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横叉》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天性是喜欢玩、好奇心强、争抢好胜模仿力强、喜欢表现,但好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一部分还存在任性、娇气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他们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为此,针对他们喜欢游戏、喜欢展示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我选择以横叉教学为活动主形式,以激趣方式营造浓厚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氛围。
二、教学理念
由此,在设计理念上,我认真渗透素质教育思想,积极创新体育教学形式,以学生的心理趋向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快乐体验”的课题思想,突出一个“练”字,体现一个“优”字,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横叉》动作与方法的编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将自己下叉的幅度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与交流,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以及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初步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横叉动作方法,掌握一般技能,培养舒展、健美的体态。
2、知道横叉的动作要领,能够独立完成横叉动作。发展学生髋关节的灵活性,腿部的柔韧性和髋关节的活动幅度。
3、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刻苦锻炼、互相帮助、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动作描述 :双手撑地,双脚同时侧滑,坐在一条直线上,两膝关节伸直,脚面绷直,大腿贴近地面,双手侧平举,上体正直,动作优美舒展。
重 点: 膝关节伸直,绷脚面。
难 点: 双脚左右分开坐在一条直线上,上体挺胸、微收腹。
四、教法、学法预设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预设本课教法和学法是:
教 法:情境教学法、设疑法、演示法、练习法、激励法等。
学 法:观察法、尝试法、游戏法、合作法、竞赛法、展示法等。
五、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趣的游戏情景最能吸引他们进入课堂角色。整节课,我将以“我能行”为主情景,去激趣。一入课就在“找伙伴”的情景中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的活动热情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和调动出来。
(二)第一关------“柔韧练习”
通过各种方式的正、侧压腿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拉伸韧带,让学生在舒缓的乐曲中进行美的熏陶。
(三)第二关------“互助学习”
我设计学生相互帮助下叉活动。通过一帮一下叉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发展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第三关-----“猜拳”
通过猜拳游戏,输的同学做横叉展示,赢的同学给输的同学进行读(3”)秒强化下叉方式,激发学生相互比拼的练习热情。教师边指导,要求注意动作规范舒展,边参与学生活动。
(五)第四关------“拼图”
本关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整合学科间的知识,以体育小组合作活动形式,促其思,启其智,炼其身。首先,让各小组先讨论想要创编的图形进行展示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拼图,组成新小组进行有序练习、展示,让全体学生沉浸在愉快地学、练氛围中,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陶冶身心。
(六)结束------放松总结
播放歌曲组织放松活动,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课堂小结,评价,渗透德育美育教育。
总之,本节课我将力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理念,充分利用“自主学练、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等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及时鼓励表扬,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