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 拔高练习
一、多选题
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小球A、B由轻质弹簧连接,A球上端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现烧断细线,两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至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过程中(B球未触地),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线烧断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2g,B球的加速度为零
B.整个过程中,弹簧对A、B球的冲量相同
C.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A球动量大于B球动量
D.整个过程中,A、B球的重力做功相等
2.可视为质点的甲、乙两遥控电动玩具车质量均为m=0.5kg,甲车的额定功率P1=0.75W,乙车的额定功率P2=0.5W,现让两车并排静止在平直路面的同一起跑线处,t0时两车同时启动,甲车先做匀加速运动,达到额定功率后保持功率不变;乙车以额定功率启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当甲车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同时撤去牵引力,最后停止运动。图中给出的甲、乙两车运动过程中的部分v-t图线,已知两车均做直线运动,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恒为0.1mg,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车运动的总时间相同 B.2s时两车牵引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C.出发后两车只相遇一次 D.0~4.25s内两车牵引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将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15°释放,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的同时开始计时
B.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可以使用多用电表来测量电压
C.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时,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目的是为了使两球碰撞时动能无损失
D.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测量数据
4.如图是《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一节中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推荐的参考案例一,利用强磁力片模拟小车的碰撞.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利用气垫导轨可以忽略滑块与导轨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保证两滑块系统外力和为零
B.利用气垫导轨可以很容易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
C.利用光电门可以迅速测量计算得到两个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
D.该碰撞过程中,两滑块的动能和不变
5.图(a)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5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12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10πt(m)
B.在t=0.25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C.从t=0.10s到t=0.25s的过程中,质点Q的位移大小为0.30m
D.从t=0.10s到t=0.25s,回复力对质点P的冲量为零
6.下列有关实验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
A.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小球与斜槽之间的摩擦会使实验误差增大
B.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必须要测出入射球与被碰球的质量和球飞出后到落地的时间
C.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但要知道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D.在做“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过程中,在取基准点和探测等势点时,应尽量使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不要使探测点靠近导电纸的边缘
二、单选题
7.套圈游戏的规则是站在同一起点的参与者抛出一个圆圈,套住奖品即可获得。若大人和小孩在不同的高度(大人抛出的高度更高,且抛出点在同一竖直线上)水平抛出的圆圈套中了同一个奖品,不计空气阻力所有圆圈的质量都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人抛出的圆圈初速度更大
B.小孩抛出的圆圈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更短
C.小孩抛出的圆圈初动量更小
D.大人抛出的圆圈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圆圈受到的重力做的功更少
8.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固定在地面,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的斜面匀速地由A点运动到B点,动摩擦因素为μ,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则在运动过程中:
A.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做功为mgh
B.物体克服恒力F与摩擦力的合力做功为mgh
C.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做功为零
D.摩擦力做功为mgh
9.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B.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
D.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位移方向
10.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B.物体的动量越大,所受的冲量一定越大
C.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
D.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
三、实验题
1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利用质量相等的两滑块A和B及带竖直挡板P和Q的气垫导轨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a.调整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
b.在滑块A上固定一质量为m0的砝码,在A、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小弹簧,用电动卡销置于气垫导轨上;
c.用刻度尺测出滑块A左端至P板的距离L1和滑块
B右端至Q板的距离L2;
d.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让记录滑块A、B运动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P、Q挡板时计时结束,记下A、B分别达到P、Q的运动时间t1、t2.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3)还可以测出放开卡销前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Ep=________.
12.一探究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
(1)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条宽度d。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___mm;
(2)调节气垫导轨,使其水平。将滑块放在导轨上,打开气泵,推动滑块,若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B光电门的遮光时间比经过A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小,应适当调高导轨___________端(填“左”或“右”)螺栓;
(3)测出砝码及盘的总质量m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测出一次运动过程中遮光片经过A、B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1、Δt2和遮光片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
(4)得出实验结论。可分别表示出遮光片随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该过程中砝码及盘的拉力冲量,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重力加速度g表示),即验证了动量定理;
(5)评估探究小组考虑到实验中难以满足m1远小于m2这一条件,(4)中关系式的拉力冲量和滑块动量改变量之差应为_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
13.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小明在光滑桌面放有A、B两个小球.A球的质量为0.3kg,以速度8 m/s跟质量0.1kg的静止的B球发生碰撞,并测得碰撞后B球的速度变为9 m/s,A球的速度变为5 m/s,方向与原来相同.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小明对这次碰撞的规律做了如下几项猜想.
