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压强与浮力(7份打包)(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压强与浮力(7份打包)(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3 06:51:04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3 连通器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 年,帕斯卡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二楼的阳台上在细管里倒水,结果只用几杯水就把木桶撑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A. 水的体积 B. 水的深度 C. 木桶的容积 D. 木桶的底面积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6分)
2. 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 ,当水库水位为 时,坝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轮船在通过三峡大坝时,需经过五级船闸才能完成“跳大坝”的壮举,船闸利用了 原理。()
3. 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 、 、 三点的压强 、 、 的大小关系是: 。
三、简答题(共1小题;共13分)
4.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盖平房时,为了确定露出地面的地基的四个墙角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常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将一根较长的软塑料管装上水,一人拿住管的一端靠在一个墙角 处,在墙上记下塑料管中水面的位置,另一人拿住管的另一端先后靠在另外三个墙角 、 、 处,并分别在墙上记下塑料管中水面的位置,则四个墙角记下的标记 、 、 、 一定在同一水平面上,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第二部分
2. ;连通器
【解析】坝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
据船闸的结构特点可知,在其工作时,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符合连通器的定义,所以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3.
【解析】如图, 三点所处的深度,,
由于 ,在同一种液体中、密度相同,所以 。
第三部分
4. 塑料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静止时,两管中的液面相平,所以墙角 、 、 的标记都与 的标记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4 大气压强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A.
用吸管吸饮料,饮料上升
B.
吸盘上挂物品,吸盘不掉
C.
用滴管吸取液体
D.
帕斯卡“裂桶实验”
2.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
B.
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
吸盘挂物钩吸在墙上
D.
覆杯实验
3. 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 米,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B. 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值一定为 厘米水银柱高
C. 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变大
D. 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值可能为 厘米水银柱高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4. 如图甲所示,将装满水的杯子用纸片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表明 。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的不同位置,发现纸片仍不掉,水也不流出来,这说明大气向 都有压强。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4分)
5. 近代科学家利用托里拆利实验研究大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在不同高度地方做了如图中所示()、()、()、()、()、() 组实验。请仔细观察各图并归纳结论:
(1)由实验()或()或()或()或()或()可以得到 。
(2)由实验()和()和()和()和()和()可以得到 。
四、简答题(共1小题;共13分)
6. 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拔火罐”是将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放在一个广口瓶中,过一会儿将瓶口扣在病痛的部位上,广口瓶就会牢牢地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A.用吸管吸饮料的原理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故此现象与大气压有关。B.塑料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所以在吸盘上挂物品吸盘也不会掉下来,故此现象与大气压有关。C.胶头滴管吸液体时,需先把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就被压进滴管中,故此现象与大气压有关。D.帕斯卡的“裂桶实验”是为了验证液体压强与水的深度有关,因为管很细,但水的深度很大,所以只用很少的水就能把桶压裂开,此现象与大气压无关。
2. A
【解析】洗手池下的回水管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注射器能吸取药液、吸盘挂物钩能吸在墙上;覆杯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综上所述可知A项符合题意。
3. D
【解析】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故A不符合题意.
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因大气压是变化的,测量值不一定为 厘米汞柱高,故B不符合题意.
位置较高处的大气压较低,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就会下降,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值可能为 厘米水银柱高,故D符合题意.
第二部分
4. 大气有竖直向上的压强;各个方向
第三部分
5. (1) 大气能产生压强
(2)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第四部分
6. 广口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有一部分空气排到瓶外,瓶内空气变稀薄,此时将瓶扣在皮肤上后,随着火焰熄灭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强高于瓶内气体的压强,广口瓶就被牢牢地压在皮肤上了。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5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如图所示,在雨中撑伞的行人,当大风吹来时,会有伞被向上“吸”的感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空气流速
B.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空气流速
C. 伞上方的空气的压强小于下方的空气的压强
D. 伞上方的空气的压强大于下方的空气的压强
2. 学习了“流体压强”的知识后,小明做了如下的实验:小明用 打印机制作了四种模型,分别固定在支架上,放置于电子秤上,如图所示,用吹风机相同挡位正对模型从右向左水平吹风,其中电子秤示数可能明显减小的是
A. B.
C. D.
3. 下列事例中能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A. 两艘相距行高速行驶的船容易相撞
B. 用嘴通过吸管从瓶中吸起饮料
C. 水库的大坝修成“上窄下宽”
D. 潜水艇能在水中下潜或上浮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4. 如图所示,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发生变形。这是由于伞上方的空气流速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方,伞面被向 (选填“上”或“下”)“吸”。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伞上方凸起,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伞上方的空气的压强小于下方的空气的压强,所以当大风吹来时,会有伞被向上“吸”的感觉。
2. B
【解析】B模型上方凸起,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差,电子秤示数会减小。
3. A
