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常见的运动 章节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共28分)
1.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列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城市中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B. 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 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A. B. C. D.
3. 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 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4.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特征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频率 D. 音色
5. 如图,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声音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B. 它们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音色相同
C. 它们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 它们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6. 位于沿江大道旁的某商业大楼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7.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B.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内,甲的平均速度是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8. 一辆汽车 和一辆卡车 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车运动的图象是
A. B.
C. D.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9. 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 “闻其声,知其人” 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次声波传播很远
C. “隔墙有耳” 固体也能传声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四、填空题(共6小题;共24分)
10. 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1. 单位换算: ; 。
12. 甲乙丙三位同学百米赛跑,成绩如表所示.由表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
13. 下表是声音在某些介质里的传播速度。
()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依据是什么 (只需写出两种)
①
②
()设海水温度为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后收到回波,则该点海底深度为 。
()真空中声速为 。
14.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每 做 次的振动,那么它的振动频率为 。
15. 如图甲中刻度尺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是 ;图乙秒表的读数是 。
五、实验题(共2小题;共28分)
16. 在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中:
(1)甲图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此装置还能探究声音的 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2)乙图装置,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会跳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若在月球上敲击右边的音叉,则左边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跳起,原因是 。
17.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2)斜面应选择较 (选填“大”或“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
(3)让小车从斜面的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 点的时间为 ,则 段的路程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为 。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段的平均速度 会偏 (选填“大”或“小”)。实验中,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全程 的平均速度 。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 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 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六、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2分)
18. 阅读《数据记录表格的绘制》,回答问题。
数据记录表格的绘制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把多个变量多次测量以后整理在数据记录表格内,方便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让小车从斜坡上下滑多次,分别把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记录在表格中,就可以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
按照习惯,表格的第一横行写出实验的次数。表格的第一竖列应按实验进行的顺序依次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例如路程的符号是 ;符号后写出这个物理量的单位,例如路程的单位是 ;符号和单位间用斜线分隔,例如要记录路程,应该在表格的第一列的某格内写出 。
如果小车从斜坡上下滑两次,则数据表格应该设计如表所示。
小明通过课外阅读,知道了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他还想知道这两个量的数值之间有什么规律,因此他在一座高楼附近进行了一些研究。首先他利用氢气球、绳子和卷尺分别测出了不同高度的四个楼层的海拔,海拔的符号是 ,单位是 。接着他用气压计测出了相应楼层外的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符号是 ,单位是 。然后记录在已经设计好的表格中,完成了他的研究。
请你画出数据记录表格(用直尺),填好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一列,表格中的数据不用填写。
七、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19. 著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初航的速度是 海里/时,它合多少千米/时 合多少米/秒 ( 海里 米)
20. 北京市郊铁路 线,又称“怀柔—密云”线,是北京市郊铁路网络的组成部分,已于 年 月 日全线开通运营。 线自昌平区黄土店站起,经怀柔北站至密云区古北口站,全长 千米,共设黄土店、昌平北、范各庄、怀柔北、黑山寺、古北口 座车站,沿线分布着雁栖湖、红螺寺、青龙峡、黑龙潭、司马台长城、古北水镇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 年 月 日起,增开两趟列车,如表是新时刻表的部分内容。
乐乐同学计划于期中考试结束后的周六,乘坐 次列车,由黄土店前往古北口,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帮乐乐同学计算出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请按计算题的规范格式作答,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在城市中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选项正确。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选项错误。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正确。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选项正确。
2. D
【解析】一根筷子的长度约 ,物理试卷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 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3. D
4. D
【解析】辨别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5. D
【解析】三种声音波形图的疏密程度相同,说明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振动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不同;形状不同,说明音色不同。
6. C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知识,难度中等。乘客随电梯一起竖直上升,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和电梯都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AB项均错误;反之,若以乘客和电梯为参照物,地面则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D项错误;乘客随电梯一起竖直上升过程中,二者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互相以对方为参照物,乘客和电梯都是静止的,C项正确。
7. D
【解析】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 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 ,选项A正确;
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
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 ,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
由图可知, 内,甲通过的路程为 ,则甲的平均速度是 。选项D错误。
第二部分
8. B, C
第三部分
9. A, C, D
【解析】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的是回声。B符合题意;
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不符合题意;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不符合题意;
第四部分
10. 空气;声源
【解析】考场上的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11. ;
12. 丙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丙三位同学通过的路程相同,丙用的时间最少,所以跑得最快的是丙同学.
13. 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
14.
【解析】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 振动 次,那么一秒振动 次。
15. ;
【解析】由图知:
刻度尺上 之间有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左侧与 对齐,右侧与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指针在“”和“”之间,偏向“”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之间有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指针在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即秒表的读数为 。
第五部分
16. (1) 振动;响度
【解析】甲图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验还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2) 空气;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若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做,图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发生振动,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无法传到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振动。
17. (1) 刻度尺
【解析】实验需要的数据为小车通过的路程和小车通过距离的时间,需要测量的数据为路程和时间,需要刻度尺和停表。
(2) 小;时间
【解析】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选择坡度较小的斜面能使小车的速度不会太快,便于测量小车通过一段距离的时间。
(3) ;;小;小于
【解析】小车运动距离 ,,小车通过 段的平均速度:。则 。
若过了 点才计时,则所记录的时间会偏长,而路程不变,根据公式 ,则计算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小;实验中,小车从斜面滑下速度会越来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段为开始运动过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最小,故速度小于全程平均速度。
(4) 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 到 的过程中通过 点时的速度不为 ,小车通过 段时间与 段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的时间
第六部分
18. 如表所示
【解析】设计的表格需要反映出楼层(四个楼层)、海拔 (标注单位:)、大气压强 (标注单位:)。
第七部分
19. 里/时 千米/时 米/秒。
20. 列车行驶的时间 ,列车行驶的路程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