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十三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理科)试题
命题人:张谚 审核人:王亮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1.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2.将所有答案用蓝色或黑色水笔写在答题卷上。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能量的变化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3.下列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3O2(g); ΔH<0
B.2CO(g)===2C(s)+O2(g); ΔH>0
C.N2(g)+3H2(g)===2NH3(g); ΔH<0
D.CaCO3(s)===CaO(s)+CO2(g);ΔH>0
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潮汐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 ①⑤⑥⑦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g)+ O2(g)===2H2O(l) △H = ―285.8 kJ·mol-1
B.2H2(g)+ O2(g)===2H2O(1) △H = +571.6 kJ·mol-1
C.2H2(g)+ O2(g)=== 2H2O(g) △H = ―571.6 kJ·mol-1
D.2H2(g)+ O2(g) === 2H2O(1) △H = ―571.6 kJ·mol-1
6.完全燃烧一定量的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 NaOH溶液500mL,则相同条件下燃烧1mol乙醇放出的热量是( )
A. 0.2Q B. 0.1Q
C. 5Q D. 10Q
7.下列关于工业冶金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阳极反应式为2O2--4e-===O2↑
B.电解法精炼铜,用粗铜作为阴极
C.电解冶炼金属钠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产物相同
D.在电镀件上电镀锌,用锌盐(如硫酸锌)溶液作为电镀液
8.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NaCl固体 ④CH3COONa固体 ⑤KCl溶液
A.①② B.②③⑤ C.②④ D.②④⑤
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铜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氯化铜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铜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放出气泡速率加快
10.为了保护地下钢管不受腐蚀,可使它与( )
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B.铜板相连
C. 锡板相连 D.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11.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2NiO(OH)+2H2O+2e-===2Ni(OH)2+2OH-
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
A.H2O的还原 B.NiO(OH)的还原
C.H2的氧化 D.Ni(OH)2的氧化
12.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 L
(标准状况)氧气,从而可知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B.
C. D.
13.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关于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只有在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14.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15.可逆反应nA(?)+2 B(g)2C(g)+D(g),其中n为正整数。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n可以为任意的正整数
C.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16、往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 2HI(g)
△H< O,当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条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不变),造成容器
内压强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B.平衡移动,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H2的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变小
D.改变条件前后,速率图象如右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4分)
17、(10分)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
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
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16 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2(g)+2O2(g)=2 NO2(g);△H=+67.7 kJ·mol-1,N2H4(g)+O2(g)=N2(g)+2H2O (g);△H=-53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与NO2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 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2分)下图中A、D均为碳棒,B为铝棒,C为铁棒,硫酸钠溶液在实验前采取了煮沸处理。B在实验时才插入溶液中。
从装置的特点判断,甲、乙装置中_______是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开始后,乙装置中有关电极反应式为:C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某电解质溶液代替硫酸钠溶液也能出现相同的现象,则此溶液可以是( )
A.NaOH溶液 B. AgNO3溶液 C. NaCl溶液 D.CuSO4溶液
实验前煮沸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实验(2)的基础上,改变两电极的连接方式,A接D、B接C,此时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装置里除两电极有明显现象外,还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s)+H2O(g) CO(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7
0.8
1.0
1.6
2.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v正(H2)=v逆(H2O)
D.c(H2)=c(CO)
(3)830 ℃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H2O(g)的浓度_______,CO(g)的浓度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14分)反应aA(g)+bB(g) 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
(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 T2________T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得分
评卷人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8分)在373K时,把0.125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00m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NO2含量为0.01mol,进行到60s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是氢气密度的28.75倍,则求:
(1)开始2s内,以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
(2)N2O4的平衡转化率。
(3)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多少倍?
宿州市十三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理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A
B
C
D
D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D
C
D
D
B
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4分)
17 (1)N2H4(l)+2H2O2 (l) =N2(g)+4H2O (g);△H= - 641.625kJ·mol-(3分)
(2)408.815(2分)
(3)产物对环境无污染(2分)
(4)2 N2H4(g)+2NO2 (g) =3N2(g)+4H2O (g);△H= - 1135.7kJ·mol- (3分)
18(1)甲(1分) Al-3e- =Al3+ (1分)
(2)C:Fe-2e- =Fe2+ (1分) D: 2H+ +2e-=H2↑(1分)
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1分) AC(2分)
(3)赶走溶液中溶解的氧气 (1分)
(4)4OH--4e- =2H20 +O2↑(1分)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1分)
4Fe(OH)2 +O2 +2H2O=4Fe(OH)3 (2分)
19(1)K=[CO].[H2]/[H2O] (2分) 吸热(1分)
(2)ABC(2分)
(3)逆向(1分)变大(1分) 变大(1分)
20(1)1∶3∶2(3分)
(2)vⅠ(A)>vⅡ(A)>vⅢ(A) (3分)
(3)向正反应方向(2分)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2分)
(4)> (2分)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分)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1)0.005 mol·L-1·S-1(3分)
(2)60%(3分)
(3)1.6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