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十九讲 句子的衔接 精品教案 (新高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十九讲 句子的衔接 精品教案 (新高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3 14:2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九讲 句子的衔接
【教学导入】
句子的衔接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语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近年来,主要有“语境式排序题”“无语境式排序”“语句复位”三种题型。
【教学内容】
题型一 语境式排序题
※技法点击一
1.看前后句式,考虑结构的一致性
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它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语言连贯的句子。
【例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 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_________ 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备填句中的“或许”(第①句),与原文中的“或许”可以构成并列结构,由此能判断出第二空应填①。填在第一空的,只能是②或④,但④句讲的是远处的情景,与语境不协调,所以第一空应填②。后三空谈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显然,第④句承接前面的两个“或许”所描写的两种景致,故④放在第三空最为合适。③⑤两句是对④句的具体描绘,⑤句的“跃起”衔接④句的“空中”,③句承接前文具体描绘“圆弧”和“闪光”。
2.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的相承性
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语脉的链条相承并衔接恰当。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命题者也经常利用这点设置问题来考查。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通过对语意的把握和对关键词语的分析,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词句。
【例题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通读语段,可以发现,第一句话说的是“利己”,后边说的是“分享”,所以第一空所填句子应与前文之间是转折关系,句中应当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由此确定③句是首句,排除C、D两项;最后一空紧跟着的后文说的是“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这与①句中的“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内容相关,关联词一致,所以最后一空应填①句。运用排除法,所以选择B。
3.看逻辑顺序,考虑思维的走向定位
一段话,不论什么内容,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都有着某种合理的逻辑顺序或意义归类。命题者经常利用这点来设置题目。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远近)、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等)。此外,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必须符合其内在的逻辑。复句中分句或语段中句子之间常常有递进、顺承、转折、因果、条件、总分等逻辑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等。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定文段按照哪种逻辑顺序展开,确定句子间存在的内在关系,然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例题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 , , , ,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留空待排序的五个句子是一组排比句,形式上构成并列,但在内容的排列上却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五个句子中提到的五类需要“永远铭记”的人,应按照由主到次、由国内到国外、由贡献大到贡献小这样的顺序排列。抗日战争的目的是解救受难同胞,实现民族解放,因此,铭记“死难同胞”具有最重要的意义,③句应放在最前面;⑤句紧随其后,铭记的是“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接下来是①句,参加抗日战争但没有牺牲的军人和爱国人士;④句不仅提到了海内的中华儿女,还逐渐拓展到海外的中华儿女;最后应当提及的是②句中的“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4.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
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是: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围绕同一陈述对象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了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一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
【例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 , , ,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的原则,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相应解释,②④句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句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句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应放在最后。
5.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
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意通畅的问题。凡表达效果好的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绝不会拗口。因此,语气语意的相承、音节的和谐也是作答语言连贯题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例题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人都渴望快乐,但快乐的感觉总是稍纵即逝的,那么怎样让快乐持久呢?首先, 。 。 。 。 ;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5.【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排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要注意明中心、理思路、抓标志。本句群的中心是分享(传递)快乐,因此⑥句提出中心话题,应放在句首,③句紧接其后阐述分享(传递)快乐的意义,②句是对③句的反面论述,应排在③句后;句群的思路是先谈分享快乐的意义再谈分享快乐的方法,前面⑥③②句阐述了分享(传递)快乐的意义,⑤句开始论述分享(传递)快乐的方法,①④句是对⑤句的举例阐述,而由标志性的词语“比如”可知,①句应排在④句之前。
※技法点击二
1.定首句
排序题确定首句最为关键。从语境看,与上文衔接最紧密的往往是首句;从选项看,四个选项中,共有两个首句,可把两个首句代入原文读读试试,借助语感即可确定。
2.抓标志
所给语段中往往会有一些显示语句先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比如:显示层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如“先前”“后来”“过去”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前”“后”“中间”等;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这些”“这种看法”“此后”“与此相反”等;表示总结的词语,如“总之”“综上所述”等。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得出答案。
3.小排序
“小排序”指的是在众多句子中先排出相邻的两个句子。这种方法用起来高效而快捷。如何进行“小排序”呢?有四种方法:
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或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比如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种:语意排序法——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来排序。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
第三种: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来排序。是指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在四种排序法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不能不掌握,这样可避免在应使用此法时却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况。
第四种: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来排序。需要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遇到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可使用上述三种排序法确定答案,也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定答案。
