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共3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2分)
1.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中可能存在的是( )
A.滤渣中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 B.滤渣中有Ag、Cu,滤液中有Ag+、Fe2+
C.滤渣中有Ag、Cu、Fe,滤液中有Cu2+、Fe2+ D.滤渣中有Ag、Cu、Fe,滤液中有Ag+、Cu2+
2.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银具有很好的导电性,是最常用的导体
D.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常用来制造人造骨
3.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4.下列金属化合物,不能由金属一步转化得到的是( )
A.FeS B.MgO C.FeCl3 D.ZnSO4
5.现有铁粉、二氧化锰、硫酸钡和铁矿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盟参照二歧分类法,制作了如图的检索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 只含一种物质………2 1b 含有多种物质………甲 2a 只含一种元素………乙 2b 含有多种元素………3 3a ___________……………丙 3b 白色固体……………丁
A.甲表示的是铁矿石
B.乙表示的是铁粉
C.表中“___________”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6.不纯的锌 6 克(含杂质金属 M)和不纯的铁 6 克(含杂质金属 N)。当它们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至不再有氢气产生,得到的氢气都是 0.2 克,则 M、N 可能是( )
A.M为Mg,N为Cu B.M为Fe,N为Al
C.M为Al,N为Mg D.M为Cu,N为Mg
7.合金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①C+2NiO2Ni+CO2↑;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②TiO2+2Cl2+2C = TiCl4+2CO,下列有关这两个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①是置换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
C.只有①是置换反应 D.只有①是复分解反应
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Ag、Zn、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9.天平左右托盘各放一盛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的烧杯,将天平调整平衡,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加入5g铁,在右盘的烧杯中加入5g锌,充分反应后,天平将( )
A.向右盘倾斜 B.仍然平衡 C.向左盘倾斜 D.无法判断
10.为了减缓铁制品的锈蚀,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 B.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
C.洗净铁制品表面的油膜 D.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
11.如图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①表示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和Cu(OH)2固体
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铁粉和锌粉
12.将质量均为15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13.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CO B.H2O2→H2 C.CaCO3→CO2 D.S→SO2
14.温州市马鞍山龙泉窑遗址成为浙江省2020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实证温州曾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该遗址出土物品用传统材料制作,下列可能属于该遗址物品的是( )
A.陶瓷餐具 B.防弹头盔
C.半导体集成电路 D.光导纤维
15.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经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微粒未完全画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
B.反应过程实际是金属铝与铜离子的反应,硫酸根离子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2Al+3Cu2+=2Al3++3Cu
D.硫酸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Cu2+有关
16.下图X、Y、Z表示某些物质的pH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 B.Y一定是蒸馏水 C.Z一定是碱 D.Z可能是盐
17.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8.在研究鱼骨成分时,把鱼骨浸泡的白醋中,白醋中约含5%的醋酸,醋酸具有酸的通性.
(1)在白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色.
(2)鱼骨放入白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鱼骨变软,软了的鱼骨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选填“无机盐”或“有机物”).
19.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加入适量H2SO4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芯片是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制造高纯硅的其中一步反应的微粒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
(2)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21.如果把铁放入到盐酸中,反应后跟反应前相比,溶液的质量 ___________(填“减小”“不变”“增大”)。“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2.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将有关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流程
(1)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
(2)金属C是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3.从N、O、H、N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各举一例:
(1)金属氧化物_______;
(2)酸_______;
(3)碱_______;
(4)盐_______。
24.请按题目要求进行填空:
(1)“高钙奶”中的钙指的是_____(填“单质”、“分子”或“元素”);
(2)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构成的(写出粒子的具体名称);
(3)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以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写化学式)
(4)下列容器中盛放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两空均填字母序号)。
三、探究题(每空3分,共24分)
25.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检验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 CO2和 CO。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___________;B 装置中的试剂是足量的___________ , 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 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实验后确定有 CO 的依据___________。
(3)若 C 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2.4g,则加入 C 管中的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6.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小科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1)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由实验1和实验2可推测原营养液中___________。(填“一定有”或“可能有”)KCl。
四、简答题
27.(10分)工业上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 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先将黄铁矿粉碎,然后按照以下流程制备硫酸:
(1)先将黄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具体操作步骤______。
(3)将10g98%的浓硫酸稀释成9.8%的稀硫酸,需要加水______g。
(4)取20g矿渣样品(含Fe2O3),向其中加入3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已知矿渣中的Fe2O3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Fe2(SO4)3溶液],试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矿渣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28.(10分)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杜会的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制,已成为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
(1)镁和铝可熔炼成镁合金,熔炼过程只能在真空中,不能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2)某废弃物中可能含有Cu、CuO、Mg、Zn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并回收金属,取样品进行图实验。
