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3 10: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类推是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中正确的是
A.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Cu(OH)2和NaOH都含有OH-,所以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将酚酞滴入碱性溶液后显红色,则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2.下列对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C.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
D.将稀盐酸加入装有铜绿粉末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下列物质转化中,只能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u→CuSO4 B.CaCO3→CO2
C.Mg→Mg(NO3)2 D.CaO→CaCl2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表面有氧化铝的铝条中加入稀硫酸 B.向两份相同的等质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镁粉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 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A.A B.B C.C D.D
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CaO固体 CaCO3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6.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D点生成氢气的质量
B.C点反应结束
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反应速度减慢
D.E点温度大于A点
7.某化学学习小组用传感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得到如下图像,其中图1是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2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将少量金属钠投入稀的硫酸铜溶液中,会得到蓝色沉淀
D.反应后溶液显碱性,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碳酸钠
8.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除去H2中的HCl气体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一定是碳酸钙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不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某气体与一定量空气充分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10.现将10.6g某固体混合物样品与足量盐酸起反应,收集到4.4gCO2。若此混合物是由MgCO3、Na2CO3、CaCO3和K2CO3中的三种物质所组成,则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Na2CO3、CaCO3、MgCO3 B.Na2CO3、CaCO3、K2CO3
C.Na2CO3、K2 CO3、MgCO3 D.CaCO3、K2 CO3、MgCO3
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总体积基本不变;若通过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继续把剩余气体导出,在O2中能够点燃,但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A.一定有HCl、NH3、CO,可能有CH4 B.一定有HCl、CO2、CO,可能有H2
C.一定没有CH4、CO2,可能有NH3 D.一定没有H2和CH4,可能有CO2
12.等质量的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锌分别与等质量的20%的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是
A.MgO> CuO >ZnO B.MgO=CuO=ZnO C.MgO= CuO >ZnO D.MgO> CuO =ZnO
13.实验小组同学用压强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 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Ⅰ是CO2 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曲线Ⅱ说明CO2和NaOH 溶液反应后,容器内气压下降得更低
C.对比曲线Ⅰ和曲线Ⅱ,说明NaOH 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I 上方
14.取一定量 Fe2O3 与 Al2O3 的混合物,加入含溶质 9.8g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 氧元素的质量是
A.0.8g B.1.6g
C.3.2g D.6.4g
二、填空题
1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杂质的原理(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⑴KCl(K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金属铜(金属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你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写出一组物质即可)______ ;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请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写出一个即可) ______ ;
(3)请你说出装置A、B中气球都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 ______ .
17.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饮料瓶(质软)和注射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当塑料瓶中的CO2气体用_________气体代替,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用_________溶液代替,也可观察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18.“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几组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B中,试管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证实验C得到的结论更可靠,在实验中的要点是:相同的软塑料瓶中充入的二氧化碳体积、加入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的体积要_____________。
19.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下图归纳总结出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将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应选用下列的哪一种试剂 。
A.KNO3 B.NaCl C.CuSO4 D.Na2CO3
(3)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0.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 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______.
三、简答题
21.向小烧杯Y中加入一定量的酚酞溶液,并滴加一滴稀NaOH溶液,然后做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
(1)该实验中的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 ?
(2)从微观角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理 _________ 。
2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_____________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
(3)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23.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NaOH生物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将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可选用CuSO4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另一种碱(不溶于水)和另一种盐,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把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后会观察到试管中的水会重新沸腾,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重新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气球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投入试管中水也会沸腾起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5.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曾以不同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
(1)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
(2)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
①比较两种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 Fe3O4)和菱铁矿(主要成分 FeCO3),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磁铁矿作炼铁原料更具优势”,其原因是______;
②铝制品应用广泛,不易被腐蚀,是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3)镁铝合金被誉为“21 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一种镁铝合金 Mg17All2 是特殊的储氢材料,完全吸收氢气后得到 MgH2 和 A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钛和钛合金是 21 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_____(填字母序号)非常好;
A 可塑性 B 机械性能 C 抗腐蚀性能
(5)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疏松的铁锈。已知:2FeCl3+Fe=3FeCl2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变化过程中最多涉及______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②将 10g 表面生锈的铁钉(杂质已忽略)浸泡在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观察到铁锈已完全消失。反应停止后,取出光亮的铁钉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 3.6g。则原生锈铁钉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6)利用“活泼金属”可以制得 H2 用作汽车能源。若推广应用于汽车产业,则需综合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金属原料的成本 B 生成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C 金属的回收利用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B 6.B 7.C 8.C 9.C 10.A 11.D 12.D 13.D 14.B
15.(1)K2CO3+2HCl=2KCl+ CO2↑+ H2O (2)2NaOH+CO2=Na2CO3+H2O (3)Zn+2HCl= ZnCl2+H2↑或Zn+H2SO4= ZnSO4+H2↑
16.(1)CO2和NaOH溶液(合理即可) (2) Zn+H2SO4=ZnSO4+H2↑(合理即可) (3) 滴管中的物质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反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发生改变
17.(1)变瘪 (2)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小 (3)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钙
18.?(1)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2) 使铁钉与氧气隔绝 (3) 相同
19.(1)溶液变蓝(2)C(3)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0.(1)分解反应 2NaHCO3Na2CO3+H2O+CO2↑ (2) 物理 (3)用作氮肥
21.(1)氢氧化钠溶液开始变红,然后逐渐变为无色 (2)分子在不断运动,氯化氢分子运动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红色逐渐褪去
22.(1)干燥 (2)石灰浆中含有Ca(OH)2,干燥过程中与CO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 (3) 石蕊溶液和浓盐酸。(或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23.(1)溶液变蓝 (2)CuSO4+2NaOH=Cu(OH)2 +Na2SO4 (3)2NaOH+CO2=Na2CO3+H2O
24.2(1)NaOH + CO2== NaCO3 + H2O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2)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水重新沸腾。
25.(1)稳定 (2)磁铁矿含铁量高于菱铁矿 4Al+3O2=2Al2O3 (3)Mg17All2+17H2=17MgH2+12Al (4) C (5)Fe2O3 3 92% (6)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