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学科素养提升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R1=R3<R2=R4。在A、B两端接上电源后,比较各电阻消耗电功率P的大小( )
A.P1=P3
P1>P4>P3
C.P2>P1>P3>P4 D.P1>P2>P4>P3
2.小电珠与电动机并联接入电路,两者均正常工作时,小电珠的电阻为R1,两端电压为U1,流过的电流为I1;电动机的内电阻为R2,两端电压为U2,流过的电流为I2则( )
A. B. C. D.
3.下列家用电器中把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电风扇 B.电饭锅 C.洗衣机 D.吸尘器
4.“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用公式表示为。通过实验发现这个规律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奥斯特 C.法拉第 D.焦耳
5.电阻 R 和电动机 M 串联接到电路中, 已知电阻 R 跟电动机线圈的电阻值相等.通电后电动机正常工作.设电阻 R 和电动机 M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和;经过时间 t,设电流通 过电阻 R 和电动机 M 产生的热量分别为 Q1和 Q2.则( )
A.U1C.U1=U2,Q1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 9 V,内阻r = 1 Ω。M为直流电动机,其线圈电阻R = 1 Ω,限流电阻R′ = 3 Ω。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理想电压表示数为 1.5 V。则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 )
( )
A.3.25W B.3.50W C.3.75W D.49W
7.如图所示,是2021年市场上出现的某新款智能手表,其平均充电电压为5.0V,充电电流为1000mA。如果每3天要为手表充电2小时,当地电价为0.60元/度,则一年要用的电费约是( )
A.0.08元 B.0.8元 C.8元 D.80元
8.一个定值电阻R两端加上电压U1,经2s时间通过的电荷量为0.2C,消耗的电能为0.6J。要在2s时间内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0.4C,则其两端需加的电压U2为( )
A.1V B.3V C.6V D.9V
9.小文欲选购一台耗电量低、冷冻能力强的电冰箱。根据表1几种电冰箱的部分技术参数,建议小文购买的型号是( )表1几种电冰箱的部分技术参数
型号 BCD-186N(甲) BCD-208N(乙) BCD-228N(丙) BCD-256N(丁)
冷冻能力(kg/24h) >4.0 >6.0 >6.0 >6.0
耗电量(kW-h/24h) 1.30 1.30 1.35 1.38
A.甲 B.乙 C.丙 D.丁
10.如图所示是快递分拣点的装置示意图,先将货物运送到水平传送带,再由电动机竖直方向搬运。假定货物运送到水平传送带时的速度为0,传送带始终以传动,货物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传送带足够长。假设货物到达电动机附近时水平速度瞬间减为0,然后直流电动机以的恒定速度竖直向上搬运。已知重物的重力,电源电动势,不计电源内阻,电路中的电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
B.电动机的效率为75%
C.货物在传送带上前内的位移为
D.货物在传送带上一直受到动摩擦力作用
11.锂电池能量密度高、绿色环保。现用充电宝为一手机锂电池(图甲)充电,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充电宝的输出电压为,输出电流为,该锂电池的内阻为,则( )
A.充电宝输出的电功率为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
C.锂电池产生的热功率为 D.锂电池产生的热功率为
12.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额定功率均为。接入如图电路,改变电压,使各电阻实际功率均不超过额定功率,则三电阻最大总功率为( )
A. B. C. D.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输出电压恒为U,电动机M线圈电阻与电炉L的电阻相同,电动机正常工作,在相同的时间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炉放出的热量与电动机放出的热量相等
B.电炉两端电压小于电动机两端电压
C.电炉两端电压等于电动机两端电压
D.电动机消耗的功率等于电炉消耗的功率
14.电饭锅工作时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锅内水烧开前的加热状态,另一种是锅内水烧开后的保温状态,如图所示是一学生设计的电饭锅电路原理示意图,S是用感温材料制造的开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状态时是用、同时加热的
B.当开关S接通时电饭锅为加热状态,S断开时为保温状态
C.要使电饭锅在保温状态时的总功率为加热状态时的一半,R1:R2应为
D.要使在保温状态时的功率为加热状态时的一半,R1:R2应为
15.夏天天气炎热,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制造厂家推出各式各样的微型电风扇,有手持式的也有挂脖式的。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小电风扇的电动机性能,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的电动势为,内阻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额定功率为,闭合开关,当开关S接1时,灯泡正常发光,电动机正常工作;当开关S接2,电阻箱阻值调到时电动机停止转动,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则( )
A.电动机的内阻为 B.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
C.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为 D.开关S接1时电源的效率为87.5%
二、解答题
16.如图所示,线路两端的电压U=220V,每条输电线的电阻均为r=5Ω,A、B为两个一样的电炉,它们的电阻均为200Ω,求:
(1)电炉A两端的电压;
(2)电炉A的功率。
17.如图所示为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电动机线圈电阻电动机两端电压为5V,电路中的电流为1A,重物受到重力为20N。不计摩擦力,求:
(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线圈电阻上消耗的热功率各是多少?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各是多少?
