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多普勒效应 学科素养提升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分析下列物理现象:①“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②围绕发声的双股音叉走一圈,听到声音忽强忽弱;③当正在鸣笛的火车背离我们急驶而去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低;④雷声在云层里轰鸣不绝.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
A.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反射 B.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折射
C.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反射 D.衍射、折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2.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换用木锤替代橡胶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B.当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参与振动的频率等于声波频率
C.空气中超声波传播速度远大于普通声波传播的速度
D.超声波迎着汽车行驶方向发射,汽车越快,仪器接收到的反射回波的频率越低
3.如图所示,一频率为600Hz的声源以一定角速度绕圆心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圈。某观察者站在离圆心O很远的P点观察。若观察者接收到声音频率小于600Hz,则可能是声源在图中哪点发出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要发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
C.火车向你驶来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火车离你远去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
D.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5.一人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高速驶来,然后又高速离去,则此人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6.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的是( )
A.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稍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
B.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速度不同
C.超声波被行进中的车辆反射后,测速仪上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D.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小石、芦苇等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
7.下列现象属于波的衍射的是( )
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
B.闪电过后雷声轰鸣不绝
C.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
D.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
8.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的听力出现了问题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将哈勃太空望远镜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9.两辆汽车甲与乙,在时刻,分别距十字路O处的距离为和。两车分别以速率和沿水平的、相互正交的公路匀速前进,如图所示。汽车甲持续地以固定的频率鸣笛,则在任意时刻t汽车乙的司机所检测到的笛声频率将如何变化(已知声速为u,且有、)( )
A.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B.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可能等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C.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D.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
10.“B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变化状况。如图为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1、v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2=0.9v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入射角为i,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 )
A. B.
C. D.
11.单音源发生器装置在小车上,其发音频率为f0。图1中小车沿一圆形跑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观察者甲静止于圆心处,测得频率为f1;图2中小车沿直线向左匀速运动,观察者乙、丙静止于该直线上,丙在乙的右侧,观察者乙测得频率为f2,观察者丙测得频率为f3,则( )
A. B.
C. D.f1时而大于f0时而小于f0,
12.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两列简谐横波,甲向右、乙向左,波速大小为0.5m/s,沿x轴相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相遇时能发生稳定的干涉
B.一观察者正经x=2m处沿x轴正向运动,在他看来,两波的频率可能相同
C.x轴上第一个位移达到6cm的质点的横坐标为x2.75m
D.t0时刻,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x5.1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反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在北京走时准确的摆钟被拿到广州,将摆锤向悬点移动才能走时准确
B.声音由空气进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大,频率变大
C.蓝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短,频率不变
D.声音在传播中,每个介质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都向前运动一个波长
E.若“天眼”接收到来自遥远星体的电磁波的频率变小,则该星体正在远离我们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
B.鸣笛火车进站时,站台上旅客接收到笛声的频率比火车鸣笛频率高
C.两列相干波的波峰与波峰叠加相互加强,波谷与波谷叠加相互削弱
D.机械波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
E.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若所测g值偏大,可能是把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
15.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时刻的波形图,质点P的平衡位置在处,从该时刻起,经过时间,第一次又出现图示的波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者从处开始沿x轴负方向运动时,接收到该波的频率小于5Hz
B.该波传播途中遇到宽度为4cm的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从时刻起,经过0.05s时间,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cm
D.从时刻起,经过0.125s时间,P点刚好处在平衡位置处
二、解答题
16.一般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渔船发出的超声波相比,其频率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17.在网络搜索引擎上键入“多普勒效应”一词,查找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并写出一篇介绍文章,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即听到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声音的衍射;围绕发声的双股音叉走一圈,听到声音忽强忽弱,音叉发出两个相同频率的声波相互叠加,从而出现加强区于减弱区,这是声音的干涉;当正在鸣笛的火车背离我们急驶而去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低,因此这是多普勒效应;雷声在云层里轰鸣不绝这是由于波的反射,由于传播距离不同,传到人耳的时间不同导致,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
