始极力反对,后来,面对朱买臣等提出的十个问题,他一个也回答不出。
D.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主父偃、董仲舒都因他而罹祸。他却因接济老朋友和门客,家无余财而受到士人的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4 分)
(2)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专奉朔方。”(4分)
14.面对公孙弘辞去宰相之职的请求,汉武帝从哪几个方而进行劝说的?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曲江对雨①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②,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②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首联从大处落墨,重在描写动态;颔联从细部着笔,重在描摹静态。
B.诗歌颈联想象当年唐玄宗游览曲江的盛况,而今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
C.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何时”一词又表明这只是一场好梦而已。
D.诗歌后两联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但这情又非直白宣泄,而融于翩翩遐想,更见含蓄深婉。
16.后人评价此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请结合诗句前两联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雄峻的句子是“ , ”。
(3)诸葛亮鞠躬尽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备受历代爱国诗人推崇,有很多诗句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怀念,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百年沧桑巨变,一百年换了人间。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 、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这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事业、开辟的伟大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中华民族发展史册。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新时代的艰苦奋斗和光辉业绩,在中华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 的恢宏画卷。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伟大梦想,是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需要______ , 需要为之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从伟大成就中激发奋进力量,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继续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浴血奋战 自强不息 气势磅礴 励精图治
B.背水一战 自强不息 气势如虹 再接再厉
C.浴血奋战 自力更生 气势磅礴 再接再厉
D.背水一战 自力更生 气势如虹 励精图治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道路、开辟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B.这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C.这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中华民族发展史册。
D.这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开辟的伟大事业,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是一种相互砥砺、并驾齐驱的关系。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了。 ① ,也并非文学评论必须吹毛求疵,这里所说的“好话”,实际上指的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 )。
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以拍手称赞、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
1958年3月,茹志鹃在《延河》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以灵妙之笔写残酷的战争题材,讲究铺垫与神韵,讲究留白与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 ② 。
茅盾慧眼识金,读后立即为之撰写精彩评论, ③ 。《百合花》得以转载于当年《人民文学》第6期,赢得好评如潮,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披沙拣金和着意推举,《百合花》销声匿迹于当时的文化语境之中,恐怕是极有可能的。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或是那种自欺欺人式的“皇帝的新衣”的“好话”
B.那种自欺欺人式的“皇帝的新衣”的“好话”
C.或是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D.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万斯大《周官辨非》
(2)“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喻老》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道德经》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小与大”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本题共5小题,19分)
1.D(A强加因果。B.材料一中指出“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持续推动非遗申报
和保护工作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C.材料一中是“非遗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得到更好体现。”)
2B我国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名录体系,是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的重要资源,
不是成果)
3.D(A是非遗项目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B、C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措施,D只是体现该非
遗项目的魅力,并没有体现“保护和传承”的思想)
4.(4分)
(1)首先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和民族
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的观点。
(2)接着介绍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的成绩,并从“非遗概念日益深入人心、非遗
保护日益重视人的作用、非遗传承日益打开新局面”三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3)最后总结我们对待非遗保护的正确态度及深远意义,发出号召。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对即可。
5.(6分)
(1)举办不同形式的非遗体验活动,使非遗变得具体可感触手可及
(2)将丰富多彩的非遗与现代生活、现代技艺相融相通,不断创新,激发其强大的生命力。
(3)搞好认定工作,建立起系统的中国特色的非遗名录体系等各种非遗项目。
(4)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
(5)加强政策导向,出台相关的保护措施。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
7.B(“武林在学校读书识字”等不是细节描写,是记叙。
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6页)
8.(4分)
(1)生活安稳,吃穿不愁,能够享受到关爱和温暖。
(2)可以读书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成长。
(3)积极主动投入革命工作,革命素质和领导能力得到很好展现。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意对即可。)
9.(6分)
(1)插入的打油诗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阶段性总结和概括,又舒缓了叙事节奏。
(2)以打油诗的方式,对武林的心理和性格进行评价,画龙点睛,节省笔墨。
(3)使行文方式多元、多变,文章摇曳多姿,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采用了传统话本的方式,富有传统特色,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
1.A(“整个封建时代”错。自明代胡惟庸案后,就不再设丞相一职。)
12.A(“吃饭时不吃口味重的肉”错,应为“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
13.(8分)
(1)(4分)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已去选择决
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
(“会议”“陈”“廷”各1分,句意1分。)
(2)(4分)公孙弘便道歉说:“我是山东的鄙陋之人,不知筑朔郡有这些好处,希望集中力
量经营朔方郡城。”
(“谢”“鄙”“专奉”各1分,句意1分。)
14.(3分
(1)从古代帝王安邦治国的角度晓之以理
(2)从自身治理国家的实际需求动之以情。
(3)从公孙弘病患不重辞官却影响甚大角度劝说。
(每点1分,意对即可。)
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