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3 12:22:27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高三地理
2022.01
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处
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七普显示我国人口流动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图1为“六普和七普31个省级行政区流
动人口情况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北京
单位:万人

山西
内蒙古
K8餐邻甘疾云贵四觉人盖密的卧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六普
七普
为流出
图1
从六普到七普,我国人口流动变化表现为
A.东部人口向中西部聚集趋势加剧B.人口数量萎缩的省份数量在减少
C.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的趋势更明显D.北京和上海流入人口数量增多
2.针对东北三省人口变化的现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人口向大城市迁移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禁止各种形式的人口迁移
C.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勘探、开采力度
D.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
高三地理第1页共10页
图2表示我国甲、乙两地从夏至日到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随时间的变化图,
△H=H甲H,据此回答3~4题。
△H▲
3°10
e(秋分日)
a(夏至日)
日期
3.甲地最可能是
A.北京(409N)
杭州(30°16N)
C.汕头(23°26N)
D.海口(20N)
4.a~e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到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步变小
B.b到d,两地昼长差值逐渐减
C.d到e,两地日出方位向东北方向移动
D.c点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相等
图3为G312公路新疆釆子沟段等高线图。图4为该区域山地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
5~6题。
海拔/米
果子沟山地植被分布
4000
3000
高北坡
2000
口南坡
1000}
图4
5.甲地的自然植被最可能是
A.山地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山地针叶林
D.高山灌木林
6.仅考虑地形因素,甲、乙、丙、丁四地观察者能互相观望到的是
B.乙—丙
C.丙一丁
D.乙丁
高三地理第2页共10页
河流侵蚀基准面指河流下切侵蚀的界面,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导致千流下游河床冲刷加剧和鄱阳湖流域侵蚀基准面变化。图5是鄱
阳湖示意图,图6是1998~2011年鄱阳湖湖口侵蚀基准面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
9982001200320062011
部阳湖」
(海拔:米)
图6
7.1998~2011年,鄱阳湖枯水期水文特征的主要变化是
A.湖口附近流速变慢
B.出湖泥沙量减
C.湖区水量明显增加
D.湖区枯水期延长
鄱阳湖枯水期水文特征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湖泊水质下降②水鸟食物增多③滩涂草洲扩大④渔业产量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18年1月3日~6日,某天气系统影响北美东海岸,该天气系统由来自内陆的冷气
团与海洋上的暖湿气团相遇而成。图7为在其影响下,附近海平面中心气压下降率随时间
和纬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9~10题。
出母
12000011200120°世界时
6日期
-51N纬度
图7
9.图示天气过程
A.从南向北风速一直在增大
B.垂直方向气流从上升逐渐转为下沉
C.3~5日中心气压持续下降
D.24小时中心气压最大降幅近50hpa
10.该天气系统
A.多生成于热带洋面
B.带来飓风和海啸
C.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D.冬季发生概率大
高三地理第3页共10页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第一组
【答案】1. C 2. D
【解析】
本题组以人口普查数据为背景,考查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等课标内容,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解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题详解】
读图可得,从六普到七普,我国目前人口流动趋势主要是由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北部向南部流动,选项 C 正确,选项A错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是否萎缩应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共同决定,仅从图中资料无法判断人口数量是否萎缩,选项B错误。读图可知,北京和上海流入人口数量在减少,因此选项D错误。
【2题详解】
由图可知,东北三省均面临着人口外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重工业比重大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纬度高导致气候寒冷等。目前可行的缓解措施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工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从而改善环境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流。
