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醋 B.食盐 C.白糖 D.植物油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入含相同溶质的浓溶液;④加入该固体溶质;⑤增大压强。其中正确的方法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果粒橙属于溶液
C.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蔗糖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5.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6.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A.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应在50~60 ℃之间
D.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
7.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8.某温度时,将2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溶质) : m(溶剂)=20 : 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9.“天气瓶”是一个瓶内晶体可发生变化的装饰品。“天气瓶”内的液体主要成分是①硝酸钾、氯化铵和水的混合溶液;②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樟脑的酒精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为多种
B.樟脑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剂
C.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含义是指每100 g的溶剂中,溶质质量是24 g
D.“天气瓶”中晶体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
1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①与②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1.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已知CaO+H2O===Ca(OH)2],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不变 B. 溶质质量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2.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 ℃时,将40 g KNO3溶于100 g水得到饱和溶液
B.将43 ℃的Na2CO3饱和溶液升高10 ℃,有晶体析出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40 ℃降温至23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m(NaCl)=m(KNO3)>m(Na2CO3)
D.除去KNO3中混有的Na2CO3,可在40 ℃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3.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________(填“高”或“低”),洗涤剂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列选项填空: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_(字母,下同)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________油污。
14.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更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
三个因素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_________
。
15.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大量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2)4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甲 (填“>”“<”或“=”)乙。
(3)20 ℃时,将65 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成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16.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17.根据下面实验报告填空:
探究目的: 。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图示③中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
.
探究目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有何变化?
18.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Ⅰ:将足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
探究Ⅱ: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探究Ⅲ:探究过程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 Ⅰ 中,溶解过程明显放出热量的物质是__ __。
(2)对探究Ⅱ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做的对比是__ __。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 __(答一条即可)。
(3)探究Ⅲ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 __。通过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 __(答一点即可)。
(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想通过探究,比较食盐和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探究方案应该是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14分)
19. 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消毒液。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 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3.8 g,将烧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3 g。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g。
(2)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若取一定量的瓶内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 g,需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DCDCCB 7-12DDCDCB
二、填空题
13.(1)④ (2)高 温度越高,乳化效果越好 (3)①C ②B
14.⑴溶剂性质 溶质性质 溶液温度 ⑵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15.(1)降温结晶 (2)< (3)85g
16.⑴37.3 ⑵ 145.8 ⑶蒸发结晶 ⑷36g---36.3g
三、实验探究题
17.⑴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
⑵不能 应先测量水在溶解前的温度
18.(1)碳酸钠
(2)将①③、②③分别对比 其他条件相同时,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汽油中强
(3)BDE 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20℃时,各取100g水于两只烧杯中,分别逐渐加入氯化铵和食盐,至不再溶解为止,称量两溶液的质量,溶液质量越大,则该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四、综合应用题
19. 解: (1)3. 2
(2)设34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x 3.2 g
=
x=6. 8 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3)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需要20%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100 g×3%÷20%=15 g
需加水的质量为100 g-15 g=85 g
答: (2)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3)需加入水的质量为8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