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光的干涉 学科素养提升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检测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的几何形状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微小差异时,用精密工艺制造的一个精度很高的平面玻璃板(样板),放在被检查平面上面,在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与被检查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若被检查平面是平整的,会看到图乙所示的条纹。上述检测主要利用了( )
A.光的干涉 B.光的衍射 C.光的偏振 D.光的粒子性
2.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某同学用黄色滤光片时得到一个干涉图样,为了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只进行一步操作,下列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用紫色的滤光片 B.换用双缝间距更大的双缝片
C.使光源离双缝距离近一些 D.使光屏离双缝距离远一些
3.先后用波长为和的单色光照射同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观察到波长为的光的干涉条纹的1、2级亮纹之间原本是暗纹的位置出现了波长为的光的干涉条纹的1级亮纹,则两种光的波长之比为( )
A. B. C. D.
4.小朋友在公园玩耍时,用吸管分别蘸取水和肥皂液吹泡泡,用肥皂液能吹出一个更大的肥皂泡,对肥皂泡的观察和研究正确的是( )
A.肥皂泡呈现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B.肥皂泡呈现的彩色条纹之间是不等间距的
C.肥皂泡呈现的彩色条纹沿竖直方向平行分布
D.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比外部气体的压强小
5.一束复色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形玻璃砖,经折射后分成两束单色光a和b,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
B.在玻璃砖中,a光全反射的临界角比b光大
C.两束光射入玻璃砖后频率变小
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更密
6.在研究A物体材料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两面平行的玻璃板B,B与A的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厚度均匀的空气薄膜。现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玻璃板B,同时给A缓慢加热,在B的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2时,亮度再一次增到最亮,则( )
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B下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出现最暗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减弱
C.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
D.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B.狭义相对性原理认为,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相同的
C.全息照相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同时还要应用激光进行全息照相。
D.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
8.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泡薄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像应是图中的( )
A. B. C. D.
9.某小区水下景观灯可视为点光源,发出a、b两单色光。人在水面上方向下看,水面中心区域有a光、b光射出,II区域只有a光射出,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
B.在水中,a光的速度小于b光的速度
C.在真空中,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D.用相同的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较大
10.光热转换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其他物质内能的过程,太阳能热水器如图所示,就是一种光热转换装置,它的主要转化器件是真空玻璃管,这些玻璃管将太阳能转化成水的内能。真空玻璃管上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使尽可能多的太阳能转换成热能,这种镀膜技术的物理依据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粒子性 C.光的干涉 D.光的衍射
11.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经过水滴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此截面的平面内。、代表两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关于光和光( )
A.水滴对光的折射率小于对光的折射率
B.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
C.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做实验中,光相邻的亮条纹间距小于光相邻的亮条纹间距
D.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比在水滴中传播的波长短
12.关于光在竖直的肥皂液薄膜上产生的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涉条纹是光在薄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
B.若明暗相间的条纹相互平行,说明薄膜的厚度是均匀的
C.用紫光照射薄膜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比红光照射时的间距大
D.薄膜上的干涉条纹基本上是竖直的
13.下列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干涉法可以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即同一干涉条纹上各个地方薄膜的厚度是相等的
B.声波是机械波,不能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
C.经过同一双缝所得干涉条纹,红光条纹间距大于紫光条纹间距
D.水中的鱼看到小昆虫的位置是在实际昆虫的上方,这是由于光发生全反射导致的
14.如图所示是1834年爱尔兰物理学家劳埃德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的原理图。线光源S发出波长为600nm的光有一部分直接射到足够大的屏D上,另一部分经镜面M反射到屏D上,对镜面的入射角接近90°,这两部分光重叠产生干涉,在屏D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称之为劳埃德镜干涉,劳埃德镜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与杨氏双缝干涉相同,则( )
A.若改为紫光照射,条纹间距会增大
B.相邻的两条明条纹间距约为5.7×10-4m
C.屏D上出现干涉亮条纹的条数约为13条
D.屏D上出现干涉条纹的区域长度约为6.3×10-3m
15.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种色光中,a光的频率最大
B.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
C.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
D.若让a、b、c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某一介质中射入空气,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a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二、解答题
16.我国非常注重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产量和使用量均为世界第一。光热转换是将太阳能转换成其他物质内能的过程,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一种光热转换装置,它的主要转换器件是真空玻璃管,这些玻璃管将太阳能转换成水的内能、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上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使尽可能多的太阳能转换成内能,这种镀膜技术的物理依据是什么?请查阅相关资料后与同学分享所得。