(猜想1)碰撞后B球获得了速度,是否是A球把速度传递给了B球?经计算,B球增加的速度是_____m/s,A球减小的速度是_______m/s,因此,这种猜想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2)碰撞后B球获得了动能,是否是A球把动能传递给了B球?经计算,B球增加的动能是_______J,A球减小的动能是________J,这种猜想也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四、解答题
14.质量为的小球沿光滑水平面以的速度冲向墙壁,又以的速度被反向弹回(如图),球跟墙的作用时间为,求:
(1)小球动量的变化量;
(2)球受到的平均冲力。
15.A、B两滑块在同一光滑的水平直导轨上相向运动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用闪光照相,闪光4次摄得的闪光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闪光的时间间隔为Δt,而闪光本身持续时间极短,在这4次闪光的瞬间,A、B两滑块均在0~80 cm刻度范围内,且第一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通过x=55 cm处,滑块B恰好通过x=70 cm处,问:
(1)碰撞发生在何处;
(2)碰撞发生在第一次闪光后多长时间;
(3)设两滑块的质量之比为mA∶mB=2∶3,试分析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是否相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C
【详解】
A.细线烧断瞬间,弹簧长度不变,弹力不变,B球的加速度为零,A球加速度为
故A正确;
B.整个过程中,弹簧对两球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冲量定义式可知弹簧对A、B球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错误;
C.从开始下落至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A球加速度一直大于B球加速度,A球速度大于B球速度,根据动量定义式可知A球动量大于B球动量,故C正确;
D.整个过程中,由于A球加速度一直大于B球加速度,作用时间相同,则A球位移大于B球位移,根据可知A球的重力做功大于B球的重力做功,故D错误。
故选AC。
2.ABD
【详解】
D.由题意和图象可知甲车匀加速时的加速度a=0.5m/s2,设甲车匀加速时的牵引力为F,则
F-0.1mg=ma
解得
F=0.75N
0~2s内甲车的位移s甲=1m,设0~2s内乙车的位移为s乙,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
s乙=1.5m
t=2s时甲车的功率为:
P=Fv1=0.75W=P1
在2~4.25s内,s乙′=2.25m,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
=2.75m
故t=4.25s时两车总位移相同,出发后第一次相遇,此时甲车的速度大,动能大,t=4.25s前阻力做功相同,所以甲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甲车牵引力的平均功率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AC.t=4.25s后两车的加速度相同,甲车在前面,减速过程甲车的运动时间比乙车的运动时间长,甲车的位移比乙车的位移大,所以甲、乙两车只相遇一次,故A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B.t=2s时甲车的牵引力大于阻力,乙车的牵引力等于阻力,此时两车速度相同,故甲车牵引力的瞬时功率较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3.BD
【详解】
A.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将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5°释放,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的同时开始计时,选项A错误;
B.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可以使用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档来测量电压,选项B正确;
C.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时,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目的是为了使两球碰撞后做平抛运动,选项C错误;
D.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多次实验,测出每一组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率,再求解多次所测的折射率的平均值,故D正确;
故选BD。
4.ABC
【详解】
A.利用气垫导轨可以忽略滑块与导轨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保证两滑块系统外力和为零,故A正确;
B.利用气垫导轨可以很容易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故B正确;
C.利用光电计时装置可以迅速测量计算得到两个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故C正确;
D.该过程中两滑块的碰撞不是弹性碰撞,故动能有所损失,即碰撞过程中,两滑块的动能和减小,故D错误.