第二组
【答案】3. D 4.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下地理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总体难度较大。
【3题详解】
该组题,最关键一步便是要确定甲、乙两地纬度位置,根据材料“我国”确定两地在北半球,再根据两地从夏至日到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变化可得甲、乙两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不含北回归线),且甲地纬度大于乙地。因此只有海口满足条件。
【4题详解】
a到 b,太阳直射点在甲、乙两地以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同步变大;b到 d,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两地昼长差值逐渐减小;d到 e,两地日出方位向正东方向移动;c点时,太阳直射点在两地之间且距离两地纬差相等,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昼长甲大于乙。
第三组
【答案】5. C 6. B
【解析】本题组 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应用。以果子沟山地自然植被垂直分布为背景,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对地理学应用价值的认知,活化地理内容学习。
【5题详解】
甲地处于北坡海拔 1900~2000米处,对照图 3可以判断出对应的自然植被为山地针叶林。
【6题详解】
两地之间是否能够通视,主要看两地之间是否有障碍物阻挡,根据等高线判读可知,甲乙、丙丁、乙丁之间均有较高山脊等障碍物阻挡,从而无法相互观望到,乙丙之间为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没有遮挡物,所以可以相互观望到。
第四组
【答案】7. D 8. B
【背景知识】三峡水库按照“蓄清排浑”的原则进行调度运行。枯水期蓄水,一方面部分泥沙沉积在库区,出库水体含沙量下降,另一方面因水库水位抬高,出库水体落差巨大,导致坝以下一定范围内水动力明显加强引起河床侵蚀,加大江、湖落差,加速湖水外泄。2003年后,鄱阳湖出现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的状况。
【解析】本题组考查水库建设对河流地貌、水文特征及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试题给学生呈现相对陌生的地理概念及原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契合新课标对学生审题能力的锻炼,体现新高考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7题详解】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最低界线,一些坚硬的岩坎、湖泊与河流的交汇处,起着暂时的、局部控制河流下蚀的作用。位于江西鄱阳湖的湖口侵蚀基准面与鄱阳湖流域的泥沙冲淤关系密切。1998~2011 年,鄱阳湖流域在侵蚀基准面下降的影响下,湖口处水流的流出量不断增强,造成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不断下降,水量减少,枯季水位消落不断加快,枯水期提前且时间延长。湖口作为鄱阳湖的局部侵蚀基准面,其变化对鄱阳湖出湖泥沙产生重要影响。侵蚀基准面下降,长江干流对鄱阳湖湖口出流的顶托作用减弱,长江倒灌挟沙作用减弱;湖床发生溯源冲刷,入江通道湖床平均高程下降,导致泄流与泥沙出湖速率增加。
【8题详解】
由于鄱阳湖水位不断下降,水量减少,导致枯水期滩涂草洲不断扩大;水生生物减少,水鸟食物减少,渔业减产,但渔业减产不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又由于水量减少影响水体净化能力,导致湖泊水质下降。
第五组
【答案】9. D 10. D
【背景知识】本题所描述的气旋是一种被称为“炸弹气旋”的天气系统,其特点是气压快速降低,在北美地区最典型,主要是由冷空气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相遇而形成的。因为气压的迅速降低往往会带来天气剧变以及强降水,气象学家用“炸弹”两字来形容这种气象系统的爆发力和破坏力。由于“炸弹气旋”发展速度过快,常常伴随暴风、暴风雪、暴风雨、龙卷风等剧烈气象灾害。
【解析】本题组考查运用示意图,解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内容。通过对常见天气系统的辨识,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产生机理的认识,并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迁移。
【9题详解】
读图可得,从南向北距离低气压中心距离由远变近再变远,且中心气压下降速率是先变快再变慢,所以风速应该是先增大后减小;炸弹气旋发生时垂直方向气流为上升,炸弹气旋消失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消失而不是下沉;3~5日中心气压先下降再升高;24小时中心气压最大降幅可达 50hpa。
【10题详解】
炸弹气旋多为温带气旋,多生成于温带洋面;主要带来暴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原因形成;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炸弹气旋的生成需要强冷空气配合,冬季发生概率大。
第六组
【答案】11. C 12. A
【解析】本题组考查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从认识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到推理区域地质地貌特征的形成过程,是未来考查方向。地理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及对地理过程的理解是复习过程中需要着力培养的关键能力。
【11题详解】
地层新老关系基本规律为:自地表向下由新到老变化,甲地地表地层为S1,则在甲处竖直向下钻取岩芯获得的地层只有可能为比S1更老的O3层或O2层。
【12题详解】
