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选择题
1.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来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是因为肝炎影响了消化脂肪的酶和胆汁的分泌
B.淀粉、脂肪、蛋白质均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蛋白质是可以直接被小肠绒毛吸收的营养成分
D.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能够将大块食物磨碎成为小块的食物,这样做有利于食物消化的主要道理是经过磨碎可以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
3.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有关小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B.小肠绒毛使得小肠内表面积增加了600倍大幅度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
D.小肠壁上含有丰富的消化腺,能分泌出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秋天的第一只螃蟹固然好吃,但如果引起消化道疾病就不太好了。那么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食物消化过程中先经过胃再进入肠道
C.大肠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D.胰腺分泌消化液
5.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组是( )
①在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②在B点时,反应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
③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④加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肝脏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
D.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7.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需慢慢渗出 B.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C.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D.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8.宁波天一广场前有一个大型芝麻汤圆的雕塑。汤圆是宁波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它由糯米、猪油、黑芝麻制作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糯米在胃中被消化分解成麦芽糖后进入小肠
B.猪油在肝脏被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进入小肠
C.芝麻含有丰富的油脂容易使人发胖,因此人不需要摄入脂肪
D.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组织细胞
9.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的程度。图中X、Y代表营养物质,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淀粉,淀粉在口腔内被消化成葡萄糖
B.蛋白质在B部位开始被消化
C.D消化道表示小肠,可同时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10.小金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
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蒸馏水.
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
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向各试管中都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1、3 号试管中各加入 2mL 清水,2、4 号试管中各加入 2mL 唾液,充分搅拌,如图处理5 分钟,然后向各试管滴加 2 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1、4 号试管的实验变量只有温度
B.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C.设置试管 3 和试管 4 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D.滴碘液后不变蓝的是试管 2 溶液
12.在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某同学喜欢做西红柿汤面作为午餐。要使这份午餐营养搭配更均衡,可增加( )
A.牛肉 B.菜心 C.馒头 D.米饭
13.科学家研究出一款3D打印机。它打印出一叶长宽各4mm,厚0.5m的微型肝脏,此肝脏虽小,但具有真正肝脏的大多数机能。为制造这叶肝脏,打印机叠加了约20层肝实质细胞和肝星状细(两种主要的肝细胞)。还添加了来自血管的细胞,在肝内形成精妙的管道,使它能存活5天以上。关于这则报道的评论,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此肝脏应能分泌胆汁,使蛋白质变成微小的颗粒,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B.肝脏内“精妙的管道”,应类似血管和毛细血管
C.此肝脏应能将葡萄糖合成糖原,还能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D.打印的原料一定不是碳粉或墨水,而含有细胞
1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参与催化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就发生了改变
B.酶是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人体内所有酶的最适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
C.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催化分解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D.白化病是体内缺乏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
15.元旦小徐一家团聚吃“大肉”饺子(肉馅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饺子中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用如图曲线表示,获取的一些信息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饺子皮和“大肉”的消化过程
B.A器官是饺子中的“大肉”初步消化的场所
C.B器官是饺子主要的消化场所
D.C器官没有消化的功能
二、填空题
16.下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根据图示回答:
(1)肺泡内的B气体进入血液后,能够与甲细胞结合,则甲细胞是________。
(2)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①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后转变为C,则C为________。
(3)①②过程主要在小肠中完成,这是因为________(填序号)。
a.小肠很长,其表面有很多绒毛
b.小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种消化酶
c.小肠绒毛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
d.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
e.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7.随着《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水煎包成为人们追捧的美食。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地方名吃利津水煎包,以其“色泽金黄、一面焦脆、馅多皮薄、香而不腻”而倍受青睐。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
(1)再继续往下吃,浓厚的味道饶舌回环,爽心的咀嚼感悠然绵长。精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精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2)尽管水煎包美味绝佳,也不要狼吞虎咽哟。原因是________。
18.现在,常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课堂上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样既会影响学习效果,又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是小妍同学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请分析回答:
(1)牛奶中富含的蛋白质,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
(2)与成年人相比,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更应该吃好早餐,这是因为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为备战2021年体育中考,小金等同学每天在操场训练1000米,跑完后大汗淋漓、满脸通红的走回到4楼的教室,及时补充了一些水分。
(1)下列有关“及时补充一些水分”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水可以为人体提供一定量的能量。
B.水主要通过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C.水在体内可以运输养分和废物。
D.水进入血液后通过下腔静脉流到左心房。
(2)小金发现汗液有点咸味,猜想是氯化钠,于是收集一些汗液盛放在试管中,滴入几滴_____,观察到汗液变浑浊现象,根据这个现象能否证明汗液中有氯化钠,请说明理由_____
(3)体重为60kg的小金,想估测上楼时的功,量出每层楼高3m,则他上到四楼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J;若想比较两位同学上楼的功率,则必须测量有_____。
20.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 每个器官各具功能, 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________系统。
