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下化学 第10章 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16分)
1. 【 北京中考 】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 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 B.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 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 D. 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3. 现将 和足量 混合加热, 与 发生化学反应, 完全反应后生成 和 ,则参加反应的 与 的质量比是
A. B. C. D.
4. 、 、 三种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时间顺序如表所示。判断影响这三种金属开发利用的因素是
A.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 金属的导电性
C. 金属的活动性 D. 金属的价格
5.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并生成黑色固体,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铁粉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B. 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C. 实验过程中气球膨胀后变小
D. 水的作用是避免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6. 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 、 、 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 、
B. 滤渣中一定有 , 可能有 , 没有
C. 滤液中一定没有 、
D. 滤液中一定有 、
7. 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铜
B. 滤渣中一定有铁,没有铜
C. 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硫酸铜
D. 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
8. 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甲 乙 丙 B. 甲 丙 乙 C. 乙 甲 丙 D. 丙 甲 乙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2分)
9. 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10. 分析下列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① ;
② ;
③ 。
(1)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 和水;
(2)根据上述规律,写出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 鉴别 和 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溶液。
11.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菜刀、锤子等通常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金的导电性比铝好,为什么导线一般用铜和铝而不用银和金 为什么远距离输电多用铝导线而少用铜导线
12. 某化工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某同学取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空:
(1)若得到的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
(2)若得到的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至少含有 种金属。
(3)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加入镁粉的质量。
13.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硝酸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所得滤液呈蓝色,则该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3)若某同学猜想滤液中的溶质可以为硝酸镁、硝酸锌、硝酸银三种物质同时存在的情况,你认为该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14. 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为了探究金属 、 、 与酸反应的快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 、 、 三支试管,分别加入 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
②分别加入足量的、大小相同的 、 、 ,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各试管口上。
【实验预测与分析】
(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气球膨胀速度最快的是 (填试管编号)。
(3)该实验表明,实验室一般选用锌而不选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 。
(4)步骤②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你认为在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 B
【解析】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
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正确。
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能比较两种金属的硬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
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均无明显变化,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3. D
【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由题意可知,反应物 、 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 、 的质量总和相等,得出参加反应 的质量为 ,故 与 的质量比是 。
4. C
5. B
6. B
【解析】题干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之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 、 、 的溶液中,铝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不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说明滤液中没有铜离子,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铝粉剩余。
A、根据分析知,铝粉没有剩余,铝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有 、 ,故A说法正确;
B、滤液无色,说明硝酸铜与铝粉反应,滤渣中一定有 ,故B说法错误;
C、铝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没有 、 ,故C说法正确;
D、铝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硝酸镁不参与反应,故滤液中一定有 、 ,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7. D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铁比铜的活动性强,铜不能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铁,则铜被完全置换出来,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铜,滤液中一定只含硫酸亚铁,不含硫酸铜。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8. B
【解析】由于三种金属只有金属乙不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金属乙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把甲投入到丙的硝酸盐溶液中,在甲表面有丙析出,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丙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甲 丙 乙,故选B。
第二部分
9. (1) 不能反应
(2)
(3) 不能反应
(4)
10. (1) 盐
【解析】①②③碱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分别是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和水,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盐和水。
(2)
【解析】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则 与 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氢氧化钙
【解析】由反应②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但无明显变化;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用 鉴别 和 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11. (1) 因为铁的硬度比铅大,且铅有毒,所以常用铁做菜刀和锤子
(2) 银、铜导电性相近,金比铝的导电性好,但银、金的价格比铜、铝贵得多,且电线用量很大,因而用铜和铝,又因铝的密度只有铜的 ,尽管铝的导电率不到铜的 ,输送同量的电,所需铝线质量只有铜线质量的 ,并且铜的价格高于铝,因此,远距离输电多用铝而少用铜
【解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在考虑物质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环保等因素。铁的硬度比铅大,且铅有毒,因而常用铁制菜刀和锤子。虽然银的导电性比好,金的导电性比铝好,但它们的导电能力相差不多,而价格相距很远,且电线对金属的需求量很大,因而用铜、铝而不用银、金。铝的导电性不如铜,但密度
12. (1) 、 、 ;
(2) 、
(3) 大于
13. (1)
【解析】若所得滤液呈蓝色,只能说眀溶液中含有硝酸铜,但是无法说明锌是否与硝酸铜发生反应,但在该过程中锌与硝酸银一定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 硝酸锌和硝酸镁( 和 )
【解析】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锌,即加入的锌粉是过量的,溶液中发生了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镁();
故答案为:硝酸锌和硝酸镁( 和 )。
(3) 不合理;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时,一定含有硝酸铜,因为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
【解析】根据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的规律,金属的活动性差别越大,越优先反应;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若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铜,也一定不含有硝酸银,所以该同学猜想滤液中的溶质可以为硝酸镁、硝酸锌、硝酸银三种物质同时存在的情况是不合理的。
故答案为∶不合理;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时,一定含有硝酸铜,因为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
14. (1)
【解析】铁与盐酸反应,铁转变为亚铁,即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故答:。
(2)
【解析】三种金属中,镁的活动性最强,放出氢气速率最大,所以放入镁的 试管气球膨胀速度最快;
故选 。
(3) 锌反应速度适中,容易控制
【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求反应速度不能太快,反应太剧烈不宜于控制;也不能反应速度太慢,太慢收集需要太长时间;镁与酸反应太快、铁反应速度太慢,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选用这两种金属;
故答:锌反应速度适中,容易控制(或镁反应速度太快,而反应速度太慢,或 )。
(4) 迅速并同时完成加入金属和套上气球的操作
【解析】本次探究是通过观察气球膨胀速度来判断反应快慢的,所以,加入金属、在试管口套气球等都要同时完成,否则氢气逸散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故答:迅速并同时完成加入金属和套上气球的操作。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