【解析】两船并排快速前行,可导致中间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压着船向中间靠近,造成事故,所以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船并排前进,故A正确;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故B错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大坝下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大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修建得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故C错误;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故D错误。
第二部分
4. 大于;上
【解析】大风吹过,伞面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伞面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伞面被向上“吸”。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7 物体的浮沉条件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 和 的关系,有
A. 浮力增大, B. 浮力减小,
C. 浮力不变, D. 浮力不变,
2. 如图所示,把一个苹果放入浓盐水中,苹果处于漂浮状态。如果把苹果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余下的部分
A. 沉入水底 B. 仍然漂浮 C. 刚好悬浮 D. 无法判断
3. 甲、乙两只密度计,放在水中静止时,水面与甲密度计最上面刻度相平,与乙密度计最下面刻度相平,现在要测定浓盐水的密度,应选用
A. 甲密度计 B. 乙密度计 C. 甲、乙均可 D. 甲、乙均不可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6分)
4. 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目的是使密度计 在液体中,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 和 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 。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 、 ,则 。(后两空选“”、“”或“”)
三、简答题(共1小题;共13分)
5.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小朋友用吸管水平吹出的肥皂泡,常常开始时上升,随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13分)
6.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把下面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补全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②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 与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
③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时不能超过它。
④校正 ,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
(2)以上方法的正确使用顺序是 。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轮船在水中漂浮,,因为轮船自身重力一定,所以受到的浮力相等; 北大西洋载重线更靠下,说明此时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北大西洋海水的密度 较大。
2. B
【解析】苹果静止时漂浮在浓盐水中,说明其密度小于浓盐水的密度。将苹果水面以上部分切去后,浓盐水中剩余苹果的密度仍小于浓盐水的密度,所以剩余的苹果仍会漂浮在浓盐水中,故选B。
3. A
第二部分
4. 漂浮;;
【解析】密度计放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在甲乙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即 ,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故 ;两次浮力相等,由 可知,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第三部分
5. 开始时,浮力大于肥皂泡的重力而上升;后来肥皂泡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浮力小于肥皂泡的重而下降
第四部分
6. (1) 分度值;轴线;垂直;量程;零点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②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③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超过它。
④校正零点,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
(2) ③①④②
【解析】以上弹簧测力计方法的正确使用顺序是③①④②。
(3) A
【解析】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A、使用时,弹簧可测任何方向的力,只要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就可以,所以错误;
B、使用前指针校零是一项必须的工作,是正确的;
C、弹簧、指针与外壳摩擦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应尽量避免,是正确的;
D、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力是不能准确测出的,而且还会损坏测力计,是正确的。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6 浮力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 下列有关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 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可能不受浮力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22分)
2. 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为 ,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 。若将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 ,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为 。
3.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边长为 的正方体,使物体没入密度为 的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恰好在“ ’’刻度处。如把物体放到水中时,指针仍指“”刻度处,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大小是 。( 取 )
4. 如图所示,是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可知水对物体的浮力是 ,物体的质量是 ,物体的体积是 ,物体的密度是 。( 取 )
5. 重 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没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排开水的体积是 ,石块的质量是 ,密度是 。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6分)
6. 实验台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弹簧测力计、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和圆柱体 (已知 ,每格体积为 ),如图所示。利用上述实验器材,小芳同学设计实验验证: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1)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 所受的重力 ,并把 的值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圆柱体 下部的一格浸入水中,圆柱体不接触容器,静止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和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 记录在表格中。
③ 记录在表格中。
(2)④利用 ,计算出 ,并将 的值记录在表格中。
(3)⑤请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7. 一个质量为 的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烧杯中时,从杯中溢出了 酒精。(, 取 )则
(1)物体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2)该金属块的体积为多少
(3)如果把该金属块浸没到盛满水的烧杯中,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多少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第二部分
2. ;
3.
4. ;;;
5. ;;;
第三部分
6. (1) 将圆柱体 下部的两格(三格)浸入水中,圆柱体不接触容器,静止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和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
(2)
(3) 实验数据表如下:
第四部分
7. (1)
【解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

