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下化学 第11章 第3节 几种常见的碱 同步测试(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九下化学 第11章 第3节 几种常见的碱 同步测试(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3 13: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九下化学 第11章 第3节 几种常见的碱 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共14分)
1. 农业上为了减低土壤的酸度,通常要撒入土壤中的物质是
A. 食盐 B. 生石灰 C. 氢氧化钠 D. 水
2. 向 氨水中滴加 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
A. 红色 B. 紫色 C. 无色 D. 蓝色
3. 分别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A. 溶液的 增大 B. 溶液的浓度增大
C. 溶质的质量减少 D. 溶液的质量减少
4. 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热的细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
B. 各种金属在高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很高
D.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
5. 小军同学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了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 向老师请教
B.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C. 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6. 下列物质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A. B. C. D.
7.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时,溶液中溶质为 和
C.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 溶液
D. 从 到 ,溶液的温度升高、 增大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52分)
8. 某同学设计对比实验(如图所示):两个体积相同且均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 、 气球上端的玻璃管与外界大气相通。
操作:分别向两个锥形瓶中滴入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轻轻振荡。
(1)设计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
(2)现象:观察到 、 两瓶内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 如图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实验。
(1)①中溶液变红,则甲为 。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的依据为 。
10. 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 〔用 表示〕和一定数量的 〔用 表示〕, 与 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据此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 ,可知水中     (填“>”或“=”或“<”,下同)。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 ,原因是该溶液中 。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 。
11. 用图 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 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 。
(2) 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
(3) 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12.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 组实验,实验记录如表:
(1)【解释与结论】
① 实验②中 是 。
② 实验① 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③ 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 (填序号)。
④ 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反思与评价】
① 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 (答两点)。
② 某同学改用如图 所示装置代替气囊完成实验②,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a.将导管伸入量筒,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b.开启控温加热器,将导管伸入量筒,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c.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量筒
13. 在一烧杯中盛有 和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滴滴加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2)当滴加了 稀盐酸时(即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四种化肥: 、 、 和 ,请选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它们。先将四种固体都溶于适量水,然后分别加入 ,并加热,写出有关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2)观察到 ,该样品是 。
(3)观察到 ,该样品是
(4)观察到 ,该样品是 。
(5)观察到 ,该样品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D
【解析】氨水显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蓝色。
3. A
【解析】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具有吸水性、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酸性均变弱,溶液的 增大,A正确;
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情况分别是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浓度均变小,B错误;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增大,C、D错误。
4. D
【解析】红热的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金在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故B错误;“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故C错误;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故D正确。
5. B
【解析】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可以向老师请教,或查阅相关资料,或反复实验,不能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故B符合题意。
6. D
7. 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时,,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溶质为: 、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一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 逐渐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从 到 ,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 逐渐增大,酸性减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二部分
8. (1) 探究 和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 、 瓶的区别是 瓶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2) 、 两瓶内的气球均变鼓,但是 瓶中气球比 瓶中大
【解析】 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锥形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 瓶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锥形瓶内压强变小,气球也胀大,但是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比水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多,所以 、 瓶内的气球均变鼓,但 瓶中气球比 瓶中大。
(3)
【解析】 瓶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
9. (1) 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①中溶液变红,说明甲中物质为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碱性物质,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2)
【解析】②中发生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因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②中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解析】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从而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10. (1) =
【解析】常温下测得水中 ,可知水中  = ;
(2) 溶液变为红色;<
【解析】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原因是该溶液中 。
(3) >
【解析】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碱性减弱,硫酸氢钠溶液中 。
11. (1) 溶液
(2)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3)
12. (1) ①
【解析】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所以要保证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相同,即 。
② 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解析】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通过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或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进行比较。
③ ③④
【解析】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所以实验的变量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可通过③、④进行对比。
④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大
【解析】①、②、④的变量为水槽中水的温度,并且发现温度越高,过氧化分解速率越大。
(2) ① 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产生氧气少;需要加热;水蒸气含量高(答两点)
【解析】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产生氧气少,速率太慢并且由于水温过高,水蒸气含量高。
② a
【解析】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需要实验一开始就收集,所以要先将导管伸入量简,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保证气体都收集起来,故选a。
13. (1) 和
【解析】由图示可知,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点时,已是完全反应,再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点时,盐酸就有剩余.故溶液中的溶质为 和 。
(2) 其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解析】设反应后生成 的质量为 ,混合物中 的质量为 ,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其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 (1) 溶液
(2) 只产生白色沉淀;
(3) 只产生刺激性气体;
(4) 产生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体;
(5) 无明显现象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