5.AB
【详解】
A.由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可知
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故A正确;
B.由振动图像读出周期T=0.2s,从t=0.10s到t=0.25s经过的时间为
则在t=0.25s时,质点P位于x轴上方,加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B正确;
C.从t=0.10s到t=0.25s经过的时间为个周期,t=0.25s时刻质点Q位于波峰,质点Q的位移大小为0.10m,路程为0.30m,故C错误;
D.从t=0.10s到t=0.25s经过的时间为个周期,t=0.10s和t=0.25s质点P的瞬时速度不相同,由动量定理
回复力对质点P的冲量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AB。
6.CD
【详解】
A.只要小球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开始运动,在相同的情形下,即使球与槽之间存在摩擦力,仍能保证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对实验没有影响,故A错误;
B.碰撞前后两球都做平抛运动,由于两球从同一高度开始下落,且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故两球下落的时间相同,所以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带入公式验证,不需要测量时间,故B错误;
C.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关系式为
等式两边都有质量m,可以约去,所以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但要知道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C正确;
D.本实验是用恒定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可知,在取基准点和探测等势点时,应尽量使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不要使探测点靠近导电纸的边缘,故D正确。
故选CD。
7.B
【详解】
圆圈做平抛运动,根据
可知
小孩抛出圆圈的高度更低,初速度更大,动量更大,运动时间更短,由
可知,大人抛出的圆圈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更多,选项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详解】
AC: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的斜面匀速地由A点运动到B点,由动能定理可得,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做功为零.故A项错误,C项正确.
BD:据功的公式得,摩擦力做功;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做功为零,则,所以.故BD两项错误.
9.B
【详解】
A.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如果物体的动量大,但也有可能物体的质量很小,所以不能说物体的动量大其惯性就大,A错误;
B.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
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B正确;
C.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则速度可能是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大小改变,所以动能不一定变化,C错误;
D.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
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是位移方向,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根据
p=mv
可知,物体的动量越大,其质量不一定大,则惯性不一定大,选项A错误;
B.根据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所受的冲量一定越大,选项B错误;
C.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如果是速度的方向变化,大小不变,则其动能不变,选项C错误;
D.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选项D正确。
故选D。
11.滑块A、B的质量M
【解析】
【详解】
(1)选择向左为正方向,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由于系统不受摩擦,故滑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有,,即,以还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的质量;
(2)由(1)分析可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12.8.473(8.472~8.475均可) 右
【详解】
(1)[1]螺旋测微器读数
d=8mm+mm=8.473mm
(2)[2]经B时间短,此时速度大,右端稍低所致,故应调高右端;
(4)[3]若该过程中砝码及盘的拉力冲量为,遮光片随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滑块动量改变量为,即
二者相等,便可验证动量定理;
(5)[4]若不能满足m1远小于m2这一条件,对滑块的拉力不等于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系统中动量变化量应再加上砝码及盘的动量变化量。
13.9 3 不成立 4.05 5.85 不成立
【解析】
【详解】
(1)B球的速度由0增大到,故增加的速度为:;而A球的速度由减小到,故速度减少了;故速度传递的猜想不成立;
(2)B球增加的动能为:;A球减小的动能为:;故动能也不守恒,这种猜想也不成立。
14.(1),方向水平向左;(2)72N,方向水平向左
【详解】
(1)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小球动量的变化量为
(2)设求受到的平均冲力为F,根据动量定理有
解得
15.(1); (2); (3) 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相等
【详解】
(1)据题意分析知:碰撞发生在第1、2两次闪光时刻之间,碰后B静止,故碰撞发生在x=60 cm处;
(2)碰撞后A向左做匀速运动,设其速度为vA′,则有
vA′Δt=20
从发生碰撞后到第二次闪光时A向左运动10 cm,设时间为t′,则有
vA′t′=10
设第一次闪光到发生碰撞时间为t,则有
t+t′=Δt
由以上各式得
(3)取向右为正方向,碰撞前,A的速度,B的速度为
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
碰撞后,A的速度为,B的速度为vB′=0
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
由此可得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相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