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动机的是( )
A.
B.
C.
D.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时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为0.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通过L1的电流为1.2A
B. 通过L1的电流为0.7A
C. 通过L2的电流为0.7A
D. 通过L2的电流为1.2A
3.为了防范灰太狼的入侵,聪明的喜羊羊给羊村安装了一套报警系统,要求:用细导线ab将羊村围住,合上开关,值班室的灯亮而铃不响;当灰太狼碰断导线ab进入羊村时,电铃就会响起来.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4.实验时用铜导线连接电路元件,导线中的铜属于( )
A. 导体
B. 半导体
C. 绝缘体
D. 超导体
5.轿车的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一般都设有安全带提醒电路,若汽车点火开关S未接通,电路不工作.S接通后,只要有人坐在其中一个座位上,座位下对应的动合开关S1或S2受压后接通,安全带指示灯点亮同时电铃响(灯与铃工作互不影响),提醒他系上安全带后(即将安全带的插头插入连接插座内),安装在插座内对应的动断开关S1′或S2′断开,安全带指示灯熄灭同时铃不响,图中的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6.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
A. 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子
7.如图所示各电路图中,属于串联的是( )
A.
B.
C.
D.
8.下列各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小明同学使用电流表时,本应使用“-”和“0.6”接线柱,但误将“-”和“3”接线柱接入电路.这样做的结果将是( )
A. 电流表的指针转过的角度变小了
B. 电流表的指针转过的角度变大了
C. 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
D. 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灯L1、L2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的故障.他先将导线接在灯L1两端,发现灯L2亮,灯L1不亮;再将导线接在灯L2两端,发现两灯均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
A. 灯L1断路
B. 灯L1短路
C. 灯L2断路
D. 灯L2短路
11.有一个电源(电压足够大且可调)、一个电铃、一个小灯泡、两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组成电路.只闭合一个开关时,灯亮铃不响;只闭合另一个开关时,铃响灯不亮;当开关都断开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铃响灯也亮
B. 铃响灯不亮
C. 铃不响灯亮
D. 以上都有可能
12.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图中,能反映出L1、L2并联,开关S断开后L1仍能发光的是( )
A.
B.
C.
D.
13.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14.电子的发现者是英国物理学家( )
A. 伦琴
B. 卢瑟福
C. 阿伏伽德罗
D. 汤姆生
15.电路和水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电路中和如图所示水路中的阀门作用相似的是( )
A. 电源
B. 用电器
C. 开关
D. 导线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在干燥的环境中,小红同学用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利用摩擦的方法使梳子带上了________,从而吸引轻小物体;接着她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另一个带电体,发现它们会互相排斥,由此推断:这个带电体带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
17.正常的电路状态可以是 ______ 或 ______ ,而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连接电源两极的电路状态叫 ______ ,这是不允许的.
1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L1、L2是 ______ 联的,电流表A1测的是通过 ______ 的电流,当开关闭合后,A1、A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中的(a)(b)所示,通过L2的电流为 ______ A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看到实验桌上的器材有:学生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验电器一个,导线若干,他们交流后决定:
(1)甲同学向老师报告,要求增加的元件是 ______ ,同时撤掉验电器换取 ______ .
(2)甲同学率先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表的指针迅速达到最右端,乙同学立即切断电源,经检查发现在连接电路时没有 ______ ,也没有 ______ .
(3)实验中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在使用电流表时存在问题的原因甲现象存在问题的原因: ______ ;乙现象存在问题的原因: ______ .
(4)在乙同学的协助下,甲同学终于完成了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正确连接,甲同学读取电流表的示数后,感觉比其它实验小组的读数大一些,于是他断开开关又仔细观察发现电流表还有0.04A的读数,这时才意识到使用电流表之前还必须 ______ .
20.某同学在做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在开始实验前,开关应处于 ______ 状态.
(2)若测得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Ib、Ic则它们的关系为 ______ .
