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6 运动和力的关系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 牛顿第一定律是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C. 撞击锤柄下端使锤头套紧在锤柄上,是利用锤头的惯性
D. 环绕火星运行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2. 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
A. 锤柄的重力 B. 锤柄的惯性 C. 锤头的重力 D. 锤头的惯性
3. 如图所示,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一次实验时让小车从棉布表面滑过,第二次实验时去掉棉布,让小车直接从木板表面滑过,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次实验应将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位置释放
B. 第一次实验中应在斜面和水平木板上都铺上棉布
C. 两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从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小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4. 如图所示,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他与滑梯接触面间的摩擦是 (选填“滚动”或“滑动”)摩擦。当他滑至水平面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他具有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而绝对不受力的物体在通常的情况下是不存在的,所以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撞击锤柄下端时,锤柄停止了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下运动,于是便套紧在锤柄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天问一号探测中的物体在环绕火星运动时,具有惯性,因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D错误,符合题意。
2. D
【解析】因为锤头与柄原来都向下运动,柄撞在硬物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故D正确。
3. C
【解析】实验中,应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故A错误;
实验中,应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所以第一次实验中应该只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故B错误;
两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由实验现象可知,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故D错误。
第二部分
4. 滑动;惯性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3 重力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运动员用力把重为 的篮球抛向空中,图中能正确表示篮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
A. B.
C. D.
2. 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 换用质量更大的重锤
B. 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 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
D. 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3. 小金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据图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 与其质量 的关系式是 。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8分)
4.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
四、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5. 在图中画出茶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由图可知,只有A符合要求,故A正确,BCD错误。
2. C
第二部分
3. 大于;
【解析】由题图可知,当物体的质量为 时,在甲星球表面的重力为 ,在乙星球表面的重力为 ,则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为 时,其质量为 ,两者的比值为 ,则甲星球表面物体的重力 与其质量 的关系式为 。
第三部分
4. (1)
【解析】由 得:
。
(2)
【解析】观察图象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的数字是 ,故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3)
【解析】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描绘出相应的点,再连成线;如答图所示。
(4) 正比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分析图象也能发现这两个量是成正比的,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第四部分
5. 如图所示
【解析】茶壶所受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过重力的作用点(即茶壶的重心)竖直向下画一条有向线段,标上符号 ,即为茶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4 二力平衡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 如图所示,用锤子将钉子钉入木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锤子对钉子的作用力与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
B. 锤子对钉子的作用力大于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
C. 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大于木板对钉子的作用力
D. 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等于木板对钉子的作用力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2. 如图所示,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物体 、 相连,两细绳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 物体重 ,当 物体重 时,物块恰好静止,若细绳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此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 。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10分)
3.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是否在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锤子对钉子的作用力与钉子对锤子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锤子对钉子的作用力大小与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大小没有关系,故B错误;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与木板对钉子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故C错误,D正确。
第二部分
2. ;水平向右
第三部分
3. (1) 相反
【解析】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2) 不能;同一直线上
【解析】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 用剪刀将卡片剪成两半
【解析】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4) A
【解析】小华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小明实验用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实验要受到摩擦力影响。所以还是小华的实验方案好。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5 滑动摩擦力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A.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在轴承中加滚珠
C.
