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4 19: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联的一则笑话:
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于是苏联解体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红旗落地终成遗憾,社会主义建设任重道远
第二十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授课人:高一历史科组 李平梅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
2
3
1848年
1917年
1922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十月革命胜利
苏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成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古巴
二战后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苏联
东欧八国
亚洲六国
拉美一国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 中苏联盟建立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十月革命
东欧效苏
改革体制
东苏剧变
中国崛起






1917年
1945年
1956年
1989年1991年
1979年现在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13个国家)
2021年时的社会主义国家4个
冷战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
(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年)
经济
军事
政治
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有利于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
但也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背景
目的
成立
影响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
政治
社会主义壮大
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造。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材料二: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英】丘吉尔
斯大林(1878年-1953年)
1.成就:
① 经济: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
② 科技: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③ 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2.问题: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
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缺少活力。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相继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
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改革成为必然要求。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
2
3
4
1918年
1936年
苏联模式
1921年
新经济政策
1917年
苏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时间
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政治
经济
评价
1953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该行收购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广种玉米宣传画
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乱了
相关史实: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闭幕的当晚,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滥用权力和违反法制的严重错误,但没有把个人崇拜的产生同苏联的政治体制联系起来,也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全面的分析,结果在苏共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思想混乱。后来,赫鲁晓夫又大搞起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2)结果
①积极:推进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局限: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严重失调;
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导致思想领域的混乱。
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在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却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勋章大王”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晚年开始大搞个人崇拜,嗜好勋章成癖,具有浓重的“勋章情结”,有“勋章大王”之戏称,一生获得至少114枚勋章。1976年12月,70岁生日时获得“苏联英雄”(一般只授予在军事上为苏联国家和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士,苏联历史上只有朱可夫及勃列日涅夫本人先后4次获得该勋章)以及苏联元帅军衔。同样出于庆生,他还获得列宁勋章(苏联最高国家勋章)8次。1978年他还获得军队最高勋章“胜利勋章”,成为二战结束后唯一获得该勋章人士。他死后,1989年苏联取消了他的这枚勋章资格。
时间
内容
表现
评价
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1965年
跛脚的巨人
【亚当和夏娃是哪国人?】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
英国人:“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
法国人:“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体散步。”
苏联人:“他们一定是苏联人,没有衣服穿,吃得很少,还以为自己生活在天堂。”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
常规武装力量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图解改革】— 苏联改革的发展路程
时间
内容 经济
政治
结果
评价
1985年
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先经济改革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书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991年8月19日凌晨,正当新联盟即将签署之际,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副总统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军队开入莫斯科。在西方国家支持下,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指责副总统等违背宪法,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在国内外压力之下,历时不到60个小时,政变遂告失败。但此后,苏联形势却急转直下,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国家大权直至苏联完全解体。
八一九事件
由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苏联的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民族分离主义倾向也不断增强。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之后许多加盟国家也宣布独立,联盟的权威和完整性受到严重侵蚀,各地局势动荡,苏联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倒退。为了遏制独立势头,1991年8月14日,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预定20日签署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991年12月25日19时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含义:
实质:
影响:
诺贝尔和平奖
“表彰他在和平进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帮助形成了今天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制度改变
苏联(1922.12---1991.12)
苏联解体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1947-1991
1955-1991
一看苏联三大哥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01
02
03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苏联改革
东欧剧变是指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
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都曾获得苏联不同程度的帮助。
由于东欧各国政权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形成的,对于苏联的模式有很大的模仿与依赖性。最初,苏联和东欧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谈判,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石油、电力、能源、贸易等方面,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这些援助对东欧国家战后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二看东欧之发展 — 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时间
表现 经济
政治
实质
1989年下半年开始
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发生政变。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导致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东欧剧变:波兰
二看东欧之发展 — 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波兰团结工会获胜
推倒柏林墙,德国统一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二看东欧之发展 — 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①社会主义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
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如何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他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能说是社会主义遭到失败,只能说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①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装载着核弹的
导弹成功发射
东方红1号卫星
1964年10月16日
1966年10月27日
1970年4月24日
(1)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国;
(2)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6年底: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
(4)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两弹一星”
(一)1949—1978年
三看中国之发展 —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开启改革开放的序幕
确立全面建小康目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三看中国之发展 —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①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②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
③在人类社会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
2.成就
阅读并梳理教材,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新”在哪里?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生产总值世界第二
基础设施快速突进
外汇储备居前列
增长贡献超30%
农业现代化推进
创新国家成果丰
新发展
系列成就
3.意义
三看中国之发展 —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
——戈尔巴乔夫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西亚
欧洲
非洲
亚 洲
南美洲
北美洲
大洋州
南 极 洲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
马克思主义
实践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尝试
巴黎公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巨大
苏联
知识构建
改革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提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各国
推广
勃列日涅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解体
弊 端
东欧巨变
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发展遭到巨大挫折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