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机械波 5 多普勒效应 拔高练习
一、多选题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观察者听到的音调变高
B.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观察者听到的音调变低
C.当声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音调变高
D.当声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音调变低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B.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C.用激光读取光盘上记录的信息是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
D.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E.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可能发生变化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受迫振动,驱动力频率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一定越大
B.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C.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D.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许多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荧光
E.光速在任何条件下都是
4.下列有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现象与彩虹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B.无线电波的波长比可见光波长要大
C.当波源不动,而观察者运动时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D.驱动力的频率增大时,做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不一定增大
5.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点振动能量最大,减弱点振动能量可能为零
C.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横坐标反映的意义是不同的
D.超声波比次声波更容易发生衍射
6.如图所示是水下机器人 PowerRay“小海鳐”,它在水下开启寻鱼模式可以通过声呐技术(通过发射声波和接收回波判断目标物的距离、方位和移动速度等信息)准确探测鱼群.它也能将水下鱼群信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上岸,由于水中衰减快,其最大传输距离为80m。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声波和无线电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B.无线电波在水中衰减指的是其频率不断减小
C.发射声波后能形成回波是波的反射现象
D.若接收回波频率大于发射声波的频率,说明鱼正在靠近
7.振源S在O点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频率为10 Hz,t=0时刻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如图所示(向左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中未画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横波的波速大小为20 m/s
B.t=0时,x=1 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
C.t=0.175 s时,x=-1 m处的质点处在波峰位置
D.若振源S向右匀速运动,在振源S右侧静止的接收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10 Hz
E.传播过程中该横波遇到小于2 m的障碍物或小孔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8.如图所示为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由图像可知( )
A.质点b此时位移为零
B.质点b此时向y轴负方向运动
C.质点d的振幅是2 cm
D.质点a再经过通过的路程是4 cm,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是4 cm
9.期末复习时小艾同学在课本中选取了几幅图片进行了知识回顾,如图所示,他的以下观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当注射器内装有墨汁,注射器摆动时,沿着垂直于摆动的方向匀速拖动木板,在木板上的墨汁图样,大致表示注射器末端运动规律x-t图像
B.研究受迫振动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原来静止的四个小球,当a摆起来以后,其余三个小球会逐渐摆动起来,它们摆动的振幅不同,但周期相同
C.观察水波的干涉图样,如图丙所示,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相遇后,振动加强点始终处于波峰位置
D.如图丁所示,是利用水波观察多普勒效应,左侧水波的频率高于右侧的水波频率,是由于振源小球向左侧移动形成的
二、单选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增大
B.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有关
C.用惠更斯原理可以解释波的传播方向
D.波长越长的波,沿直线传播的特性越明显
11.关于机械波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小或相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火车鸣笛时向我们驶来,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出的频率低
C.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液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液的速度,这种方法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
D.只要是性质相同的波,都可以发生干涉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现象说明遇到同样障碍物时声波比可见光容易发生衍射
B.用超声波被血流反射回来其频率发生变化可测血流速度,是利用了波的干涉现象
C.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色散
D.用标准平面来检查光学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13.轮船在进港途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港口所测到轮船上雾笛发出声音的频率是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14.两辆汽车甲与乙,在时刻,分别距十字路O处的距离为和。两车分别以速率和沿水平的、相互正交的公路匀速前进,如图所示。汽车甲持续地以固定的频率鸣笛,则在任意时刻t汽车乙的司机所检测到的笛声频率将如何变化(已知声速为u,且有、)( )
A.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B.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可能等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C.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D.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的平方根成正比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B.库仑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C.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多普勒效应”
D.电场中,电势随着场强大小的减小逐渐降低
三、填空题
16.男生的声带一般宽而厚,振动频率________(选填“高”或“低”),所以声音低沉;女生的声带一般窄而薄,振动频率________(选填“高”或“低”),所以声音尖细;说话的嗓门有大有小,这是声音的________不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D
【解析】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了变化;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变大,观察者听到的音调变高,A正确,B错误;观察者远离波源,观察者听到的音调变低,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2.ACE
【详解】
A.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快慢有关,故A正确;
B.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而不是纵波,故B错误;
C.用激光读取光盘上记录的信息是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选项C正确;
D.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减小,故波长变短,因为频率不变,故颜色不变,选项D错误;
E.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可能发生变化,选项E正确;
故选ACE.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对论;光的偏振;激光;多普勒效应等知识点,难度不大,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考点】
相对论;光的偏振;激光;多普勒效应
3.BCD
【详解】
A.当驱动力的频率与振子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子的振幅最大,故A错误;
B.根据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故B正确;
C.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和干涉,干涉和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故C正确;
D.紫外线的频率大,具有较高的能量,许多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荧光,故D正确;
E.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 m/s,在介质中的速度小于3×108 m/s,故E错误。
故选BCD.
