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2届高三四校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
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
位号等相关信
恩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并用2B铅笔填涂相关信息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
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
材料
019年2月21日是第二十
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正式发布了首个
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号召国际社会就保护和促进
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濒危语
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国内引发更多关
全球濒
的保护现状,不得不说有点“骨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世界
现存的语言有700多种,但有95%的语言目前只由占全球总数4%的人使用,平均每个月
就有两种话言消失。语言学家不无忱虑地感慨
失的速度将快过濒危动植物
学可能将成为历史上惟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
不过,对于语吉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
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
围也在扩大。和传统手段
新兴数字
技术正在带来一些改观,表现为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的提升。澳大利亚的语言学家与谷歌合
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汞原住民语言,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
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
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
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
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为了帮助原住民儿童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易运输的
机器人,这种杋器人能记录孩子们的语言技能,并协助老师追踪他们的学习进度。在
有人开发出都助爱好者练习毛利语的人工智能程序。该程序不仅能用英语和毛利语回复信息
还能过滤话法错误。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
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
人工智能在
力,目前仅被开发出了冰
工智能会成为瀕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
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
尴尬。不
依然不能有效地解
用热
政策趋于开明的现
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縱
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
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
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
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
宿。否
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帮助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敕
报》2019年02月22
材料
族多语言的国家,少数民族语言多达140种,其中大部分处在濒危状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主持“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项目,出版
“中国新发
现语言硏究丛书”。我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系统梳理
0年代
数民族语言普查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记录、传承和保护起
作
为,濒危语言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遺产列入保护公约中加以保护。但是,文化部
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与我们少数民
研究的专家产生了分歧。他们认为,非物质文
化遺产并不包括语言,因为语言并未列入保护对象。当时我对此很不理解,但是后来多次跟
联合国教
讨论,才感觉到语言问题比一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复杂得
面要广得多,主要是因为语言的本质是作为交际工具服务于民族、族群等社会群体,跟各方
面都有密
喉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濒危语言娈员会议上,我提出一个议案
既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没有包括
我们是不是可以另外做
约,保护
为濒危语言是一种特殊的
化遗产
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举办,通过了《保护和促进世
多样
岳麓宣言(草縈)》,以期有效地保护和抢救濒危语
动纲领、宣言
类的东
有约束
我还是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形成一个约束性的文件,像
保护非物质文化透产公约》那样。语言作为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交际功能、文化載
体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资源保护功能上承担的义务要比非物质文化遺产广得多,深得多
也复杂得多,需要采取硬性措施来保护濒危语言,才能避免民族文化因语言消失而蒙受损失
(摘编自孙宏开《语言是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