题型二 无语境式排序题
无语境式排序题不给出上下文,要求就所给的几个句子,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解题时可使用“三排法”
※技法点击三
词语 排序法 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排序。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个句子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的句子,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通常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语意 排序法 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排序。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在这三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
句式 排序法 根据句式排序。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在这三种排序法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却应掌握此法,这样可避免出现因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况。
【例题】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而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技法演示】
步骤 释义
第一步 首先了解语段总体内容,找出总起句(中心句)。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不是①就是②。揣摩①②两句的含意,发现第②句属于总起句(中心句),所以排除B项。
第二步 使用“语意排序法”“词语排序法”,根据第①句中的“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及第③句“故有‘秋老虎’之说”可知,①③句存在因果关系,第①句后面应该跟第③句,据此可排除C项。
第三步 使用“语意排序法”“词语排序法”,由第④句中的“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及第⑤句“被称为‘多事之秋’”可知,④⑤句同样存在因果关系,第④句后面应该跟第⑤句。最终确定答案为A项。
特别 提示 解答无语境排序题时,还可以使用先分层再排序的方法来辅助解题。阅读所有句子之后可发现,①至⑤句是讲秋天气候特点的,⑥⑦句是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的,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七个句子分成两层:①至⑤句为第一层,⑥⑦句为第二层。另外,第⑦句一定要排在第⑥句前面,因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就该题而言,使用分层的方法辅助解题的好处在于:一是排序时①至⑤句一定要放在⑥⑦句之前,因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有选项不是这样排序的,即可判断其错;二是发现有选项不将①至⑤句排在一起,或是将⑥⑦句分开排序,也可以立即判断该选项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在做无语境排序题时,对所给句子先分层再排序也是一种能确保得分的解题方法。
【例题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1.【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看语段的整体内容,即围绕汉字简化问题谈看法。其次运用“语意排序法”和“词语排序法”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②句中摆出了“不少人”对汉字简化的看法,①句中的“这种看法”应指②句中“不少人认为……”这一看法,故②①组合在一起,这一组合表明了文段的观点,故排在首位;④句中的“首先”和⑥句中的“其次”相照应,故④⑥组合,这一组合初步阐明了汉字不宜进一步简化的原因,故排在②①之后;⑤句进一步指明简化汉字的不当之处,③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故将⑤③排在最后。
【例题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事实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2.【答案】D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分析六个句子的内容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的选项。综观所给句子的信息可知,语段以音乐为论据,论证“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的论点。先看选项的排列,首句不是④就是⑤,⑤是观点句,④是与正确观点不同的观点,所以⑤应放在最前面,排除A、B两项。观察C、D两项,③与④、②与⑥的先后关系是重点,只需要确认其中一组的先后顺序即可。③讲“管弦乐”,④讲“声音”,“管弦乐”是“声音”的一种,④是物理学家们的论点,③是物理学家们引用的论据,而且⑤中有“物理学家们……非常窘困”的转折语,所以④应在③之前,排除C项。
题型三 语句复位题
【例题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1.【答案】C
【解析】文中括号前语境提供了商代早中期青铜器上的铭文,但句末用句号。括号后用逗号,后语境为“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即所选填入句子与后语境这个句子,在语意上要连接得住,在语气上要贯通。结合试题所给四个选句,再依据其后语境的句子,可以看出,括号及后语境合到一起是一个表因果的句子,阐述了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的观点及理由。且这个观点是相较于青铜器铭文而言的。四个选句,语序差异最大,两项没用关联词,一项用了一半关联词(由于),只有一项用了一组关联词“由于……所以”。综合起来看,从衔接连贯的角度看,不管是括号内的句子内部还是括号句子与后语境的衔接,只有C项最为恰当。
【例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边缘化,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焕发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为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2.【答案】D
【解析】“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是一个转折句,前面补充的分句必须要:①与它的内容相反或相对;②与它所述内容对象相一致。四个选项都是复句,内容均是说“古琴音量小是缺点”,与转折句“是特点”内容相对,都符合①的要求。要与转折句构成连贯,且表述恰当,关键要看复句的第二分句与转折句内容是否相关相连。A项第二分句“这是很多人的看法”,讲的是“看法”,与转折句“这是特点”所述不一致。B项第二分句“为很多人所批评”,讲的是“批评”,与转折句“这是特点”也不一致。C项第二分句“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与转折句“这是特点”所述内容对象也不一致。D项“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与“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在陈述“古琴音量小”这一问题对象上,形成相对的观点,两个句子衔接顺畅自然。故选D。
【例题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0年,是中国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年”。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一个月后,7月23日中午,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 )。按照计划,“天问一号”还将飞行数月,才能完成这次最远跨越达4亿公里的拜访。这意味着我国航天事业也将迈入更广袤的宇宙。
A.“天问”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即将踏上新征程,也将拉开中国航天向更遥远深空探索的序幕
B.中国航天人踏上新征程的标志是“天问”,它拉开了中国航天向更遥远深空探索的序幕
C.“天问”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已踏上新的征程,也拉开了中国航天向更遥远深空探索的序幕
D.拉开中国航天向更遥远深空探索序幕的是“天问”,它也标志着中国航天人踏上了新征程
3.【答案】C
【解析】根据话题一致的要求及上下文,“天问”作主语与上下文更连贯,排除B、D两项。根据“天问”发射升空的事实,排除A项。故选C。
【例题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砖黛瓦马头墙,雕楼画栋花格窗。这是浙江衢州廿八都给人的最初印象。
一条青石小街,依村蜿蜒曲折而过。两排几十幢明清建筑,古香古色。周边关隘林立,大山重围,遗世独立,这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整条街上,都充满着煮豆腐和蒸铜锣糕的香气。
A.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
B.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
C.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
D.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铜锣糕”和“风炉仔炖豆腐”
4.【答案】B
【解析】后文“煮豆腐”在前,“风炉仔炖豆腐”与其相呼应,应放在前面,排除D项;“小吃”与后文“香气”联系紧密,不应放在前面,导致语意不连贯,排除C项;“古朴”承上,属于已有信息,适合作主语,“民俗风情”是第一次出现的新信息,一般不作主语;且“民俗风情”与后文“小吃”联系紧密,排除A项。故选B。
【解题点拨】
1.读语段
首先读懂语段,明了大意,明确语段话题是什么,括号前后的内容是什么,有何内在联系。
2.读选句
读选句,了解选句表述的内容是什么,是否合常理,明显不合常理的即排除。把握选句的主语(或前一分句)是什么,宾语(或后一分句)是什么。
3.入语境
把选句放入原文括号内,看看话题是否一致,如选句的表述和语段的话题(强调点)相悖,即排除。然后看选句是否承上启下,选句的主语(或前一分句)是否承接括号前的内容,选句的宾语(或后一分句)是否引起括号后的内容。