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常见的运动 能力提升(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常见的运动 能力提升(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3 06: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常见的运动 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经常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对人的耳朵带来伤害。其中“音量”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2. “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是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六百分之一,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它的直径大约为
A. 分米 B. 厘米 C. 毫米 D. 微米
3.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行船 B. 远树 C. 河岸 D. 山峰
4.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周年阅兵式上,雄伟的空军飞机编队以整齐的队形从天安门上空飞过接受检阅,下列关于运动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B. 飞行员看到天安门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照物
C. 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D. 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运动的
5. 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A. 比真实值偏小 B. 比真实值偏大
C. 不受影响 D. 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6. 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 空气 B. 真空 C. 大地 D. 水
7. 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8. 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 减弱声波的反射 B. 增强声波的反射
C. 增强声音的响度 D. 装饰的美观些
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居民区旁设置隔音墙可以减小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C.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10. 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B. 甲的运动速度比乙的运动速度快
C.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
D.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11. 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 变为 ,说明音叉振动的
A. 振幅变大 B. 振幅变小 C. 频率变大 D. 频率变小
12. 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后两人相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
B.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
C.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 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二、双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3.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的速度与通过路程成正比
D. 物体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1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 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D. 课堂上能够听到老师讲话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15. 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
B. 声波的波长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
C. 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
D. 家庭电路中电流的频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16.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 、 、 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 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 段的平均速度
D. 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下滑时间,便于时间准确测量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7. 下面属于超声波的应用的是
A. 蝙蝠在黑夜中发现要捕食的昆虫
B. 医生利用“ 超”检查病人身体内的疾病
C. 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D. 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四、填空题(共4小题;共14分)
18.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或“”),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
19. 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儿吸引到网里面来,表明水能够 。
20.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每 做 次的振动,那么它的振动频率为 。
21.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 ,前一半路程用了 ,后一半路程用了 ,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五、实验题(共3小题;共26分)
22. 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
(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 答: 。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答: 。
(3)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答: 。
(4)这个实验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
23.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 、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 (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实验误差。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段的平均速度 偏 (选填“大”或“小”)。
24.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如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利用如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 图象.(不需准确描点)
六、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4分)
25. 阅读下列声速与气温有关的小短文:
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高,空气的疏密程度小,则声音传播时的速度就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睛天的中午地表温度迅速升高,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那么试探究下列两种情景下声音的传播情况:
(1)烈日炎炎,穿越新疆罗布泊的沙漠或戈壁滩时,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很难听清楚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会向什么方向拐弯 原因是什么
(2)我国古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会向下方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其原因是什么
七、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26. 为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已知探测船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经 被探测器接收到。求:
(1)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米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取 )
(2)暗礁到船的距离有多少米
27. 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菏泽的距离为 ,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 ,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菏泽最少要用几分钟。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D
【解析】人的头发丝直径约 ,
已知“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接近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
所以病毒直径在 左右。
3. A
【解析】A.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B.研究对象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所以不能选择远树为参照物,不符合题意;
CD.远处的树与河岸、山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4. D
【解析】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会看到飞机是运动的,故A正确;
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天安门相对于飞机的位置发生变化,故会看到天安门向后掠过,故B正确;
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的位置不变,所以其他飞机是静止的,故C正确,D错误。
5. A
【解析】依题意,作图说明:
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其读数比真实值小。
6. B
7. C
8. A
【解析】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9. A
【解析】居民区旁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A正确;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10. B
【解析】A.由图象可知,在 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乙物体比甲物体晚 出发,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 内,甲物体运动的距离为 ,则 ;在 内,乙物体运动的距离为 ,则 ,所以 ,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点),甲通过的路程为 ,乙通过的路程为 ,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在 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11. A
【解析】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 变为 ,表明响度变大了,则振幅变大。
12. A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解析】解:、以小明为参照物,后两人距离,所以小红的速度是。故正确;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行走,所以其速度是。故错误;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错误;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需要清楚的是,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第二部分
13. A, B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说明速度一定越大,故AB正确;
由 可知,在时间一定时,物体的速度与通过路程成正比,而选项中没有控制时间一定,故C错误;
由 可知,在路程一定时,物体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而选项中没有控制路程一定,故D错误。
14. B, D
【解析】振动频率低于 和高于 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B正确;
“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课堂上能够听到老师讲话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朵的,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D正确;
15. B, C
【解析】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所以A错误;
B中有两个可检验的变量:波长和波速,所以B正确;
C中有两个可检验的变量:音调高低和钟体大小,所以C正确;
D中只有一个变量:电流的频率,所以D错误。
16. A, B
【解析】A.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相对于斜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小车在 段的路程为 ,小车在 段的时间为 ,
小车 段平均速度 ,
小车在 段的路程为 ,
小车在 段的时间为 ,
小车 段的平均速度 ,
所以小车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段的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第三部分
17. A, B, C
【解析】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要捕食的昆虫,A选项符合题意。
医生利用“ 超”检查疾病,这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B选项符合题意。
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传递能量,C选项符合题意。
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是利用可听声来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的超声波,D选项不符合题意。
第四部分
18. ;
【解析】①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 ;
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 。
19. 传播声音
【解析】声音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电子发声器发出的声音就是靠水传播出去的。
20.
【解析】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 振动 次,那么一秒振动 次。
21. ;;
【解析】全程 ,则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都是 ,
前一半路程的速度:,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
全程的速度 。
第五部分
22. (1) 能
(2) 声音越来越小
(3) 不能
(4)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 (1)
【解析】分式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 小;延长
【解析】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颇度小一点,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 ;
【解析】由图可知 段的距离是 ,,所用时间 ,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为 。
(4) 大
【解析】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因公式 知,平均速度会变大。
24. (1)
【解析】根据第一组数据反应时间 ;
根据第二组数据反应时间 ;
根据第三组数据反应时间 ;
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
(2) 车速
【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
(3) 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 ,所以 图象如图:
第六部分
25. (1) 声音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选择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
(2) 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边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选择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边。
第七部分
26. (1)
【解析】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通过的路程:。
(2)
【解析】暗礁到船的距离:。
27. 汽车的速度为 ;
从标志牌到菏泽最少要用的时间为 。
答:汽车的速度为 。从标志牌到菏泽最少要用 。
【解析】交通标志牌“”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 ;“菏泽 ”,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菏泽还有 ;已知行驶的时间,根据公式 可求速度的大小。
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菏泽的距离,根据公式 求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菏泽至少需要的时间。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