A.音叉振动的频率等于其固有频率,故A错误;
B.波传播时,介质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故B正确;
C.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普通声波相同。故C错误;
D.汽车越快,反射回波的频率越高。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观测者靠近时,观测者接受的频率高于声源;当声源和观测者远离时,观测者接受的频率低于声源。把速度方向标出来,A点有接近的趋势,频率变大;C点有远离的趋势,频率变小;B、D点速度方向垂直,频率不变。
故选C。
4.B
【详解】
A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听到的声音音调变高,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C错误;
D.所有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物体振动频率不变时,距离声源越远,声音的音调越远,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当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高速火车飞驰而过,当火车高速驶来时,距离越来越近,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变大,当高速离去,距离越来越远,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变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A.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传播速度,故A错误;
B.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是由于介质折射率不同导致的,与多普勒效应无关,故B错误;
C.超声波被行进中的车辆反射后,测速仪上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是由于多普勒效应产生的,故C正确;
D.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小石、芦苇等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是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表明声音绕过障碍物传播,属于衍射现象。A正确;
B.闪电过后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音的反射。B错误;
C.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属于声波的干涉现象。C错误;
D.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属于声波的多普勒效应。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
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不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是观察者相对波源的位置变化引起了听觉频率的变化,故选项AB错误;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选项C错误;
D.将哈勃太空望远镜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即频率变小,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选项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
已知入射角为i,设折射角为α,根据题意有
可得
故选D。
11.C
【详解】
图1中小车绕着甲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小车发出的频率与观察者甲接收到的频率相等,则有
图2中小车向左匀速运动,小车远离乙和丙,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二者接收到的频率均小于小车发出的频率,且小车相对于乙和丙的运动是相同的,则有
综上所述,有
故选C。
12.C
【详解】
A.由
可得
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故A错误;
B.由多普勒效应可知,一观察者正经x=2m处沿x轴正向运动,在他看来,甲波的频率在降低,乙波的频率增大,由A选项可知,两波的频率不可能相同,故B错误;
C.要使质点的位移第一次达到6cm,必定是两列波相距最近的两个波峰相遇,t=0时这两个波峰相距
故从此时开始到两者相遇,两波峰移动的距离均为
因甲波的第一个波峰t=0的横坐标为,想x轴正方向移动3.75m后横坐标为2.75m,故C正确;
D.由同侧法可得处质点向下振动,x5.1m处质点也是向下振动,故D错误。
故选C。
13.ACE
【详解】
A.摆钟从北京带到广州时,重力加速度g变小,摆钟的摆长L不变,由
可知摆钟的周期变大,摆钟变慢,要校准摆钟,需要减小摆钟的周期T,可以减小摆钟的摆长L,故A正确;
B.声波的频率等于声源振动频率,由声源决定,所以当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波的频率不变,而波速增大,由波速公式
可知波长变大,故B错误;
C.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频率不变;根据
蓝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短,故C正确;
D.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振动质点都不随波迁移,故D错误;
E.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根据
光速不变,则频率变小,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当频率变小时,则两者间距增大,因此该星球正在距离我们远去,故E正确。
故选ACE。
14.ABE
【详解】
A.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故A正确;
B.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鸣笛火车进站时,声波的传播速度变大,站台上旅客接收到笛声的频率比火车鸣笛频率高。故B正确;
C.两列相干波的波峰与波峰叠加相互加强,波谷与波谷叠加也相互加强,都属于振动加强点。故C错误;
D.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D错误;
E.把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则带入计算得周期偏小,根据公式有:,计算得到的加速度的值偏大。故E正确。
故选ABE。
15.BD
【详解】
A.从该时刻起,经过t=0.2s时间,第一次又出现图示的波形,可知该波的周期为T=0.2s,频率为5Hz,根据多普勒效应,观察者从x=20cm处开始沿x轴负向运动时,接受到该波的频率大于5Hz,A错误;
B.该波波长为8cm,则传播途中遇到宽度为4cm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正确;
C.从t=0时刻起,经过0.05s=T的时间,由于质点P是从图中位置向上振动,可知质点P通过的路程大于A=3cm,C错误;
D.波速
从t=0时刻起,经过0.125s时间,波沿x轴正向传播
则此时P点刚好处在平衡位置处,D正确。
故选BD。
16.变高,见解析
【详解】
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
理由是: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波速由介质决定,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波速不变,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声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
17.见解析
【详解】
1.雷达测速仪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是利用多普勒效应。交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电磁波,通常是红外线,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车辆的速度;
2.多普勒效应在医学上的应用
在临床上,多普勒效应用也不断增多,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超声波脉冲检查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声源或反射界面移动时,比如当红细胞流经心脏大血管时,从其表面散射的声音频率改变,由这种频率偏移就可以知道血流的方向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