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中学初一科学第一章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永兴中学初一科学第一章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11-19 20:0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兴中学初一科学第一章 测 试 卷( 2012.9)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答案请写在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工作,和我们无关
B.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我们无法完成
C.科学研究需要尖端的仪器设备,我们无法完成
D.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进行科学研究
2.在长度测量中,决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
A.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 B.实际需要达到的标准
C.测量者估计的数字 D.测量次数的多少
3.小佳同学测量出教室长度10.625米,请问他所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是·············( )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米
4.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体温计测量准确度要求达到0.1摄氏度
C.使用体温计时能离开人体读数. D.体温计可以测量沸水的温度.
5.如图所示,用一把刻度尺来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
A.3.31厘米 B.3.3厘米
C.2.31厘米 D.2.3厘米
6.要给窗户配玻璃,先要测出窗格的大小,测量的工具应选择·······················( )
A.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尺 B.最小刻度值为1厘米的尺
C.最小刻度值为1分米的尺 D.任意刻度的尺都可以
7.卷尺的最小刻度是厘米,米尺的最小刻度是分米,直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要使测量更准确,你认为最好应选用的尺是····················································( )
A.卷尺 B.米尺 C.直尺 D.不能确定
8.一同学用刻度尺测一盒子长度,请帮他选择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 )
9.某城市冬天最低气温-5℃,夏天最高气温38℃,则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 )
A.38℃ B.33℃ C.43℃ D.35℃
10.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1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 长度单位 B. 体积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12.某课外兴趣小组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去量一窗户的长,以下记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38.4厘米 B.38.423厘米 C.384.2毫米 D.384.23毫米
1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25厘米=125÷100厘米=1.25米 B.125厘米=125厘米x 1/100=1.25米
C.125厘米=125×1/100 =1. 25米 D.125厘米=125×1/100米=1.25米
14.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

15.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 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中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飞行时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16.某天某时气温是25℃,用一支原来读数是38.7℃的体温计,消毒后不经任何操作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体温计的计数应当是········································( )
A.25℃   B.37℃ C.38.7℃ D.都不对
17.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18.有四个不同规格的量筒,他们的最大刻度与最小刻度分别如下。现在需要较准确较快的量取75毫升的盐水,采用哪个量筒较合适?·····································( )
A.200毫升、20毫升 B.150毫升、10毫升
C.100毫升、5毫升 D.300毫升、10毫升
1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闻气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滴加试液
20.在运动会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如在测量的时候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2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比35毫升····························································( )
A.大 B.小 C.一样 D.不确定
22.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温度高 B.0 ℃的冰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23.使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 )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D.熄灭酒精灯火焰时,用灯帽盖灭
24.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5.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 的学科。
26.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其他物体的是_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是_________。用来添加少量固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玻璃棒  ⑥药匙  ⑦显微镜
27.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液体体积常用单位是 和 ,测量液体体积常用的工具是 或者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测量温度一般用 。
28.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合作与交流 ②制订计划 ③建立猜测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 ⑤检验与评价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请填序号)
29.在下列各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正常人体温约37.0
(2)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20 = 米= 微米
(3)义务献血一次的数量为200毫升= 升= 立方厘米
30.温度计是依据 的原理制成的。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最小刻度可达到     ,体温计_______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 的玻璃管。
31.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其示数为32℃ ,则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__。
32.董夏颖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课本每张纸的厚度(不计封面,共200页),由图可知课本的厚度是__________厘米,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____毫米。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33.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D. 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 ____。
(2)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34.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
声强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沸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的数据是     ,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 时,响度最大。
⑵当时他们是在如乙图中所示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则当时气温应该读作           。该实验估计是在     (填暑假或寒假)完成的。
35.一天晚饭后,孙青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
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孙青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孙青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 ?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 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5)孙青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