4.BD
【详解】
A.海市蜃楼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彩虹现象是光的色散,故A错误;
B.由电磁波谱可知,无线电波的波长比可见光波长要大,故B正确;
C.当波源不动,若观察者围绕波源做圆周运动时,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不变,则观察不到多普勒效应,故C错误;
D.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振幅最大,如果驱动力的频率大于物体的固有频率,则驱动力的频率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故D正确。
故选BD。
5.BC
【详解】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不是波源频率不变,而是接收频率发生变化,故A错误;
B.频率相同的波,发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方向相同,即为加强的点,则振动能量最大,同理,减弱点振动能量可能为零,故B正确;
C.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中,横坐标所反映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振动图象横轴是表时间,而波动图象是表各质点平衡位置,故C正确;
D.因频率越高,波长越小,则次声波的波长比超声波的波长长,因此次声波更容易发生衍射,故D错误。
故选BC。
6.CD
【详解】
声音进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增大,无线电波进入水中速度会减小,但两者的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无线电波进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长变短,故B错误;发射声波后能形成回波是波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可知,若接收回波频率大于发射声波的频率,说明声源接近观察者,即鱼正在靠近,故CD正确.故选CD.
7.ABE
【详解】
A.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是2m,波速大小为
A正确;
B.波向右传播,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得知,t=0时,x=1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B正确;
C.该波的周期
所以
t=0时,x=-1m处的介质点与t=0时,x=1m处的介质点振动方向相同,t=0时,x=1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经过后质点达到最低点,位于波谷的位置,所以t=0.175s时,x=-1m处的质点也处在波谷位置,C错误;
D.若振源S向右匀速运动,在振源S右侧静止的接收者接单位时间内收到的波的个数增大,所以频率大于10Hz,D错误;
E.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传播过程中波只有遇到小于2m或与2m差不大的障碍物或小孔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E正确。
故选ABE。
8.AC
【详解】
A.由波形知,质点b在平衡位置,所以质点b此时位移为零,选项A正确;
B.因为波向右传播,波源在左侧,由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知,质点b此时向y轴正方向运动,选项B错误;
C.简谐横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所以质点d的振幅是2 cm,选项C正确;
D.再经过的时间,质点a将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是2 cm,选项D错误。
故选AC。
9.ABD
【详解】
A.如图甲所示,当注射器内装有墨汁,注射器摆动时,沿着垂直于摆动的方向匀速拖动木板,在木板上的墨汁图样,大致表示注射器末端运动规律x-t图像,故A正确;
B.受迫振动的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相同,当a摆起来以后,其余三个小球周期相同,当受迫振动的小球固有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相同时,振幅最大,固有周期跟摆长有关,由于其余三个小球摆长不一样,则它们摆动的振幅不同,故B正确;
C.振动加强点振动始终是加强的,但位移却不总是最大的,即并不是始终处于波峰位置,故C错误;
D.是利用水波观察多普勒效应,左侧水波的频率高于右侧的水波频率,是由于振源小球向左侧移动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10.C
【详解】
A.根据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减小,选项A错误;
B.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选项B错误;
C.用惠更斯原理可以解释波的传播方向,选项C正确;
D.波长越短的波不容易发生衍射,沿直线传播的特性越明显,选项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
A.只有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或相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A错误;
B.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间距变小,则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所以B错误;
C.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液的速度,这种方法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所以C正确;
D.产生干涉的两个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所以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
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现象说明遇到同样障碍物时,声波比可见光容易发生衍射,因为声波的波长比可见光长,故A正确;
B.当观察者与波源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所以用超声波被血流反射回来其频率发生变化可测血流速度,这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故B错误;
C.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故C错误;
D.检查光学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利用两平面所夹空气薄层的反射,获得频率相同的光波,从而进行相互叠加,故D错误。
故选A。
13.A
【详解】
匀速靠近港口的过程中,测量到的频率不随时间变化,但速度大时频率大,由图象可知,轮船靠近港口时三段时间内的速度,可知.
A.A图与结论相符,选项A符合题意;
B. B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不符合题意;
C. C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D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不符合题意;
14.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C
【解析】
【详解】
A.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
所以A错误
B.基本电荷的数值是密里根测出来的,B错误
C.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多普勒效应”,C正确
D.电势和电场强度的大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
16.低 高 振幅
【详解】
[1]男生的声带一般宽而厚,说明声带振动慢,所以频率低;
[2]女生的声带一般窄而薄,说明声带振动快,所以频率高;
[3]响度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之一,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说话的嗓门有大有小是说声音的振幅大小不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