图示区域根据两地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为中间老两翼新的背斜地质构造,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为山谷地形,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而成。另外,此处有一断层,断层横穿或斜穿背斜,变宽的盘为上升盘,变窄的盘为下降盘,同一岩层O3在断层左侧较右侧宽,得出该断层为逆断层。逆断层上盘沿断面向上运动,但是由于受外力侵蚀严重反而地势更低,背斜与逆断层上盘的叠加仍然形成山谷,可见断层西侧外力侵蚀能力非常强烈。乙、丙两地之间横剖面表层地层为O3层,继续向下地层为更老的O2层。
第七组
【答案】13.C 14.A
【解析】考查古村落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3题详解】
从图 9右图可以看出翁丁瓦寨村落的布局整体呈向心型,利于抵御外来入侵者。由文字材料“村寨四周大山围绕”可以得出,该村落建在当地海拔相对较低处,所以 A选项表述有误;当地位于云南省,受地形和纬度影响,冬季气温不会太低,不需要避寒,所以选项 B表述不当,低层架空的干栏式茅草屋利于防潮和通风;对于传统聚落的保护,应对其进行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基础之上进行修复,只有原住居民继续在老寨生活,才能防止空心化现象,更好地体现古村落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选项表述不当。
【14题详解】
翁丁瓦寨在2月份处于一年中相对干燥的时间,加之茅草本身易燃的特性,火势易蔓延,故选A。该地四周大山围绕,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翁丁瓦寨所在区域河流、水沟、水潭很多,水源丰富,水汽量大。故排除B、C、D。
第八组
【答案】15.B 16.D
【背景知识】大数据中心属于新兴产业,“将东部的数据传输送西部计算和储存”体现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东、西部的区位优势,实现共同富裕。其中,西部城市发展大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有电力充足且价格较低、气候条件有优势、地质结构稳定、地处大陆腹地的区位等。
【15题详解】
在西部建设大数据中心,利于改善西部的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我国西北部地区能源丰富,多风能、光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西南地区的贵州水能和煤炭资源丰富,水火相济。因此在西部发展耗能高的大数据中心,总体上有利于大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
【16题详解】
贵阳与中卫相比,远离沙尘暴的源地,森林覆盖率较高,空气质量较好,故选D。宁夏中卫的风能和太阳能更加丰富,贵阳冬季降水较多,贵阳科技力量称不上雄厚,故排除A、B、C。
第九组
【答案】17.C 18.C
【背景知识】新西兰在牧草更新期进行“倒置耕作”以增加土壤碳储量。研究表明,若在新西兰所有适宜土壤上采用该方法,可吸收的碳数量相当可观,足以抵消该国20年来农业累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9.6~17.5%(以当前排放率计算)。草地占全球农业用地的70%,牧场或草地的适当更新可以封存土壤碳并抵消温室气体排放。
【17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倒置耕作”后15年内表层土有机碳一直保持增加,到15年后几乎不再增加,故“倒置耕作”的周期最适宜为15年,故C正确,BCD错误。
【18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倒置耕作”会将表土层中杂草种子、害虫虫卵等埋入深土,抑制其生长发育,故 AD不符合题意;“倒置耕作”使土壤处于疏松的状态,易引起水蚀和风蚀,加重土壤的侵蚀,故B不合题意。由图可知,有机碳储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有可能将土壤中的碳储存在地下土壤中,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故选 C。
第十组
【答案】19.C 20.A
【解析】本组题目以地理信息技术为载体,考查泥石流形成的条件,让学生利用综合思维去思考地理现象的发生过程。
【1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层叠加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AB错误。图中有径流量、植被覆盖率、坡面堆积等条件,可知解析的自然灾害为泥石流。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和坡面堆积能得出“地质地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陡谷,地势陡峭的谷地地区是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条件。
第十一组
【答案】21.C 22.C
【解析】本题组考查基塘农业的发展历程,从追求产量到追求品质和生态安全的变化。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在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增长的需求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使得养殖空间扩大,将部分陆地资源“基”转化为鱼塘,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镇用地扩大,建设的是特色田园美丽水乡,故A错误;蔬果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不会减少,故B错误;水热条件不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22题详解】
“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图中废水得到了循环利用,系统内利用水草、桑叶、黑麦草等做饲料,降低了饲料成本,②③正确,故选 C。该图没有体现出销售地域的扩大,销售地域的扩大主要与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进步等因素有关;也无法从图中得出鱼塘产量的增加,该系统提供的是有机鱼类,鱼塘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①④错误。
二、综合题
23.