(2)
【解析】由 得溢出酒精的体积:

因为金属块完全浸没酒精中,所以金属块的体积:

(3)
【解析】该金属块浸没到盛满水的烧杯中时,

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2 探究液体压强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满水时,水会从侧壁的三个小孔中向外喷出来。图中画出了水从三个小孔喷射到水槽的路径,其中正确的是图
A. B.
C. D.
2. 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图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A. B.
C. D.
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 、 、 、 表示,则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4. 如图所示,这是我国研制的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它能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从海面到 深度的海水剖面资料。该“机器人”下潜至 深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所受海水的压强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取海水的密度为 , 取 )。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8分)
5. 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
(1)如图所示,在容器两侧倒入相同深度的酒精和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左凸起,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若将隔板上的薄橡皮膜戳破,静置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会发现 。
(2)若右侧注入的是水,橡皮膜距离水面 ,左侧注入酒精,当橡皮膜距离酒精液面 时,可以观察到橡皮膜的形状是平的。
6. 小明是个善于观察与思考的学生。
(1)他发现:家里洗菜池中装满水时,提起橡皮塞比较费力。说明:水对池底的橡皮塞有向下的压强。图甲实验现象证明 ;图乙中一个两端扎有橡皮膜的长方体塑料小桶分别水平、竖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到的 现象进一步证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图丙中,若将蒙上橡皮膜的空金属盒放在液体里,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若想用此仪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如何进行实验 。
(3)小明同学利用微小压强计探究出了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他想只要能够计算出同一深度液体向下的压强,则其他方向的压强就可以知道了。于是他利用所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对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请通过以下提示将这个公式推导出来。如图丁,设想在密度为 的液体中,液面下 处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平面上有一个长方体液柱,请推证液面下深度为 处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
(4)如图戊所示的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相通的 、 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相等时,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小明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的实验。
请你针对该实验装置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A
3. A
【解析】由题意知,两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相平,则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也相同,根据 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 ;又因为容器底面积相等,根据 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即 ;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二部分
4. ;增大
第三部分
5. (1) 液体密度;两边的液面相平
【解析】若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入相同深度的酒精和水,根据 ,可知此时薄膜两侧的压强 ,则薄膜向左突起,由此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将隔板上的薄橡皮膜戳破,酒精和水混合,静置较长的一段时间后,由 可知,两边的液面相平。
(2)
【解析】水对橡皮膜的压强:

当橡皮膜受到水和酒精的压强相等,可以观察到橡皮膜的形状是平的,则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强 ,
由 可得,橡皮膜距离酒精液面 。
6. (1)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橡皮膜都会向内陷
【解析】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图甲实验现象证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图乙中一个两端扎有橡皮膜的长方体塑料小桶分别水平、竖直放入水中,橡皮膜都会向内陷,该现象进一步证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多次改变橡皮膜在同种液体中的深度,观察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解析】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多次改变橡皮膜在同种液体中的深度,观察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3) 相等;
【解析】保持液体的密度、深度相同,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面下深度为 处液体压强为 。
(4) 由于透过容器壁观察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对不透明液体,不便观察
【解析】小明同学用图丁装置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的实验,由于透过容器壁观察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对不透明液体,不便观察。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1 压力、压强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共20分)
1.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繁多的湿地水鸟。开始时,一只鸟的两只脚站立在滩涂地上,当它抬起一只脚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它对滩涂地的压强变大 B. 它对滩涂地的压强变小
C. 它对滩涂地的压强不变 D. 不知道鸟的质量,无法判断
2.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是
A. 相同形状的实心铜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铜块产生的效果显著
B. 同一个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坑中,在沙坑中会留下较深的脚印
C. 同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沙面上,竖放时陷入沙中的程度显著
D. 行驶在同一泥地上的载重汽车,满载时在泥地上留下的痕迹深
3. 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
B. 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
C.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4. ,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 ,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A. , B. ,
C. , D. ,
5. 如图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 ,则 的值
A. 一定大于 B. 一定小于 C. 可能等于 D. 可能小于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6分)
6. 当车子深陷泥泞中,车轮往往会在原地打转而车体不会前进,此时,牵引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若在相应的轮胎绑上一块木板(如图),慢慢踩动油门往往可以脱困。这是因为木板 。对于普通前驱轿车,木板应绑在 (“前轮”或“后轮”)上。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16分)
7. 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比较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作 法。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两次实验,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通过比较图 和图 两次实验,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是 法。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交流讨论,分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固体,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这是因为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它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双脚站立与单脚时对地面的压力相等,都等于自身重力,水鸟站立在地面双脚着地时,受力面积等于两只脚的面积大小,当它抬起一只脚时,受力面积等于一只脚的面积大小,由 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变大。故A正确,BCD 错误。
2. D
3. D
4. B
【解析】()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故 ;
()由 ,,,可得,,则边长之比为 ,则面积之比为 ,
因为 ,
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
故选B。
5. B
第二部分
6. 等于;增大摩擦力;前轮
【解析】车子深陷泥泞中时,虽然车轮不断打转,但车子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牵引力和地面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两者大小相等;
若在相应的轮胎绑上一块木板,在压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摩擦力会增大,此时慢慢踩动油门往往可以脱困;
对于普通前驱轿车,木板应绑在前轮,使摩擦力增大的同时,根据力的作用相互性可以获得更大的反作用力。
第三部分
7. (1) 凹陷程度;转换
【解析】实验中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2) 压力大小;乙;丙;控制变量
【解析】乙图中小桌子上放砝码的目的是增大压力,比较甲、乙可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丙图中小桌子倒放的目的是增大受力面积,比较乙、丙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 相互作用;平衡
【解析】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交流讨论,分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固体,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这是因为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