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3 15:2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2022 年 月 日 星 期 星期
课 题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型 讲授 课时 1
课时 三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图片和视频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题变化 及效果处理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1.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唐朝的建立时间、开国皇帝和都城。 2.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3.阅读两则材料,思考贞观年间,唐朝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 4.唐太宗采取什么措施治理国家,才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教师归纳: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 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 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3.图文展示:武则天死后,她的陵墓所立的石碑,未刻一个字,被称为“无字碑”。对此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这是最好的办法。你赞成哪一种说法?从历史发展角度,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女皇帝武则天?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的开创 1.出示材料: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2.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那些政策措施?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3)结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3.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思想及具体措施,并归纳相似之处。 教师归纳小结:相似之处: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等…… 三、课堂总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学生回答:唐朝 学生回答: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学生回答: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政治: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经济: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学生回答: 武则天在位时期,打击了旧士族势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边疆;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因此,整体而言,武则天对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学生回答: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通过图片的形式导入本课更有代入感 通过自主学习、课上故事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武则天,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学生通过本课学到的武则天,结合自己看到的电视剧会从不同方面说出对武则天的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课件演示材料,增加历史学习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课堂气氛。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 书 设 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繁荣且开放) (一)唐朝的建立: (二)“贞观之治” 1、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2、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及统治局面 3、评价: 二、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政权。 2、治国措施及作用: 三、“开元盛世” 1、出现盛世的原因、统治局面: 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 1.导学案 2.背诵知识点
教 学 后 记 课堂以多种形式,既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如《无字碑》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回到古代的感觉;通过欣赏唐太宗与武则天的图片,对他们的历史有了感官的了解;相关材料展示,使学生客观性的了解唐代的繁盛。学生对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仅限于主观,缺乏相关的事实辩证,未用摆事实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