在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
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2. 这里是题干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根据“越重的箱子越难推动”的生活经验,可以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猜想是
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D.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有关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10分)
3. 冬天的北方,人们常用狗拉雪橇,一条狗用 的水平拉力拉着重 的雪橇在雪面上匀速地向东前进,速度为 ,雪橇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是 ,方向向 ,此时,雪橇受到的重力和 是一对平衡力,这个力的大小 ,方向 。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4分)
4. 如图所示,小丽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质量相等、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两个物块 、 放在水平木板上进行实验。
(1)用 做实验,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木板对 的摩擦力大小为 。再用 、 叠放在一起做实验( 在下、 在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说明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将 放在水平木板上进行实验,再与用 做的实验进行对比,目的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 (填“面积大小”或“粗糙程度”)的关系;用 、 分别做实验时,地面对水平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
5.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将带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细线的一端系在物体 的挂钩上,另一端绕过滑轮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物体 受水平向右的拉力,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并记录。
(2)取一钩码放在物体 上,仿照步骤(),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并记录。
比较 与 ,发现 (选填:“”或“”)。
(3)此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是否有关 ”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A 选项符合题意。轴承中装有滚珠,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是减小摩擦的一种方法,B选项不符合题意。在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力的,C 选项不符合题意。旅行箱下装有小轮是通过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
2. C
【解析】越重的箱子,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越难推动,摩擦力越大,所以可提出的猜想是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故C符合题意。
第二部分
3. ,西,支持力,,竖直向上
【解析】因为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所受力是平衡力;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都是 ,方向相反,摩擦力向西;重力与支持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都是 ,方向相反,支持力竖直向上
第三部分
4. (1) ;压力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当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因物块 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物块 受到的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木板对 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用 、 叠放在一起做实验( 在下、 在上)时,由于 与木板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说明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 粗糙程度;相等
【解析】由于 、 的质量相等,则用 、 单独做实验时对水平木板的压力相等,而 、 表面粗糙程度不同,故将 放在水平木板上进行实验,再与用 做的实验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 的质量相等,用 、 分别做实验时,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不变,且地面与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地面对水平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5. (1)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
(3) 压力大小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1 力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到,下面对力的作用效果判断正确的是
A. 与力的大小有关 B.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 与力的方向有关 D. 可能没有作用效果
2. 下列情况中,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 人站在匀速下降的电梯里 B. 卫星进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C. 跳伞运动员落地前加速向下运动 D. 火车减速进站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8分)
3. 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4. 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 。
三、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请画出物体在上滑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中心)
(2)如图所示,小球在 、 之间来回摆动,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在 位置时所受到的细绳拉力 和重力 的示意图。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用力推课桌的不同部位,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B。
2. A
【解析】人站在匀速下降的电梯里,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属于平衡状态,故A正确;
卫星进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始终在改变,故运动状态始终改变,虽然匀速但不是沿直线运动,所以是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
跳伞运动加速向下运动,速度大小在变化,故运动状态在改变,非匀速,因此也是非平衡状态,故C错误;
火车减速,也是速度大小在变化,运动状态在改变,非匀速,因此也是非平衡状态,故D错误。
第二部分
3. 相互的;运动状态
【解析】(1)小亮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能向前运动了;
(2)小亮立定跳远之前是静止的,脚向后蹬地后,人就向前运动了,说明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
4. 形状 运动状态
第三部分
5. (1)
【解析】因为物体相对斜面向上运动,故其摩擦力的方向与之相反,沿斜面向下。
(2)
【解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沿绳斜向上。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3章 2 力的测量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几位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来比试臂力,如图所示,大家都不甘示弱,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
A. 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B. 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C. 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 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2.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练习滑板运动时,单脚蹬地,人和车一起向前滑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脚向后蹬地,人和车向前滑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蹬地时,脚对地的压力和地对脚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当人和车一起滑行时,若车碰到障碍物,人会向后倾倒
D. 停止蹬地后,车滑行一段距离会停下,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二、实验题(共1小题;共6分)
3. 在“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的小组活动中,小呵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伸长的长度跟它受到的拉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小明和小丽经过思考并猜想后,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 ;
(3)用上述的那种橡皮筋两根 和 ,用细线 ( 的长度和质量不计)紧靠地串在一起,如甲图所示,小明在 的末端用了一大小为 的水平拉力 ,使其沿水平方向伸长,如乙图所示,此时 和 串在一起的总长度为 。
三、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4分)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且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测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这说明
(2)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空格中的数据是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解析】解:由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知,弹簧的伸长越长,需要的拉力就越大,所以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所以 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正确理解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 A
第二部分
3. (1)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当 时,即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为 。
(2) 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拉力为 之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是成正比的,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
【解析】当小明在 的末端施加水平拉力 时, 伸长 ,对 的拉力也等于 , 伸长 ,拉长后的总长度:。
第三部分
4. (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