(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 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___________也会增多, 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到________ (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 , 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
(3)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 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 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能暂时储存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详解】
A.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能暂时储存食物,A正确。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及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B正确。
C.胃内有胃腺,能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等,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C正确。
D.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胃的结构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
(1)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可以帮助消化脂肪,肝炎患者的肝脏不能正常分泌脂肪,所以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
(2)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3)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在消化道内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于。
(4)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以及胃肠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可以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进行化学消化。
【详解】
A.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肝炎患者的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差,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而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A错误。
B.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B正确。
C.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在小肠被消化成氨基酸,然后由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C错误。
D.牙齿的咀嚼可以把食物磨碎,从而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可以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的混合,从而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消化,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及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是解题的关键。
3.D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特点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约5-6米,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有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小肠绒毛壁和小肠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
A.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正确。
B.小肠绒毛使得小肠内表面积增加了600倍,大幅度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正确。
C.小肠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正确。
D.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中有多种消化酶,与小肠消化功能有关,与吸收无关,错误。
故选D。
【点睛】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与此相适应,小肠有着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4.C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详解】
A.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A正确。
B.食物进入人体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正确。
C.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无消化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C错误。
D.胰腺,它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5.D
【详解】
①根据图像可得在A点时,随着反应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故①正确;
②B点反应物的浓度达到饱和,此时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不在增大,因此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反应物的浓度,故②错误;
③由分析可知,限制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所以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由题意可得,该图表示酶在最适温度下的催化反应,因此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反而会降低,故④错误。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详解】
A.胃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并能初步将蛋白质消化为多肽,A错误。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B错误。
C.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C正确。
D.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是本题解题关键。
7.C
【分析】
胃液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初步消化,而不能消化淀粉。
【详解】
由于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但不能对蛋白质进行消化;胃内有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将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但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所以,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胶囊在胃内不能消化,到小肠内被消化,从而避免对胃的刺激。
故选C。
【点睛】
掌握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是关键。
8.D
【分析】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食物中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组织细胞。
【详解】
A.糯米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从口腔开始被消化,不是胃中。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
B.猪油属于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不是肝脏。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胆汁不含脂肪酶,可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
C.芝麻含有丰富的油脂,虽然油脂容易使人发胖,但油脂属于脂肪,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脂肪是人体的备用贮能物质,C错误。
D.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组织细胞,D正确。
【点睛】
掌握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是解题关键。
9.C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图示中,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X是淀粉,Y是脂肪;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据此解答。
【详解】
A.X最先在口腔被消化,可判定为淀粉,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消化成麦芽糖,A错误。
B.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蛋白质是在C胃这一部位开始被消化的,B错误。
C.消化道D表示的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胆汁、胰液和肠液,可同时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C正确。
故选C。
【点睛】
知道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解答类似题的关键。
10.C
【详解】
A、淀粉遇碘变蓝,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淀粉是否存在,以判断唾液对淀粉的作用,选项错误;
B、该实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加热的热水的温度,控制热水的温度为37℃,该实验的结果与水银温度计无关,不需要测量并记录,选项错误;
C、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唾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选项正确;