(3)电动机可以把重物以多大的速度竖直向上提升?
参考答案
1.C
【详解】
R3与R4并联,电压相等,R3得知
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3的电流,R1=R3,根据公式
得知
R1与R2串联,电流相等,而R1得知
所以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B
【详解】
A.小电珠与电动机并联接入电路,所以
故A错误;
BCD.对小电珠,由欧姆定律可得
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反电动势,所以
所以
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消耗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在常见的家用电器中,洗衣机、电风扇和吸尘器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饭锅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D
【详解】
通过实验发现这个规律的物理学家是焦耳,这个规律称为焦耳定律。
故选D。
5.A
【详解】
电动机和电阻串联,电流相等,根据焦耳定律
可得
对于电阻由欧姆定律得
对于电动机,由其工作原理知
则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与流过限流电阻R′的电流相同,由
电动机两端电压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故选A。
7.B
【详解】
手表充电一次所耗电的电能为
故一年所需的电费为
故选B。
8.C
【详解】
根据电功的表达式和欧姆定律有
,
得
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则
所以
故选C。
9.B
【详解】
由图可知乙、丙、丁冷冻能力较强,甲的冷冻能力最弱,耗电量乙的最低,综合考虑建议小文购买的型号是乙,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A.设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根据功率关系可得
解得
A错误;
B.电动机的效率为
B正确;
C.货物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货物加速至与传送带共速所用时间为
此过程货物运动的位移为
接着货物匀速运动1s通过的位移为
故货物在传送带上前2s内的位移为
C错误;
D.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后做匀速运动,不再受摩擦力作用,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A.充电宝输出的电功率为,选项A错误;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选项B正确;
CD.锂电池产生的热功率为
选项C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后与第三个电阻并联。假设额定电流为I,则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值为I,则有
由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三电阻的阻值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均为
则三电阻最大总功率为
故选B。
13.AB
【详解】
A.电动机M与电炉L串联,电流相等,电阻相等,根据
可知,电炉放出的热量与电动机放出的热量相等,A正确;
BC.设电动机M线圈电阻与电炉L的电阻均为R,电路中电流为I,根据欧姆定律得:电炉两端的电压
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电路,其电压
则有
所以电炉两端电压小于电动机两端电压,C错误B正确;
D.电动机消耗的功率
电炉消耗的功率
则
即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大于电炉消耗的功率,D错误。
故选AB。
14.BCD
【详解】
AB.如题图所示,由
得,当接通S时,电阻变小,功率变大,处于加热状态;当断开S时,电阻变大,功率变小,处于保温状态,故A错误,B正确;
C.要使电饭锅在保温状态时的总功率为加热状态时的一半,则
R1:R2应为,故C正确;
D.使在保温状态时的功率为加热状态的一半,由
P=I2R
可得:电阻R2在保温与加热状态下的电流之比,所以
则
故D正确。
故选BCD。
15.AD
【详解】
A.设电动机内阻为R2,电源的输出功率
可知,当电源内阻与外电路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则有
可得
故A正确;
B.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则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
故B错误;
C.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为
故C错误;
D.开关S接1时电源的效率为
故D正确。
故选AD。
16.(1)200V;(2)200W
【详解】
(1)电路中总电阻
由
得线路电流
根据
得电炉A两端的电压
(2)电炉A得功率由
得
17.(1)5W;1W;(2)4W;80%;(3)0.2m/s
【详解】
(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线圈电阻上消耗的热功率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效率
(3)根据
可得
v=0.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