①步骤Ⅱ的操作是______。
②若溶液C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样品的成分是______。
③通过测氢气的质量,也可确定样品的成分,则w的值为______。(用m和n的代数式表示)。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滤液一定含有Fe2+,故滤纸上一定含有银。
【详解】
A.若加入的铁粉量少,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此时滤渣中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故A可能存在。
B.若滤渣中有Ag、Cu,则说明硝酸银已经被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没有Ag+,故B不可能存在。
CD.滤渣中有Ag、Cu、Fe,则说明加入的铁粉过量,则滤液中只有Fe2+,故C、D不可能存在。
故选A。
2.C
【详解】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故A正确。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故B正确。
C、银具有很好的导电性,但银的价格较高,一般不用于制电线,导线大多为铜或铝制成,故C错误。
D、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常用来制造人造骨,故D正确。
故选C。
3.A
【详解】
A、随着反应的进行,锌不断和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少,当锌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铜,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该选项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
B、向一定量黄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锌立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图象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
C、没有反应时,溶液中没有锌元素,因此没有反应时溶液中锌元素的质量为零,该选项图象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
D、没有加入稀盐酸时,溶液质量为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当锌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质量仍然不断增大,该选项图象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A。
4.C
【详解】
A. Fe 与 S 反应,生成 FeS,A不符合题意。
B. Mg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MgO ,B不符合题意。
C.Fe与酸溶液或者盐溶液反应生成FeCl2,不能一步生成FeCl3,符合题意。
D. Zn和酸或者排在其后面的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ZnSO4,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A、甲中含有多种物质,说明其是混合物,四种固体中铁矿石属于混合物,则甲表示的是铁矿石,故A正确。
B、乙中只含有一种元素,铁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乙表示的是铁,故B正确。
C、丙和丁中含有多种元素,丁是白色固体,所以丁是硫酸钡,剩下的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故表中“_______”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故C正确。
D、二氧化锰、硫酸钡中均含有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故D错误。
故选D。
6.A
【详解】
假设加入的金属锌和铁都是6g纯净的金属锌和铁,
设6克锌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解得:;
设6克铁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解得:;
因为等质量的铝、镁、铁、锌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铝>镁>铁>锌,而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锌中等质量的杂质金属产生氢气应该比等质量的金属锌多,铁中杂质金属应比等质量的铁产生的氢气少或不产生氢气。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以①是置换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成分互换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①②都不是复分解反应。
故选C。
8.D
【详解】
A、锌可以和硫酸铜反应,能够判断锌比铜活泼;银不能和硫酸铜反应,可以判断银不如铜活泼,故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A能达到目的。
B、铜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所以可以判断铜的活动性比锌弱;铜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所以可以判断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B能达到目的。
C、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锌可以和盐酸反应,所以可以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铜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所以可以判断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C能达到目的。
D、锌和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所以不能判断出锌和铜的活动性顺序,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D。
9.B
【详解】
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中所含溶质质量为3.65g
设3.65克盐酸需反应铁的质量为a,锌的质量为b
a=2.8g
b=3.25g
在左盘的烧杯中加入5g铁,在右盘的烧杯中加入5g锌,说明铁和锌均过量,盐酸完全反应,则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天平仍平衡。
故选B。
10.C
【详解】
A、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能够防止生锈,做法正确。
B、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能减缓铁制品的锈蚀,做法正确。
C、洗净铁制品表面的油膜,使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容易生锈,做法错误。
D、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能够防止生锈,做法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
A.硝酸钾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故A不合题意。
B.反应的固体质量相等时,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氯化铜质量较大。由于氧化铜和氢氧化铜过量,因此最终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铜质量相等,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这段时间内没有沉淀生成。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反应进行,沉淀质量增大。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锌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而铁粉和锌粉过量,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因此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
Mg、Fe、Zn三种金属分别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A、当铁、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时,说明铁剩余,稀硫酸被完全反应掉,则镁肯定也剩余,所以镁和铁反应的稀硫酸一样多,则生成氢气也会一样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没有可能。
B、如果稀硫酸过量,则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金属质量,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时,镁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大,锌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小,该选项对应关系有可能。
C、当铁恰好和硫酸反应时,镁过量,锌不足,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该选项对应关系有可能。
D、如果金属都过量,则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稀硫酸,由于是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因此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有可能。
故选A。
13.B
【详解】
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一步实现,故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详解】
A、陶瓷餐具使用的陶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则它应该属于该遗址物品,故A符合题意;
BCD、防弹头盔,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光导纤维,都是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的新材料,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15.A
【详解】
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过程的实质是金属铝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硫酸根离子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过程的实质是金属铝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再利用离子守恒配平即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Cu2+有关,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6.D
