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压强与浮力 考点聚焦(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压强与浮力 考点聚焦(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3 07: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压强与浮力 考点聚焦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 和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 和 ,则
A. , B. ,
C. , D. ,
2. 水平面上放有三个规格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刚好盛满酒精、水和硫酸,已知 ,则杯底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A. 装酒精的烧杯 B. 装水的烧杯
C. 装硫酸的烧杯 D. 三个烧杯一样大
3. 如图所示,航母在海试中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航母在海面上匀速航行时,航母受到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
B. 为了防止相碰,并列航行的护卫舰与航母须保持较远距离,因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C. 舰载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受到海水的浮力减小
D. 舰载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增大
二、实验题(共4小题;共58分)
4.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使用了如图所示的液体压强计。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容器形状等因素有关。
(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在保证橡皮管与 形管导通良好的情况下,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图 、丙进行对比。
(4)在图甲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5. 年 月 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 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激发了小杨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兴趣,实验如图所示。
(1)图甲是 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 (选填“薄”或“厚”)一些较好,从结构上看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比较乙,丁两次实验可初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知,“奋斗者”号深潜到 时每平方米的舱体受到的海水压力为 (取 )。相当于质量为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4)若图丁的实验中 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 。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管外大气压之差为 。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6. 小明用装有沙子的带盖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
(1)小明列举了三个常识,分别做出了三个猜想,其中符合常识 的是 (填序号)。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依次做了如下实验:
① 根据 、 、 的结果,可得猜想 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根据 、 、 的结果,可得猜想 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深入分析上述现象,可得:浮力大小与 有关,与浸入液体的深度 。
② 接下来根据 、 和 (选填“能”或“不能”)对猜想 进行验证。
③ 为验证猜想 ,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减小物体密度。接着他仿照步骤 进行实验,发现此时测力计示数小于 ,便认为该猜想是正确的。小明在该实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 。
7.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小明按图的顺序进行。
(1)你认为这个顺序合理吗 ,判断的理由是 。
(2)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操作先后次序是什么 请写出每一步骤下的字母、该步骤的内容及测量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第一步:图 ,内容: ;
第二步:图 ,内容: ;
第三步:图 ,内容: ;
第四步:图 ,内容: 。
三、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8. 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 。当把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现把该零件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取 )求:
(1)该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
(2)该金属零件的密度 ;
(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液体的密度一定时,倒放时瓶中的深度较大,根据 可知,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 ;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水柱受到的压力包括来自瓶盖的以及瓶子侧壁的,而重力始终不变,所以倒放时压力比正放时压力小,即 。
2. C
【解析】三个容器规格完全相同,且都盛满液体,所以液体深度 相同;已知 ,
由公式 知,硫酸对容器底的压强最大,故C正确。
3. D
【解析】航母匀速航行时漂浮在海面上,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航母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A正确;并列航行的护卫舰与航母须保持较远距离,若靠近则,容易发生碰撞,因为护卫舰与航母之间水的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水的流速小、压强大,则外侧水的压强大于内侧水的压强,外侧的水会把两舰挤压到一起,B正确;航母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舰载机飞离航母后,航母的重力减小,航母受到海水的浮力减小,故C正确;舰载机飞离航母后,浮力减小,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小,航母会上浮一些,其底部所处的深度减小,根据公式 知,航母受到海水的压强减小,故D错误。
第二部分
4. (1) 漏气
(2) 无关
【解析】丙、丁两次实验,液体的深度、密度相同,容器的形状不同,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相等,即液体压强相等,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3) 乙
【解析】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保持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则应选用图乙、丙进行对比。
(4) 相等
5. (1) 薄;不是
(2) 变大;有关
(3) ;
(4) ;变大
6. (1)
【解析】木头漂在水面,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铁钉沉在水底,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其中符合常识 的是猜想 。
(2) ① 正确;错误;排开液体的体积;无关
【解析】 、 中(在水中的深度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由称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根据 、 、 的结果,可得猜想 是正确的;而 、 中,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测力计示数相同,由称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相同,根据 、 、 的结果,可得猜想 是错误的; 、 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 、 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深入分析上述现象,可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② 能
【解析】研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排开液体的密度,故根据 、 和 能对猜想 进行验证。
③ 没有测量出此时瓶子(含沙子)的重力
【解析】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减小物体密度,则此时瓶子(含沙子)的重力小于 ,为验证猜想 ,即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应测量出此时瓶子(含沙子)的重力,故小明在该实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测量出此时瓶子(含沙子)的重力。
7. (1) 不合理;从步骤B到步骤C的过程中,由于有水残留在被测物体上,会导致测出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偏大,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合理
(2) A;用弹簧测力计测空桶所受的重力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B;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液体的溢水杯中,并用小桶承接排出的液体,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 ;D;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排出液体所受的总重力
第三部分
8. (1)
【解析】金属零件重力等于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 ,金属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水的浮力 。
(2)
【解析】由 得金属零件的体积 ;金属零件的质量 ,金属零件的密度 。
(3)
【解析】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由 得液体的密度 。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