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下化学 第9章 溶液 本章检测(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九下化学 第9章 溶液 本章检测(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3 10: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九下化学 第9章 溶液 本章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共26分)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得到的混合物
B. 蒸馏水
C. 矿泉水
D. 硝酸钾溶于水后得到的混合物
2.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豆浆 B. 牛奶 C. 食盐水 D. 泥水
3. 有关如图试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溶质为胆矾 B. 溶液呈蓝色
C. 的摩尔质量为 D.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4.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5. 【 朝阳一模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高锰酸钾 B. 蔗糖 C. 植物油 D. 硫酸铜
6. 下列过程中热量的变化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
A.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C. 把水加入生石灰中 D.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7.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8.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A. 计算:需要氯化钠、水的质量
B.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C. 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装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D. 溶解:振荡烧杯,使氯化钠溶解
9. 室温时,对 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 溶质质量相同 B.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 均为不饱和溶液 D. 溶剂质量相同
10.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时, 某物质加入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B. 时, 某物质溶解在 水里,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C. 某物质在 水里恰好饱和,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D. 时, 水里最多溶解某物质 ,所以该物质在 时的溶解度为
11. 的饱和硫酸铜溶液 等分成两份,将一份升温到 ,另一份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 ,温度仍保持 ,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A. 溶剂质量 B. 溶液的浓度 C. 溶质的溶解度 D. 溶液质量
12. 固体物质甲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甲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 时,物质甲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C. 时,物质甲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 将 时物质甲的水溶液降温至 一定有晶体析出
13. 一定温度下,向图中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 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 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 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D. 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4分)
14. 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 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 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 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或“”,下同)。
(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5. 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小王做了如下实验。
(1)根据实验一和二,可以得出:在相同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能力 硝酸钾。
(2)根据实验 和 ,可以得出: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3)还可以根据实验 和 ,得出: 。
16. 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水。
(2)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3)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在下图中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4)实验室有一包学生实验后回收所得硝酸钾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为了选择合适方法分离提纯两种物质,先进行如下实验,预判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含量:
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可判断出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范围是 。然后再根据预判所得硝酸钾和氯化钠的实际含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提纯方法进行后续分离提纯实验。
17. 如图是 、 、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A、升高 B、降低 C、不改变
(2)在 的温度范围里,物质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 的溶解度。
(3)将 、 、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 升温到 (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选填“”、“”、“”)。
18. 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准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已知: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 )
(1)实验一:溶液配制
①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水 。
② 的医用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可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电解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 。
(2)实验二:粗盐提纯
① 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②的名称为 。
② 时提纯 粗盐,若已知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 ,溶解时选择哪一种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提供的量筒规格有“”“”和“”),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
③ 提纯后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9. 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
(1)上面的仪器中,她必须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编号)
(2)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 、装瓶
三、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20. 测定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的含量,取出 克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
(2)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C
3. B
4. C
5. B
【解析】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但是高锰酸钾和硫酸铜都有色,既能形成溶液又无色的为蔗糖。
6. B
【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把水加入生石灰中、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均放出热量;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
7. C
8. D
【解析】A、计算:需要氯化钠、水的质量,正确;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正确;
C、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装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正确;
D、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D。
9. A
10. D
11. B
12. D
【解析】A、从该物质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岀,该物质既能溶于水,也能溶于乙醇,故A正确;
B、根据物质甲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时,在水的溶解度是 ,故B正确;
C、由于在 时,物质甲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该物质在这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相等,故C正确;
D、由于不知物质甲在 时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岀,故D错误。
13. D
第二部分
14. (1) 乙
【解析】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填:乙;
(2)
【解析】根据升温到 时,发现乙固体析出,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 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故填:;
(3)
【解析】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所以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故填:。
15. (1) 大于
(2) 二;三;增大
(3) 三;四; 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于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
16. (1)
(2) 加水(或升温)
(3) 硝酸钾;
(4)
17. (1) B
【解析】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故B正确;
(2) 温度大于
【解析】由图可知:在温度大于 的温度范围里,物质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 的溶解度;
(3)
【解析】由图可知: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 、 、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 升温到 (溶剂量不变), 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溶质,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18. (1) ① ;
【解析】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水的质量为 ,水的密度是 ,折算成体积为 。
② 氯化钠
【解析】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其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2) ① 加速溶解;过滤
【解析】操作①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操作②可把固体和液体分开,是过滤。
② 选 量筒;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算出粗盐中氯化钠为 , 时至少需要 水才能将该氯化钠全部溶解,选 量筒量取 水误差小
【解析】 粗盐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 ,因为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因此 氯化钠至少需要溶解在 水中,折合成体积为 。为了减小误差,应选择 的量筒量取水。
③ 混合物
【解析】提纯后的精盐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但是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仍然属于混合物。
19. (1) 、 、 、
(2) 溶解
第三部分
20. (1)
(2)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