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教案+课时练(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教案+课时练(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10:49: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前解析】
关注人物: 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关注出处: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 “必”是“一定”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关注插图: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教学目标】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引出单元要素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第八单元的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要学会什么?
出示单元导语页,学生齐读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教师导入:今天,让我们走进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读好停顿:王戎/不取/道旁李
学生交流记住“戎”字的方法。
教师点拨:右上的“戈”代表兵器,“戈”左下边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
同桌交流写法,教师板书并总结:斜钩的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教师提问: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引导:“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一种水果。把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就知道课题的意思,也能猜到课文大概讲了什么故事了。
三、初读文言文,识记生字
1.教师指导自读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重点指导怎样读好停顿。
预设:“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停顿不够恰当。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思考“折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把李枝压弯了?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好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教师指导多音字学习:折枝、折腾。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朗读,说说老师的朗读好在哪里。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全班齐读。
2.识记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尝、诸、竞、唯这几个字,指名领读。
教师出示带生字的句子: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指名读句子。全班齐读。
教师提问:书写这几个生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教师指导要点:“竞”和“竟”接近,容易混淆,引导学生通过注释了解它的意思是“争着”,再让学生进行扩词练习,通过“竞争、竞选、竞相开放”等进一步理解字义;而“竟”的意思是“终了;表示出乎意料等”可以组词:竟然
教师指导书写:三部分比例不要平均分,做到“上下舒展,中心对正”,“立”的第二横要写舒展。“儿”的竖弯钩要向外延伸,不要太拘谨。
尝:上略短下略长,党字头的竖压在竖中线上,“云”第二横与字头大致同宽。
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正音、认字形、知道字义,规范写字,为扫清阅读障碍,也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读懂文言文,练习讲故事
1.教师引导: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还记得以前学习文言文的工程中用到的方法吗?
预设:借助注释、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用以上方法自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师重点引导字词的理解:
竞走:引导学生在注释中得到解释,接着联系三年级《守株待兔》一课中“走”的解释,巩固“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和现在说法不一样。
尝:教师出示三种意思:品尝;曾经;尝试。提问:你觉得在本课中是哪一种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做总结:借助注释和课文内容,知道“尝”在文中是“曾经”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教师提问:“之”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的意思一样吗?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预设:第一个和第三个“之”都是指李子。
教师引导:第二个“人问之”中的“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桃子的这件事。
进而引导学生把“人问之”换成现代汉语中的说法: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并进行评价。
指名汇报讲故事,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教师提问:当孩子们看到长满李子的李树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预设: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李子”“我要去摘”“我想尝一尝”......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乱成一团。
教师提问:这时候的王戎是怎么做的?(不动)
教师追问:人们会怎样问王戎?
预设:你怎么不去摘李子?你怎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你不想吃吗?......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表扬,把孩子们和王戎不同的表现表演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看看谁讲得最形象,最完整。
交流启示
全班交流“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预设:路边行人多,如果李子不苦,来往之人看见这样的李子,必定会摘来品尝,常来常往,树上李子很快会被人们吃掉......
教师提问: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
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王戎善于思考,并能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教师小结:学完这篇课文,王戎的善于观察,冷静分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你还能联想到谁?
预设: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文彦博树洞取球....
教师要求:让一两个同学讲一讲相关的故事。
课后作业
课下继续找一找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借助注释
利用插图 善于观察 冷静分析
联系生活实际
八、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1.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以前,我先带领孩子们学习导语页,让学生对本单元需要掌握的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也为本课练习讲故事埋下伏笔;
2.在三年级学习小古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做到了以学生为主,进而对于学生不太关注的三个“之”的意思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指代不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zhū jìng wéi
( )马 ( )位 ( )赛 ( )有
二、比一比,再组词。
戎( ) 诸( ) 竞( ) 唯( )
猪( ) 者( ) 竟( ) 难( )
三、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尝与诸小儿游。
尝: 诸: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 唯:
3.取之,信然。
信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一课时 答案
一、戎 诸 竞 唯
二、戎马 诸位 竞赛 唯有
猪八戒 作者 竟然 难过
三、1.尝:曾经。 诸:众多 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2.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唯:只有。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3.信然:确实这样。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二课时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的“折”读音是( )。
A.zhē B.zhé C.shé
2.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启示是( )
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取。
C.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二、背写课文,回答问题。
1.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2.王戎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 )(多选)
A.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动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二课时 答案
一、1.C 2.C
二、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ABC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回忆第13课《精卫填海》,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借助注释
利用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古代有许多智慧少年,
你们认识他们吗?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你看见了什么?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古时候有个叫王戎的孩子,他看见了竟然站在那里不动,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王戎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一部聪明人的故事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和阮咸。
/
/
/
/
/
/
/
/
zhū
jìng


wéi


róng
学认字
róng
斜钩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
戎装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zhé
折腾
zhē
易错字



zhū
jìng
wéi

cháng

róng
学写字


意思:争着。
组词:竞争、竞选、竞相开放。
jìng
jìng
意思:终了;表示出乎意料。
组词:竟然。
比一比
识字方法
识字游戏
摘李子
竞走
王戎
道边
诸多
唯一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王戎看见路边李子多而不摘的故事。
课文感知
请同学们分组朗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课文解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主人公?
王戎
地点是?
道边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王戎在道边的什么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
看道边 多子折枝
李树
多子折枝
李树
李树是什么样的?
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用“ ”画出来。
诸儿竞走取之,
竞走
争着跑过去

李子
思考: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唯戎不动

只有
诸小儿看到王戎不动,会怎么样问王戎呢?
你为什么不动啊,快来摘李子啊!
你是不是傻啦,摘李子啦!
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
此必苦李
王戎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能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品味“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
王戎的猜测正确吗?找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一下。
取之,信然。
信然
的确如此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在这则故事中,王戎性格中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学习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课文小结
《管中窥豹》
《相煎何急》
推荐书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