【详解】
A、X溶液的pH小于7,只能说明该溶液显酸性,不能说明是酸,故A错误。
B、Y溶液的pH=7,说明该溶液显中性,不能说明是蒸馏水,故B错误。
C、Z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不能说明溶液是碱,故C错误。
D、盐溶液可能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17.B
【详解】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但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中含氢元素,但是不属于酸,错误。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正确。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D、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但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氯化铵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属于盐溶液,错误。
故选B。
18.红 CO2+Ca(OH)2=CaCO3↓+H2O 无机物
【详解】
(1)白醋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在白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2)鱼骨放入白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一段时间后鱼骨变软,是因为碳酸钙与醋酸发生了反应,软了的鱼骨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虽含有碳元素,但其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
19.过滤 Fe Fe +H2SO4= FeSO4+H2↑
【详解】
(1)由操作过程可知。操作Ⅰ是将固液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
(2)由于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由题意可知,要回收铜和得到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A物质是铁,最后再加入过量的B应是稀硫酸,将过量的铁除去,所以A的化学式是Fe。
(3)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适量硫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20.置换反应 甲、丁
【详解】
(1)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2)由图可知,甲为二氧化硅,乙为碳,丙为硅,丁为一氧化碳,其中,甲与丁都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填甲、丁。
21.增大 Fe+CuSO4=Cu+FeSO4
【详解】
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铁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即当有56份质量的铁反应时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在增大;
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2.A>B>C 银 蒸发
【详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由题意可知三种金属中只有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A的盐溶液,所以我们判断A是Mn,金属B、C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含硝酸银的回收液中,过滤后得到金属C,说明金属C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金属B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我们在教材中学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我们得知金属B的活动性大于金属C的活动性,又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银的前面,所以B是Cu,C是银,所以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
(2)金属C是银。
(3)操作a后是溶液变为晶体,故是蒸发操作。
23.Na2O HNO3 NaOH NaNO3
【详解】
(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Na2O是金属氧化物。
(2)根据酸的定义可知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则酸有硝酸,化学式为:HNO3。
(3)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则碱有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4)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则盐由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3。
24.元素 汞原子 Al(NO3)3 A D
【详解】
(1)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元素表示;高钙奶中的钙指的是元素,故填:元素;
(2)金属汞是由大量的汞原子聚集而成,因此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填:汞原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铝,化学式:Al(NO3)3,故填:Al(NO3)3;
(4)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试剂瓶中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属于纯净物,并且只有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B试剂瓶中氧气和臭氧是两种物质,因此试剂瓶B中是混合物;
C试剂瓶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物质,因此试剂瓶C中是混合物;
D烧杯中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E烧杯中过氧化氢和水是两种物质,因此烧杯E中是混合物;
故填:A、D。
25.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吸收CO2 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红褐色粉末变黑,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
【详解】
(1)A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存在,所以A中试剂的名称为:澄清的石灰水;B装置是吸收存在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一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所用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有一氧化碳存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为红色(或描述为红棕色)固体,转化成铁粉为黑色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实验后确定有CO的依据:C中红色粉末变黑,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
26.K2CO3 一定有
【详解】
(1)原营养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原营养液中含有Ca(NO3)2,由于Ca(NO3)2能与K2CO3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K2CO3。
(2)原营养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碳酸银或氯化银。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K2CO3,则该沉淀是氯化银沉淀,故可推测原营养液中一定有KCl。
27.(1)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
(2)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90
(4)300g9.8%的稀硫酸中含H2SO4的质量是:300g×9.8%=29.4g,
设该矿渣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x,
x=16g
该矿渣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100%=80%
答:该矿渣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详解】
(1)化学反应速率与物质接触面积有关,先将黄铁矿石粉碎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
(2)浓硫酸稀释方法为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 将10g98%的浓硫酸稀释成9.8%的稀硫酸,所得9.8%的稀硫酸质量为,则需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
(4)见答案。
28.在高温的条件下,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过滤 Cu、CuO、Zn
【详解】
(1)镁和铝熔炼成合金的过程中,只能在真空中进行,不能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是在高温的条件下,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2)①过滤可以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故步骤Ⅱ的操作是过滤;
②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若溶液C中只含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硫酸锌,一定没有硫酸镁,则一定没有镁,结合流程,则样品的成分是Cu、CuO、Zn;
③设废弃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根据、可得:
x=n,
则废弃物中锌的质量=m-n-n=m-2n,则:
w=。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