(3)在测量过程中,电流表在a、b处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L1的电流应为 ______ A.
(4)某同学在做实验时,测得干路中的电流为1.2A,而支路的电流为1.5A,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21.如图,把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研究串联电路特点.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__;开关闭合并且两灯都发光时,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可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
(2)在串联的两个小灯泡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
(3)以上两个现象都说明了串联电路各用电器__________(选填“相互影响”或“不相互影响”)这一特点;
(4)开关闭合并且两小灯泡都发光时,使其中一个小灯泡短路,可观察到被短路的小灯泡__________,另一个小灯泡的亮度__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不亮”、“不变”);
(5)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___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电路元件符号,根据元件符号的画法来判断.
A是灯泡;B是电流表;C是电动机;D是电阻.故选C.
2.【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L1与L2并联,电流表A1测的是干路电流,A2测的是通过L2的电流,则通过L2的电流为0.5A.
题中已知时A1的示数为1.2A,即干路上的电流为1.2A,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通过L1的电流为1.2A-0.5A=0.7A.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可以利用部分电路短路的特点设计电路.让电灯与电铃串联,且导线并联在电铃的两端,当灰太狼没有进入羊村时,电路正常,灯泡发光而铃不响;当灰太狼碰断导线ab进入羊村时,电铃就会响起来,使羊村中的羊及时发现.A、合上开关,值班室的灯亮而铃不响;当灰太狼碰断导线ab进入羊村时,电铃就会响起来,符合题意;
B、合上开关,值班室的铃响而灯不亮,故不合题意; CD、合上开关,形成电源短路,故不合题意,故选A.
4.【答案】A
【解析】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可以分为:(1)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2)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由橡胶、塑料、玻璃、油等;(3)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叫半导体;(4)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0的材料.
铜是导体,容易导电,因此常被用来制造导线,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因汽车点火开关S未接通,则电路不工作.S接通后,指示灯与电铃能工作;所以开关S控制整个电路;而连在座位下对应的动合开关S1和在插座内对应的动断开关S1′同时控制安全带指示灯,所以开关S1和S1′与指示灯串联,且开关S1和S1′不能同时处于断开或闭合;
同理可知,连在座位下对应的动合开关S2和在插座内对应的动断开关S2′同时控制安全带指示灯,所以开关S2和S2′与指示灯与电铃串联,且开关S2与S2′不能同时处于断开或闭合;
由于它们同时控制指示灯与电铃,所以指示灯需安装在干路上,由于灯与铃工作互不影响,则灯与铃并联在干路上.故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B图.
6.【答案】B
【解析】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毛皮失去电子,橡胶棒得到电子,毛皮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橡胶棒由于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橡胶棒带负电.
7.【答案】A
【解析】A、电流依次流过两只灯泡,只有一条流通路径,为串联电路;
B、C三只灯泡并列连接,工作时互不影响,为并联电路;
D、电路有两条路径,为先两只并联,再与第三只串联,为混联电路.
8.【答案】C
【解析】A、错误,没有用电器;B、错误,发生了短路;C、正确;D、错误,没有电源.
9.【答案】A
【解析】使用电流表时,应选用合适的量程,太小会损坏电流表,太大了读数不准确.根据题意,应选用0~0.6A的量程,而使用了大量程,则指针偏转角度小,读数不准确.
10.【答案】A
【解析】闭合开关时两灯均不亮,说明电路中某处断路,或是两灯均短路;
用导线先并联在L1两端时,发现L2亮,灯L1不亮,说明电路为通路,两灯泡不可能短路,则L2不可能断路;
然后用导线与灯L2并联,两灯均不亮,而灯L1不可能短路,故只能为灯L1发生了断路.
11.【答案】A
12.【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开关S断开后L1仍能发光,但Ll、L2为串联电路,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B、由图可知Ll、L2为并联电路,开关S断开后L1不能发光,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C、由图可知Ll、L2为并联电路,开关S控制L2的通断,断开开关S后L1仍能发光,所以该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Ll、L2为并联电路,开关S控制L1的通断,断开开关S后L1不能发光,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13.【答案】D
【解析】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说明小灯泡L和电动机M并联,各由一个开关控制.