【解析】本题以青藏高原为情境载体,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分布特征及运动规律。从地方、地区、地形单元等不同空间尺度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暖的时间尺度下理解青藏高原未来的环境变化。青藏高原发展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加强农业设施建设,以克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参考答案
详解 由于青藏高原与周边大气的热力差异,夏季青藏高原气温比相同海拔周边大气高,气流上升形成暖低压,周边大气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周围的大气吹向青藏高原面形成风。
主要考查自然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规律: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分)。
成因: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丰富的地形雨(2分);西北部:地势抬升/深入高原内部,降水逐渐减少(2分)。
详解 根据图可知,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结合图地形、海陆位置信息,东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形雨丰沛;西北部地势升高,深居高原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主要考查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及地理特征分析,从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
(3)参考答案:
变化:河流流量先增加,后减少(1分,如果判断错,原因不得分。)
原因:冰川融水是三江源地区河流重要的补给来源/气候变暖会导致短时期内冰川融化(或冻土解冻)加剧,河流流量增加(任答1方面得2分)。后因冰川缩小(或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河流流量减少(2分)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等降水量线、山脉),获知三江源区河流除受雨水补给外,还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根据材料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冻土解冻,河流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增大;当冰川消融到一定阶段,冰川萎缩,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河流流量减少。主要考查空间动态过程的观察、概括与趋势预测。
(4)参考答案:
①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温室效应),冬季明显改善大棚内热量(2分);防止干旱少雨时,空气或土壤水分的蒸发(2分);防止气象灾害(低温、霜冻等)对作物生长的不利(2分)注:若只答“保温保湿”得2分。
详解 根据白朗县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可知白朗县年均温尤其是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季节差异大;白朗县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丰富有利农业生产,但也导致少雨时,蒸发较多不利农业生产。大棚既能发挥太阳光能
丰富的优势,又能弥补低温冻害的劣势,还能减少水分蒸发。
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24.
【解析】本题考查新兴产业的区位因素。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关注新兴产业,考查学生解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老城区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主动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造为核心、以思想为动力,通过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不断开发和广泛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其对老城区的振兴、城市功能空间的优化、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经济的发展等多方面有着很强的带动作用。
(1)参考答案:
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分布在市中心,沿交通干线分布。(2分)
原因:城市中心交通便利;信息(网络)技术发达;靠近市场;靠近高校/人才众多(任答2点得4分)。
详解:创意文化产业建立在独特的文化资源,发达的交通、信息网络、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大批具有创新设计思维人才的基础之上,上海市中心是该产业布局的最佳选择(综合思维)。
(2)参考答案:有利于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有利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功能空间的结构优化;提升老城区的文化地位;增加就业机会。(任答3点得6分)
详解: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对老城区振兴的一次机遇,可以充分发挥其处于城市几何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快速优化升级,城市功能空间得到优化和相互融合,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区域认知)
(3)参考答案:出台优惠的扶持政策,加强人才的培养(任答1点得 2分);开发为博物馆或创意产业园(2分);列入文化(工业)遗产保护对象,发展旅游业(2分)。
详解:创意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政府必须大力扶持,鼓励优秀创意人才的培养
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性地将废旧厂房等改造成为博物馆;深挖历史资源发展工业旅游,以及改造为特色商业街区带动餐饮、娱乐行业发展;与此同时,也要特别重视利用本地特色优秀文
化资源,打造本土知名品牌。(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25. 【解析】本题以纽约及“波士华”城市带为例,考查城市地理位置的描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联系及城市辐射等相关知识点。
(1)参考答案:41°N,74°W;中纬度温带地区;大西洋沿海城市;哈德孙河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美国东部“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任选4点 4分)
详解: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从图16中可以读出纽约的经纬度为(74°W,41°N),中温带地区,大西洋西海岸,哈德孙河河口,“波士华城市带”的
核心城市等特点。
考查对地理位置的空间觉察力,以及概括和归纳能力。
(2)参考答案:伊利运河沟通了五大湖和纽约港;扩大了纽约城市的腹地范围(服务范围);运河的修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点得6分)注:写“扩大(增加)了纽约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亦给2分。
详解:考查运河修建对城市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伊利运河的修建,联通了纽约港与五大湖地区,使纽约的服务范围扩大到美国中西部地区,大大增加了纽约港货物的吞吐量,促进了纽约经济的腾飞,加速了纽约的城市化进程。
考查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
(3)参考答案:发挥纽约的辐射作用;通过便利的交通和通信,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流向周边城市;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8分)。
注:评分时“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流动”,写出2个要素可以得4分
详解:从区域关联的角度来看,纽约带动“波士华城市带”可以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通信、资金等方面进行解析。纽约作为该城市带的核心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通信,纽约与周边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更加密切,不同等级的各个城市分工协作,根据各自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依存关系,以及对地理联系的分析、推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