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6 乐音和噪音 教材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24分)
1. 年 月 日晚,《 中国好声音》在武汉上演总决赛巅峰之夜, 岁的“邻家女孩”单依纯不负众望摘得全国总冠军的头衔。我们不用看电视只凭听到的声音就知道是单依纯在唱歌,依据的是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频率 D. 音色
2. 经常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对人的耳朵带来伤害。其中“音量”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3. 如图所示为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丁的音调相同 B. 甲、丙的音调相同
C. 甲、乙的音色相同 D. 丙、丁的响度相同
4. 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 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A.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 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 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 不能控制噪声
6. 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哪个特征会改变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4分)
7.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的是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的是声音的 。
8. 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发现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 ,乙音叉比甲音叉发声的响度 。
9. 如图,这是乐器排箫。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在音管的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吹奏时,气流从吹口上方滑过,撞击对侧的内管壁,气流在音管的内腔振动,产生了乐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箫声通过 传递到周围的观众耳朵中。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8分)
10. 学习声音的有关知识之后,小杰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 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 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 ① 是否正确 小杰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 、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 、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 、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杰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
(2)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 。
(3)据此可知,弦乐器的音调的高低是可以调节的,当弦越紧时,弦发出的音调越 ;当弦越粗时,弦发出的音调越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单依纯在唱歌。
2. B
3. A
【解析】由图可知,甲图和丁图中在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频率相同,说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故A正确;
由图可知,甲图和丙图中在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频率不相同,甲图中物体振动的比乙快,说明甲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故B错误;
由图可知,甲和乙的波形不同,说明甲和乙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由图可知,丙和丁的波幅不同,说明物体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丙声音的响度比丁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4. D
5. B
【解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法来进行: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
6. B
第二部分
7. 音调;响度
8. 高;大
9. 音调;响度;空气
【解析】对不同气孔吹气,空气柱长短不一样,振动频率不一样,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箫声通过空气传递到周围的观众耳朵中。
第三部分
10. (1) 低
(2) 改变弦长、改变音调
(3) 高;低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