A、开关S1为总开关,控制小灯泡和电动机,开关S2只控制小灯泡,不合题意;
B、开关S1为总开关,控制小灯泡和电动机,开关S2只控制电动机,不合题意;
C、开关S2为总开关,控制小灯泡和电动机,开关S1只控制小灯泡,不合题意;
D、开关S1只控制小灯泡,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二者互不影响,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故D选项正确.
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由于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在1811年提出了一种分子假说:“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把这一假说称为阿伏伽德罗定律.
15.【答案】C
【解析】A、电源与水泵作用相似,电源提供电压,水泵提供水压,故A错误;
B、用电器与水轮机作用相似,用电器利用电流工作,水轮机利用水流工作,故B错误;
C、开关作用与阀门作用相似,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阀门控制水路的通断,故C正确;
D、导线与水管作用相似,导线是电流的通道,水管是水流的通道,故D错误.
16.【答案】电荷;负
【解析】小红同学用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利用摩擦的方法使梳子带上了电荷,从而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另一个带电体,发现它们会互相排斥,由此推断它们带同种电荷,则这个“另一个带电体”也带负电.
17.【答案】通路;断路;短路.
【解析】正常的电路状态可以是通路或断路,而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连接电源两极的电路状态叫短路,这是不允许的.
18.【答案】并;L1;0.24.
【解析】由图知,L1、L2是并联,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L1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的是干路电流;
∵I=I1+I2,
∴I>I1,
∴电流表A1选用的是小量程,电流表A2选用的是大量程,
按表盘读数得:
I1=0.36A,I=0.6A,
∴I2=I-I1=0.6A-0.36A=0.24A.
19.【答案】(1)灯泡;电流表;(2)断开开关;试触选择电流表的量程;(3)电流表“+”“-”接线柱接反;选择量程太大;(4)将指针调至零刻线、调零.
【解析】(1)根据研究串联电路特点需要增加个用电器:灯泡,测电流需要增加电流表.
(2)刚接完电路电流表没有闭合开关就有示数,说明开始没断开开关 同时接前没试触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3)由甲图中指针向“0”刻度左边偏转说明正负接线柱有问题;乙图中的表盘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量程选择有问题.
(4)“观察发现电流表还有0.04A的读数”,没有测量时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流表测量前没有调零.
20.【答案】(1)断开;(2)Ia=Ib+Ic;(3)0.9;(4)读错电流表的量程.
【解析】(1)在实验前,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由电路图可知,a位于干路中,b、c位于两支路中,由并联电路特点可知:Ia=Ib+Ic.
(3)电流表位于a处测干路电流,位于b处测支路电流,在a处电流表示数应大于b处电流表示数,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a处电流表指针偏角小于b处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由此可知,两电流表量程不同,在a处电流表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2A;在b处电流表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通过L2的电流I2=Ia-Ib=1.2A-0.3A=0.9A.
(4)对电流表读数时,要注意观察电流表量程,测得干路中电流为1.2A,而支路的电流却为1.5A,支路电流大于干路电流,这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对电流表读数时读错电流表的量程造成的.
21.【答案】(1)断开,另一灯熄灭;(2)原来两小灯泡变暗;(3)影响;(4)不亮,变亮;(5)不相同.
【解析】(1)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如闭合开关连接电路,有可能会损坏电路元件;
因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当一只取下时此时线路断了,则另一只肯定熄灭;
(2)因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当加入一只灯后,各灯处的电压都变小了,所以两灯都变暗;
(3)以上两个现象都说明了串联电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这一特点;
(4)如果其中一个小灯泡短路的话,那肯定不亮了,此时另一只小灯泡分得的电压升高,相应的就会变亮了;
(5)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使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