D、甲试管中的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加入碘液后不变蓝,乙试管中的蒸馏水不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加入碘液后变蓝,即该实验的现象是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实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选项错误,故选C。
11.D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详解】
A.试管1和试管4有两个变量唾液、温度,因此不可作为对照,故A错误。
B. “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胃液中不含有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最后的实验现象均变蓝色,不能完成此实验,故B错误。
C.设置试管3和试管4的目的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故C错误。
D.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1号和3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同时4号试管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受到影响,滴加碘液后变蓝色,A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2.A
【分析】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据此解答。
【详解】
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西红柿汤面中含有维生素、糖类、无机盐,无蛋白质类,因此需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的牛肉、鸡蛋等,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分析】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
【详解】
A.此肝脏应能分泌胆汁,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最终被肠液、胰液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
B.肝脏内“精妙的管道”,应类似血管和毛细血管,B正确。
C.肝虽小,却具有真正肝脏的大多数机能,所以肝脏应能将葡萄糖合成糖原,还能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C正确。
D.打印的原料一定不是碳粉或墨水,而含有细胞,所以能打印出一个器官,D正确。
故选A。
14.D
【分析】
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详解】
A.酶作为一种催化剂,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不发生改变,错误。
B.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酸性,且酸性较强,错误。
C.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催化分解蛋白质,错误。
D.白化病是体内缺乏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正确。
故选D。
【点睛】
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以及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是本题解题关键。
15.A
【分析】
图中A是胃、B小肠、C是大肠。
【详解】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A.甲在小肠处开始被消化,代表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乙在口腔处开始被消化,代表的是饺子皮(淀粉)的消化过程,错误。
B.A器官是胃,是饺子中的“大肉”(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正确,正确。
C.B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正确。
D.C大肠只有吸收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但没有消化功能,正确。
故选A。
【点睛】
熟知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细胞 氨基酸 abcde
【分析】
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营养物质;过程①表示食物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甲细胞能够携带氧气,是红细胞,乙细胞能够利用氧气和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
【详解】
(1)由图示可知:肺泡内的B气体进入血液后,能够与甲细胞结合,甲细胞存在于血液中,能够携带氧气,是红细胞。
(2)食物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结束小肠,蛋白质在胃中,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3)①②过程主要在小肠中完成,这是因为小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因此abcde都正确。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7.氨基酸 小肠 小肠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咀嚼不充分,会增加胃的负担
【解析】
【分析】
(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吃水煎包时狼吞虎咽,会使水煎包在口腔中不能充分地与唾液混合,不仅会影响唾液对食物的消化,还会加重胃的负担.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胃肠疾病,还可能会因为消化吸收不佳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详解】
(1)精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在人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食物咀嚼的时间越长,食物就会被研磨得越小越细,食物中的淀粉与唾液混合的时间就越长,就越能使食物中更多的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吃水煎包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严重影响食物中淀粉的消化.此外由于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和搅拌,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点睛】
此题考查了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1)氨基酸 (2)大于
【分析】
淀粉在口腔中能进行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详解】
(1)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牛奶中富含的蛋白质,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氨基酸。
(2)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储存能量,这种变化叫做同化作用;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不断分解,释放出能量,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种变化叫做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时不间断进行。所以,与成年人相比,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更应该吃好早餐,这是因为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以及熟悉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
19.BC 硝酸银溶液 氯化钠和硝酸银能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变浑浊 5400J 两位同学上楼的时间
【详解】
(1)[1]A.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错误。
B.胃和大肠都能吸收少量的水,但是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小肠,故B正确。
C.水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水在体内可以运输养分和废物,故C正确。
D.水进入血液后通过下腔静脉流到右心房,而不是左心房,故D错误。
故选BC。
(2)[2]证明汗液中是否有氯化钠,可以向汗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能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变浑浊。
(3)[3]上到四楼的高度为
,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
。
[4]根据可知,若想比较两位同学上楼的功率,则必须测量上楼的时间。
20.(1)消化(2)胰岛素(3)甲(4)建议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内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略
【考点】
人体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观图可知:甲是肝脏、乙是十二指肠、丙是胃、丁是胰腺。
(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小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甲是肝脏、乙是十二指肠、丙是胃、丁是胰腺,所有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消化系统;
(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胰岛素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到甲肝脏中,又称肝糖,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
(3)脂肪在人体内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储存在皮下,摄入过多可致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肝炎病人的肝功能受损,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的消化。因此建议肝炎病人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内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