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1.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2.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
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
2.(一)阅读课本P69,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1)教师演示下图(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
出示小黑板内容(亦可以课件呈现)。
现象:①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②同时出现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③入射光线分解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进入人眼的是反射光线,弱于入射光线,故看起来偏暗)。
(2)相关名称
①一点:点O为入射点(又为反射点、折射点)。
②相互垂直
③三光线
④三角
(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
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
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
二、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
活动:阅读课本P70,讨论交流:小猫为什么叉不着鱼。如图所示,小猫叉不着鱼,很是奇怪。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利用多媒体,作图解释“叉鱼”的折射原理。
(1)解释池水“变浅”,告诫学生千万不要贸然下水;
(2)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课前提出的“空盆现硬币”问题;
(3)简单提出生活中另外一些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水杯中筷子的弯折等。
扩展:海市蜃楼——在海面、沙漠上方不均匀的空气中,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幻景像呈现在高空(古人误以为是蜃、大蛤蚧吐气而成,故又叫蜃景)。其形成原理可参考从水中看岸上物体的光路图。
对折射的奇异现象,要求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奇异、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用光的折射解释课文所提供的物理现象对初中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因此只要求学生能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不必要求学生都能够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应作为本节的重点,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导致重点不突出。如:从水中看岩上的树是变高了的树的虚像、海市蜃楼的形成、天上星星的实际高度……还没来得及讨论。
总而言之,若想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提高教学的效率并降低上课的难度,就要把握好时间,分清主次,并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每课时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并积极地思考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解决这些困难。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要有很大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完完全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