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是故乡明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月是故乡明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2 21:3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播放古诗《静夜思》的范读音频。(出示课件1)学生欣赏,互相交流。
2.教师评议并小结:从古至今,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他们在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了爱恨情愁,寄托了悲欢离合,展现了人生经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感受他寄托在“月”中的情感。(板书:月是故乡明)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理解课文题目。
(1)“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3)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突出了他对故乡的感怀。这句诗特别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故而被广为传诵。
4.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1)想到了课文的主旨应该是思念家乡。(2)想到了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如李白的《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创设情境,感知“月”这一意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奠定基础。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
月是故乡明
课件2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学者。字希逋、齐奘。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有《季羡林文集》(24卷)行世。
2.《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北大朗润园时,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吧。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生词,可以先在文中画出来,再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
3.教师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认读生字。
(2)读准多音字“燕”。
(3)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积累多种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月是故乡明”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1)作者以“月”为线索,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回忆了自己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2)课文的段落划分及段意。(出示课件3)
课件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引出“月是故乡明”的主题。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了月下故乡的山、水,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看到的月亮。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其中,第二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2~4自然段)以“月”为线索,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描绘了很多美好的场景。第二层(第56自然段)写了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以各地美丽的月景,衬托出故乡月亮的美,表达了“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弄清文章结构,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生词,并弄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大概内容。下节课,我们再随季羡林先生一起欣赏他故乡的月亮。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或文章,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或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课后反思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导人新课前,教师播放表;思乡之情的古诗《静夜思》调动了学生的听觉感官,诗句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使学生很快受到感染把学生带进课文描述的思乡情境中。同时,在下课前,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月亮的诗词或文章,再次点明了本课的学习主题,拓展了学生的诗词储备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谈话导入
1.指名让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月是故乡明”这句诗的出处,学习了文中的生字生词,弄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人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寄托在明月中的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这一自然段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这一自然段是对题目“月是故乡明”的简单解释)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习第一层内容。(1)学习第2自然段。
①小组交流,说说对这一自然段中引用内容的了解。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出示课件4)
课件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山高月小”分别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风景秀丽,景色清幽。
③这一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由“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引出下文作者对故乡苇坑上和水中的月亮的描述和怀念)
(2)学习第3、4自然段。
①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趣事 (回忆了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等童年趣事)
②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这些童年趣事是围绕月亮来写的,都跟月亮有关,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③作者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可能产生了哪些感受 (感到童年生活充满乐趣,令人留恋;想念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感叹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更加思念故乡……)
④教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作者借助一些童年趣事,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问题、体会语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默读课文第 2~4自然段,教师小结。(出示课件5)
课件5 作者在第2~4自然段中,写的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一幅美丽淳朴的乡村生活图。这幅美丽淳朴的乡村生活图,经过几十年后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板书: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学习第二内容。
(1)学习第5、6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注意转折词“但是”“然而”前后内容的不同,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对比
②第5自然段作者先写自己背井离乡,看到过许许多多地方的月亮,他列举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的月亮,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的月亮,碧波万顷的大海中的月亮,巍峨雄奇的高山上的月亮)作者喜欢那些月亮吗 (喜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这句话看出来的)
③第6自然段作者先写了什么 (写朗润园这个赏月胜地及此处“荷塘月色的奇景”)
④作者为什么要先写那些地方的月亮,再写故乡的月亮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自己对故乡月亮的喜爱,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⑤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⑥教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先写作者在异乡看月亮的感受,再写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感情。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衬托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作者描写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思考如此表达的好处,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相对于世界各地的月亮来说,故乡小苇坑看到的月亮当然是“小月亮”)读到这个称呼,你有怎样的感受 (感到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在他的口中,故乡的月亮是那么的可爱,“小月亮”的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习7自然段。(出示课件6)
课件6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1)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因为月亮总是能勾起“我”对童年趣事的回忆,总是能使“我”想起故乡,也更让“我”眷念故乡)
(2)课文的结尾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照应题目,表达了“我”强烈的思乡之情。短短一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板书:照应题目,情感迸发)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师小结: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三、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出示月亮的图片和课文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学生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月是故乡明”。
2.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
3.教师总结:课文以“月”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板书: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同学们课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诗词或图片,和大家分享。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体会感。在学生不理解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次学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课堂容量偏大,个别地方处理得较为仓促。
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将故乡与月亮联系在一起 对故乡的
故乡月下的山水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看到的月亮 思念之情
照应题目,情感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