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他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再测定,则他所测得的未知溶液pH将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常温下,碱性溶液的pH>7,现测得碳酸钠溶液的pH>7,所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B.饱和KNO3溶液降温能析出KNO3固体,则饱和Ca(OH)2溶液降温能析出Ca(OH)2固体
C.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O
D.用KClO3制取O2时,加入MnO2可以增加生成O2的质量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捏扁胶头赶尽气体,再伸入试剂瓶中吸液
C.蒸发食盐水后,将蒸发皿立即直接放于实验桌上
D.某同学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
5.某学生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镁条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燃烧.对于产生气体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没有科学道理的是( )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 B.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
C.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D.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6.在学习化学的一年中,同学们做了教材上的八个基础实验,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7.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推理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任何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前后总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KOH溶液中OH﹣的一定也能与酸反应
8.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测碱溶液的pH结果偏小——直接把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B.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炸裂——在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C.粗盐提纯实验后所得产率偏低——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用6%NaCl溶液加水配制3%NaCl溶液结果偏小——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9.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H+
10.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试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有一种
D.bc段反应为
11.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X可能是
A.水 B.纯碱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12.下列四个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动趋势与对应的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至完全分解
13.若将50g18%的NaOH溶液与50g18%的盐酸混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的pH=7
B.混合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8%
C.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不变
D.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00g
14.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取一定质量的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缓慢滴加足量盐酸溶液,合金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情况和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盐酸溶液的质量 烧杯和黄铜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剩余物的质量
50.0g 63.0g 112.9g
A.生成氢气的质量M为0.1g
B.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小于7
C.所用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D.黄铜样品的质量为13.0g
二、填空题
15.纯碱属于盐类物质,用PH试纸测定某浓度的纯碱溶液其PH为10,请说明该溶液呈_____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色。
16.某学校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地面的雨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间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1) 在测定的时间内,酸雨的酸性是 (填增强或减弱).
(2)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会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污染大气。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回收二氧化硫可以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 ,将6.4t的SO2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 t。
17.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填空:
物质 氨水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8.5—10.5 2.9—3.3 6.3—6.6 7.6—8.0
(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2)鸡蛋清是 性;
(3)若向一支盛有氨水的试管中滴稀盐酸,则试管中液体的PH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19.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滴入到___________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测定某酸溶液pH时,如果放pH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会使测得的pH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本实验要将8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如果改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反应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后呈__________色。
20.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______色。
(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___。
(5)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反应恰好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三、简答题
21.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油库、面粉厂都要严禁烟火?
(2)某温度下,华雪同学用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好5%的氯化钠溶液后,用pH计(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得该氯化钠溶液的pH=6.5,于是得出氯化钠溶液呈酸性的结论。你认为华雪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还需要增加什么对比实验?
22.(1)将浓硫酸滴在布上,滴有浓硫酸的地方会变黑体现了浓硫酸有________性;稀释浓硫酸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不断搅拌;稀释后的硫酸可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将pH试纸用水润湿,会使测得的pH值________(选填“偏大”、“ 偏小”、“ 不变”)
(2)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处有_______出现,体现浓盐酸有______性。
23.生石灰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起干燥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取少量生石灰于水中,搅拌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测定该溶液酸碱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该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4.已知A、B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A中加入B时,溶液pH变化曲线.请写出你从曲线图中收获的信息:
(1)A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B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点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综合应用题
2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Ⅰ.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 ______ 的性质。
(3)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CO2的某些性质。
①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 。
②若装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则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Ⅱ.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多角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发生反应。
(4)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将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相同规格)分别倒立在水和NaOH溶液中,轻轻晃动试管,产生了如下图所示现象。
①小明根据 ______ ,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甲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5)小菁同学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为13.5,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测得溶液的pH为11.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得溶液的pH为9.2,溶液的pH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 ,该实验可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6)小菁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A 6.D 7.D 8.C 9.C 10.C 11.B 12.B 13.D 14.D
15.碱 蓝
16.(1)增强;
(2)S + O2点燃SO2 32:49; 9.8
17.(1)苹果汁(2)碱(3)变小
18.(1)10 (2)红 无 NaCl、HCl
19.(1)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Na2SO4、H2SO4 (2) 偏大 (3)红
20.(1)45 (2) 红色 (3) 变小 NaOH + HCl=NaCl + H2O (4)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降低 (5) C
21.(1)可能发生爆炸(油库、面粉厂周围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明火会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热,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不正确 测定蒸馏水的pH
22.(1)脱水性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 偏大 (2)白雾 挥发
23.CaO+H2O==Ca(OH)2 碱性 pH试纸 Ca(OH)2+CO2==CaCO3↓+H2O
24.(1)NaOH溶液 (2)盐酸 (3) 两种溶液恰好中和
25.(1)长颈漏斗 (2)2KClO32KCl+ 3O2↑(或其他合理答案)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形成稳定的水位差说明装置气密(或其他合理答案)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乙试管内液体高度比甲试管内的液体高得多(或其他合理答案)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对比实验(或其他合理答案) (5) 溶液中 NaOH 减少,溶液碱性减弱 (6)取少量 NaOH 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往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的气泡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