17.用氦氖激光器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将装置放入折射率为的某种油中来进行干涉实验,测得双缝间距离,双缝到屏的距离,已知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问这时屏上的条纹间距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空气薄膜干涉形成的条纹是膜的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干涉产生的。
故选A。
2.D
【详解】
A.紫光的波长小于黄光,根据
可知,换用紫色的滤光片,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选项A错误;
B.根据
可知,换用双缝间距d更大的双缝片,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选项B错误;
C.使光源离双缝距离近一些,对条纹间距无影响,选项C错误;
D.根据
可知,使光屏离双缝距离l远一些,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选项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根据双缝干涉相邻亮纹间的距离
由题可知
因此可得
故选C。
4.B
【详解】
A.肥皂泡呈现彩色是光在前后膜的反射光叠加产生的干涉形成的,A错误;
BC.该干涉叫做等厚干涉,一条条纹对应某一个厚度,肥皂泡在重力作用下,液体向下流动,上面越来越薄,对于某个“厚度”来讲,它就在不断下移,对应条纹也下移。薄膜厚度沿竖直方向上高处薄,低处厚,等高处的厚度基本相等。而薄膜干涉的特点是相等厚度的薄膜处一定位于同一个条纹上,所以可知肥皂泡的表面上分布的彩色条纹是水平分布的,C错误B正确;
D.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比外部气体压强大, 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依题意,单色光a的偏折程度大于单色光b的偏折程度,即
根据
可知在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小,故A错误;
B.根据
可知在玻璃砖中,a光全反射的临界角比b光小,故B错误;
C.两束光射入玻璃砖后频率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根据
可知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a光的相邻明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所以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更密,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B.出现最亮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发生干涉,叠加后加强,A错误,B正确;
CD.温度从t1升到t2的过程中,亮度由最亮又变到最亮,由干涉原理可知,当路程差(即薄膜厚度的2倍)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出现亮条纹,知路程差减小为λ,则A的高度增加,C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A.光纤通信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狭义相对性原理认为,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相同,故B错误。
C.全息照相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同时还要应用激光进行全息照相,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由于红光的频率比绿光的小,所以红光的折射率小,即绿光全反射的临界角小,所以最先消失的为绿光,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ABCD.铁丝圈上的肥皂泡薄膜在重力作用下上薄下厚,在同一水平线上厚度基本一致,如果某一厚度处前后表面反射的同一列光波叠加得到加强,那么这一水平线上同一厚度处光波会加强,所以干涉条纹应是基本水平的。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C.由题意,a光全反射临界角大于b光,故折射率na hb,AC错误;
B.根据折射率与速度的关系,即有
又
na 故水中va>vb,B错误;
D.双缝干涉时,条纹间距为
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真空玻璃管上的镀膜是一层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的原理,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
A.白光L进入水滴时,a、b两光的入射角相等,而折射角不等,且a光的折射角较小,根据折射率定义式
可知水滴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故A错误;
B.水滴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根据光速与折射率关系
分析知道a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折射率越大的光波长越短,即知a光波长较短,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可知a光相邻的亮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故C正确;
D.设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在水滴中波长为λ,频率为f,根据
因为
所以
即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比在水滴中传播的波长,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
A.干涉条纹是光在薄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故A正确;
B.若明暗相间的条纹相互平行,说明肥皂液薄膜的厚度变化是均匀的,故B错误;
C.由于紫光的波长比红光的小,故用紫光照射薄膜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比红光照射时的间距小,故C错误;
D.薄膜上的干涉条纹基本上是水平的,故D错误。
故选A。
13.AC
【详解】
A.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干涉条纹实际上是等厚线,即同一干涉条纹上各个地方薄膜的厚度是相等的,故A正确;
B.声波是机械波,也能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故B错误;
C.根据
可知由于红光的波长比紫光的波长长,经过同一双缝所得干涉条纹,则红光的条纹间距大于紫光条纹间距,故C正确;
D.水面上的小昆虫射出的光斜射到水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射水鱼眼睛,而射水鱼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在昆虫实际位置的上方,所以水中的鱼看到小昆虫的位置是在实际昆虫的上方,故D错误。
故选AC。
14.BD
【详解】
A.根据
若改为紫光照射,波长变小,条纹间距会减小,A错误;
BC.屏D上出现干涉条纹的区域一定是反射光到达的区域,作出反射光的范围如图所示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得,区域中的最高点到镜面所在平面的距离为,有
解得
区域中的最低点到镜面所在平面的距离为,有
解得
区域的宽度为
条纹宽度为
亮条纹的数目为
B正确;C错误;
D.屏D上出现干涉条纹的区域长度为
D正确。
故选BD。
15.AD
【详解】
A.a光经色散后偏折程度最大,说明a光折射率最大,频率最大,A正确;
B.a频率最大,波长最短,干涉条纹间距最小,B错误;
C.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折射率依次减小,由
知三者传播速度依次增大,C错误;
D.折射率越大越容易发生全反射,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a光的折射率比b光大,由
知a临界角更大些,所以能发生全反射,D正确。
故选AD。
16.见解析
【详解】
光照在薄膜两表面上被反射回去,在叠加处由于光程差使得两束反射光出现振动减弱,导致相互抵消,从而增强光的透射能力,这是依据光的干涉原理。
17.
【详解】
设光在这种油中的波长为,由
解得
而光的频率与介质无关,则有
又因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则实验中干涉条纹间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